点击放大

并置——黄国武现当代水墨研究展

日期:
2014年6月28日 - 2014年7月9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4年6月28日 16:30
空间:
今日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

展览简介

主办单位:今日美术馆、广东画院、中楷控股、保利文化集团

协办单位:中信并购基金、雨润控股集团、佳兆业集团、天浩盛世

策 展 人:皮道坚

本次展览是一次当代水墨个案研究的尝试,主要展示艺术家黄国武近几年在水墨实验中的最新发现与成果,其中,其新作《神州行》系列是本次展览的主要呈现。在该系列中,黄国武将传统的“大山大水”与时尚的人物广告牌“并置”在同一画面中,内容上的矛盾、冲突通过“自由的笔墨”, 透露出艺术家在桃花源般的田园诗意、笔情墨趣中,对喧嚣浮华的现实世界的无声反抗,自然景观和商业文化的碰撞,同样透过“并置”的水墨形式语言撞击着观者的心灵。同时,作为研究展,展览也将回顾艺术家前期几个重要的创作系列,包括《水面》系列、《焦点?混沌》系列、《过客》系列等,艺术家的创作手稿亦将以文献形式展示。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诸多不同向度的水墨艺术探索实践呈现了一部厚实的中国水墨画转型史,在策展人皮道坚看来,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形式探索、语言实验和文化关注这几个阶段。黄国武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不间断地进行现当代水墨艺术实践,其艺术思考与追求以及其每一阶段的水墨艺术创作,都能清晰地折射出与之并行的各时期的历史演变轨迹。这是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新时期现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个案的理由。

黄国武出生于1963年,80年代于广州美院国画系求学之时,正是一个弥漫着反传统和西化思潮的年代,黄国武于此开始重新审视传统与当代的关系。他早年的水墨实践,源于岭南画派所塑造的广州美院国画系传统,强调水墨写生,侧重写实,以微观体取代了宏大叙事,更多地注重对人物某种现实状态或情绪的捕捉,但其该时期的代表作《金龙宝地》却与岭南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等人的绘画风格拉开了距离,因此与其说是岭南画派的延续,倒不如说是对岭南画派某种程度的叛逆。在同时期的作品《金贝园》中,艺术家有意识地将墨色渗透和水法混融以拓展媒介性能,强化了画面结构的视觉冲击力及其情感表达功能,有意地消解对传统笔墨范式与造型定势,这些因素受到整个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中期的水墨艺术创新、探索实践的影响,形式技法上有了明显的水墨实验倾向,这是黄国武现代水墨画探索的真正起步。

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混沌·焦点”系列》是黄国武进行水墨实验实践的一个转折点,在该系列中,艺术家摆脱了20世纪现实主义的政治叙事逻辑,透过水墨“马赛克”对诸多现实与历史问题表达质疑,是语言实验和水墨性观念的突围。他大胆摒弃传统中国画的线条语言,颠覆了传统技法的传承和创新意识,纯用水墨韵味浓郁、层次丰富的墨色团块结构显现出水墨自身的流动、组合,打破了古典水墨的语言书写系统,显示出的是他逐渐成熟的实验水墨创作实践。

黄国武经常用“叛逆”二字来形容自己,也许是从近乎运动式的“水墨实验”实践中感受到某些强烈的群体心理,而促使他始终保持着对个体实践的价值和意义的警觉性。这种警觉性直接体现在黄国武的画作表面,在“实验水墨”艺术家总体偏向抽象或表现的当时,黄国武却始终与这“两翼”保持着距离,而确立自己的意义支点和语言组织的独立系统。因而除了强调个体立场,黄国武也着手于建构自身绘画的逻辑。

黄国武在用墨方面,保持了必要的节奏和层次,坚持使用淡墨,营造一种虚淡的美学意象,不是古画意义上的笔墨层次和审美诉求,更像是西方写实绘画意义上的技艺方式和现实感表征。“以淡为宗”是中国文人画的一块基石,也书写着历代文人的精神史。进入近代以后,西风东渐,普遍追求所谓的“视觉冲击力”,加之功利主义盛行,心态普遍浮躁,便几乎是拦腰砍断了包括“平淡天真”在内的传统脉络,黄国武则选择重续这个传统。黄国武对淡墨的运用之妙,在于对水的精准把握,在淡墨中丰富层次,水润墨韵的冲淡、素朴、隽永,沁人心腑,让人久久回味而生“余韵”,这正是艺术家淡墨运用之功。

而初期作品中浓淡相间、变幻无穷的水墨团块也逐渐衍生出他独有的“黄式条状线阵”组织,看似“没骨”,其实却暗藏笔锋,画面上的人物、器物依然显得坚挺而无軟遢之弊。这在“实验水墨”艺术家群体中,称得是独树一帜,成为了黄国武水墨语言实验阶段创作的标志性特征。

近两年来,黄国武的创作方式重拾起传统中国画的书写性笔墨以写生的方式来描绘现实风景。黄国武的新作《神州行》系列始于2013年,若隐若现地出现了写意笔墨山水图式,当代风景在一种合理的写生中以山水画的形式出现。画面中,水墨晕染、勾勒的传统山水画与当代热闹喧嚣的大众消费广告牌狭路相逢,广告牌中着装时尚、表情销魂的现代美女与传统山水画安静、悠远、典雅的气氛相当“不搭”,然而正是如此“不搭”的当代社会图景,展现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之时,也引导着人们去思考如何面对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如此,空间、视觉以及时间元素上的双重性挑衅着观者的经验,这说明黄国武正在整体调整自己的创作思路,摆脱了单纯的实验水墨阶段,进入了具有当代意义的创造性实践。

评论家眼中的黄国武

黄国武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不间断地进行现当代水墨艺术实践,其艺术思考与追求以及其每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近30年的现代水墨探索实践)的水墨艺术创作,都能清晰地折射出与之并行的各时期的历史演变轨迹。策展人 皮道坚

从对理性的反叛重归理性的怀抱,成为现代主义带有悖论色彩的历史宿命。这种悖论,亦如少年的青春叛逆。当它上世纪八十年代敲开中国大门后,便迅速与水墨发生共振,催生了不同倾向的形式主义革新。黄国武,无疑属于这一方向。杭春晓

黄国武的水墨所呈现的正是这个“生存现实与文化环境的转型”过程中所做出的“新的选择”。他没有不加思考地去画按传统分类的人物、山水,抑或花鸟,他试图用水墨思考当下,思考他面对的生存现实和文化转型中呈现出的新的文化形态。贾方舟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