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超弦——林欣个人作品展

日期:
2015年4月3日 - 2015年5月3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4月3日
空间:
武汉美术馆(武汉市中山大道保华街2号)

展览简介

展览地点:武汉美术馆4、5号厅

主办单位:武汉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

出品人:樊 枫 总策划:刘 宇

策展人:戴卓群 艺术家:林 欣

开幕时间: 2015年04月03日 15:00

研讨会时间:2015年04月03日 16:30

地点: 武汉美术馆四楼会议室

林欣,现工作和生活于武汉,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林欣善于驾驭多媒介同步并行的创作方式,媒介的交互也为视觉场域的铺陈提供了复杂而多样的路径,最新展览则将通过数字动画、油画和灯光装置等多种形态建立其观念与语言世界,并把观众带领到赛博虚拟环境下的另类现实中。

《超弦/林欣》——戴卓群

林欣近年的创作由具体而微奥始终在重重交织与迭变中前行,以三维动画媒介做为出发点,发展出无限增殖的多维空间,由图像的表层世界而进入到思维的幽邃时空。自从林欣在电脑上制造出第一个虚拟人形象,她便开始了在真实世界和虚幻世界跋涉穿行的旅程。

如果世界当真是由非物质化或者弱物质化的弦线所构成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由艺术家林欣通过三维建模方式在电脑中所构建的那个虚拟空间看上去可能比我们习惯认知了的现实空间更接近于超弦世界的奥义呢?

绘画在林欣笔下被定格为几似动画静帧的图像,人为迹象的刻意掩盖和藏匿,意在表明一种消除绘画的立场和指涉人的异化之隐喻,她在绘画中着重捕获了电子虚拟技术中的BUG状态,也既是一种软件程序错误,艺术家不再直抵完美结果,而是流连于过程的失控和视觉显现。在这里,机器或者说程序同等地获得了一种和人为相一致的行为机能,以至于我们已经无法分辨,哪些是人为部分而又有另外那些是程序本身的作为。

近期的新作《错误的秩序——废弃》和《时光的额外维度》则几近于一种空间拓扑学,来探究各种“空间”在连续性的变化过程和失控状态下持存的性质。其中《错误的秩序——废弃》中数字形象的来源完全是一颗现实中的矿石,艺术家将其形象原样输入电脑后,又随机的进行了破碎和重组,保留它在虚拟环境下被修改的过程痕迹,使其以乱码的电子断层出现,并定格这一变化中的随机形象,通过这种反常规的体验,艺术家将创作过程引入到一种充满悬念和未知的失控状态,而这为思维和认知的延展打开了全新的维度。

林欣煞有介事地向我们呈现了一个“错误”的形态,一种似是而非的莫名情形,它通往目的但是却不导向结果,这里涉及到关于“错误”的审读,关于对“错误”的观念的建立。在某种意义上,只有“错误”方能打开歧异,将我们引至事物被遮蔽的部分,那些在我们惯常经验之外的隐秘幽僻之地。

——戴卓群

同期文本出版

《林林的百宝箱》是林欣的自传体绘本,用漫画的分镜头描述了艺术家的成长小故事,奇幻色彩的经历和小女生天马心空的奇思妙想是一代人的生存体验,也是艺术家和机器之间的秘密。

我非常喜爱林欣的绘本,文与图相得益彰,具有一种迷人的美感,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属于林欣的“工厂女孩”形象。展示了林欣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所具备同时驾驭图像与文字两种语言的能力,以及童年对于艺术创作的关联和影响。

——刘宇 武汉美术馆副馆长

----------

策展人文章

真幻了无痕

戴卓群/文

林欣近年的创作由具体而微奥始终在重重交织与迭变中前行,以三维动画媒介做为出发点,发展出无限增殖的多维空间,由图像的表层世界而进入到思维的幽邃时空。自从林欣在电脑上制造出第一个虚拟人形象,她便开始了在真实世界和虚幻世界跋涉穿行的旅程。

