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Massimo De Carlo 画廊荣幸举办麦克阿瑟·比尼恩(McArthur Binion)在亚洲的首次个展。在香 港的展出将与立木画廊联合呈现,也将与其在香港和首尔的画廊同步揭幕。这场联合展出将横跨 三个空间,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去欣赏这位世界瞩目的 72 岁美国艺术家的新作品。
在其长达五十年的装配画实践中,比尼恩不断挑战不同种类的艺术家身份。“抽象”、“极简”这样的 概念常常被拿来形容他的大型绘画,但是比尼恩自己却反对这种对作品的生硬归类。在他丰富而 又动荡的职业经历中,比尼恩发展出一套极为复杂的方法,通过在大尺寸画布上叠加颜料和私人 纪念品,将自己交织的回忆,还有过去美国的历史记忆与他的体验融为一体。
20 世纪 70 年代,比尼恩将自己沉浸在人尽皆知的纽约城中的艺术景观里,与尚·米榭·巴斯奇亚 ( Jean-Michel Basquiat)、玛丽·布恩(Mary Boone)还有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这样的艺术家 交往、合作。在 80 至 90 年代间,他的风格更多从手势抽象的行动绘画,转变成极为精简、绚丽 和几何式的抽象艺术。比尼恩独特的叙事插入、个人过往以及对内容的强调,使他的作品从其他 艺术家更为简约的极简主义创作中脱颖而出,持续至今。在他此前于 Massimo De Carlo 伦敦画廊 展出过的 DNA 系列中,艺术家将私人文件,比如自己出生证明的底片(有很多人和他有一样的情 况 ,出生在乡村地区,他们的出生从来没有被记录下来),还有其旧通讯录里手写的几页纸,被 层层叠叠的彩色网格覆盖着,在掩藏的同时也引出了他创作中的叙事元素。这些作品在 2017 年威 尼斯双年展中,首次展现在国际舞台。
通过使用诸如此类私人文件,比尼恩宣告了自我的存在,而颜料涂层则包含了艺术家在美国对于 权威和艺术世界的体验。于是,画布上交织的表层变为抽象的形状和动机:艺术家归档的所有
物 ,只能在物理距离上非常靠近画布时才能看到,画笔将这些物品转变为有质感的图形,这反映 了现代派在麦克阿瑟·比尼恩创作中造成的巨大影响。
在他最新的绘画作品《手:作品:II》(Hand:Work:II)中,比尼恩用自己的手作为一种符号,在 大型画布上不断重复。这是他个人触摸作品的一种标志,手的姿态也暗示了其创作具有耗时和大 工作量的本质。将自己的手融入绘画中也指代了自我生成这一主题的意图,将《手:作品:II》系 列代入新的概念领域,包括表演性的自我肖像,拓展了其作品内容。另外,比尼恩也把他早期绘 画中那些大胆、明亮的色调,变成彩色的墨汁,泼在他当时地址簿的复印件上,流淌开来。近年 来,比尼恩已逐渐成为同辈艺术家中十分重要的一位,通过将其个人历史融入这些看似简单的绘 画中来实现拥抱新型、商业级材料的后极简主义,与更加个性化、正统、严肃的极简主义的结 合。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