我们对于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世界,其实一无所从,人类的认知能力往往只是自身思维局限的拟像。林欣最新的展览被我命名为“超弦”,这是一个当今理论物理学里最时髦的概念,是的,时髦,我只能姑且如此认为,因我对物理学实在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

“超弦”做为概念之所以吸引我的注意是因我很偶然看到的一篇文章,大略是说物质的基本构成是由“一根细细的弦在振动”,而这勾起了我的遐思,比如想到“手挥五弦,目送归鸿” 一句,一切都显得隐秘而寂静,但是我能捕捉到其中的细微感动,同时也令我联想到了林欣所制造的那个光洁、高冷而幽美的虚拟人形象,这之间似乎建立起了某种莫名的暗合。

超弦理论里的物理模型认为组成所有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是一小段“能量弦线”,大至宇宙银河,小至电子、质子、夸克一类的基本粒子都是由这占有二维时空的“能量线”所组成。《宇宙的琴弦》作者布赖恩•格林说:“弦论确实可以导出许多不同的宇宙。我们的宇宙可能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不见得有多么特殊。这与追求一个绝对的、没有商量余地的目标是有矛盾的。如果我们受控于我们所看到的东西,那么我们就被引导到同一个方向。”

如果世界当真是由非物质化或者弱物质化的弦线所构成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由艺术家林欣通过三维建模方式在电脑中所构建的那个虚拟空间看上去可能比我们习惯认知了的现实空间更接近于超弦世界的奥义呢?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是物质,还是虚空,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我们究竟处身在一个怎样的世界,虚拟的?真实的?心理的?知识的?我们无法判定也无从鉴别,我们在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之间犹豫徘徊,没有什么事情我们能真正看清楚,我们实际看到的东西从来都是可见事物的一部分,甚或仅仅是一个拟像或假象。

带着这样的困惑出发,我想方才有助于让我们接近林欣的艺术世界,如何摒弃对惯性经验的依赖,如何学会用他者的方式去观看,如何注视内心。如果说林欣最初的创作还旨在借助三维数字手段来拓宽媒介边界,或者说通过虚拟图像来反映科技对人类现实生活的改造的话,那么林欣最新的创作则通向了哲学思辨的领域。艺术家由过去对电子媒介技术特质的开发和迷恋转向了针对关于电子媒介本身的观念与思想的探究,现实世界中的林欣和那个虚拟世界中的林欣已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亦真亦幻,难分彼此。

在2006年《金属的假面》系列到之后数年的《宴会》、《卸妆》等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象征和隐喻企图,生命与非生命的比照与悬置,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异化和疏离通过虚拟的人物和虚拟的场景明白无疑地表露出来,人类成为了自身所创造出的科学和技术的奴隶,不断被摧毁和变异。而从《我只是以你要的样子出现而已》、《好像悲伤从来不曾有过》、《你会想我的》和《我和你的世界是不同的》等作品开始,虚拟人似乎获得了真正做为人的思考和感知能力,艺术家开始将自身的情感世界投注进虚拟对象中,这一时期的作品被赋予了高度拟人化的特质,做为艺术家的现实的我跟做为被制造出的虚拟形象的我构成了一种镜像关系,一度让我们怀疑究竟谁才是谁的镜子。

近期的新作《错误的秩序——废弃》和《时光的额外维度》则几近于一种空间拓扑学,来探究各种“空间”在连续性的变化过程和失控状态下持存的性质。其中《错误的秩序——废弃》中数字形象的来源完全是一颗现实中的矿石,艺术家将其形象原样输入电脑后,又随机的进行了破碎和重组,保留它在虚拟环境下被修改的过程痕迹,使其以乱码的电子断层出现,并定格这一变化中的随机形象,通过这种反常规的体验,艺术家将创作过程引入到一种充满悬念和未知的失控状态,而这为思维和认知的延展打开了全新的维度。

在穿梭于虚拟和现实间的同时,林欣善于驾驭多媒介同步并行的创作方式,媒介的交互也为视觉场域的铺陈提供了复杂而多样的路径,最新展览则将通过数字动画、油画和灯光装置等多种形态建立其观念与语言世界。绘画在林欣笔下被定格为几似动画静帧的图像,人为迹象的刻意掩盖和藏匿,意在表明一种消除绘画的立场和指涉人的异化之隐喻,她在绘画中着重捕获了电子虚拟技术中的BUG状态,也既是一种软件程序错误,艺术家不再直抵完美结果,而是流连于过程的失控和视觉显现。在这里,机器或者说程序同等地获得了一种和人为相一致的行为机能,以至于我们已经无法分辨,哪些是人为部分而又有另外那些是程序本身的作为。

林欣煞有介事地向我们呈现了一个“错误”的形态,一种似是而非的莫名情形,它通往目的但是却不导向结果,这里涉及到关于“错误”的审读,关于对“错误”的观念的建立。在某种意义上,只有“错误”方能打开歧异,将我们引至事物被遮蔽的部分,那些在我们惯常经验之外的隐秘幽僻之地。

2015-2-8於北京

戴卓群(独立策展人、艺评人)

其他评论节选

林欣的两件作品令我骤然清醒。影像装置《错误的秩序——废弃》的视觉观感、独特对比性及对于美学观的强调让我印象深刻。这件作品通过黑色海绵、电子屏构造出两个重叠的异形石状,有那么些笨重,又有那么些沉重。我一直在琢磨,这废弃的“芯”到底是类人的“芯”片,还是我们依赖高科技生活所酿造的残破的“心”?黑色、柔软、电子、镜头……这些关键词赋予这件作品以耐人寻味的指向。这颗“芯”是我们人类为了铸造更优秀的机器人而充满欲求的结果。它正在慢慢地吞噬我们的“真心”,他正在慢慢地侵蚀我们的“思考”。

——了了(国家美术/主编,策展人)

灯光雕塑《时光的额外维度》似乎有着更严厉的警告。随着距离感和历史感的消失,这些机械、碎片,究竟是我们制造的机器人被毁坏所留下的“碎片”,还是它们即将成为更强大的存在而代谢下来的“碎片”呢?这些碎片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是被机器人取代,还是成为比机器人更伟大的存在?

——了了(国家美术/主编,策展人)

访谈节选(武汉美术馆/刘蕾VS艺术家/林欣)

机器的芯是寄托意志和情绪的一种外在表达。它使得机器有了一种自我意识的感觉,藉此可以延伸出一些特有的遐想。

——林欣

《错误的秩序》系列一如其名,意图突出数字图像本身错误性的美学个性,保留和凸显数字虚拟过程中程序常出现的bug部分,解构之前作品所呈现的完整精美的形象。

这一系列新作,如我对一块现实的石头数据进行了各种尝试和解构,用数字手段进行扫描、点线拉扯等等,保留它在虚拟状态下被修改、被破坏的过程和痕迹。通过特意保留错误的形态,去定格一个物在转变中的状态,固化一种转瞬即逝的空间形态,从而表现一种非常态的心理感受。所以这是一种刻意的保留和节选,是我在虚拟图像的汪洋里节选出来的图形样本。

——林欣

《错误的秩序——废弃》和《时光的额外维度》都是我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所留下的操作过程。其中《错误的秩序——废弃》这个装置的数字形象的原型是一颗现实中的矿石,我把矿石的模型数据转换到数字媒介中,再进行随机地破碎和重组,使它以一种错误的电子状态出现,然后重新在现实空间中实现出来。我希望虚拟作品的碎片和痕迹能够延伸到现实中来,物化它们、强调它们,使得它们按照我们所习惯的方式来存在。

琉璃易碎、花开易败,实体的稍纵即逝广泛存在于我们的认识层面,但电子拟像的空间维度总会被认为是虚幻的存在,图像在电脑和硬盘中存在时,就像是幽灵,是一堆0 和1 的变幻。我希望把三维虚拟创作的过程和异趣从电脑世界拉到现

实的维度中来,让数字的bug 延伸到现实空间,突破屏幕的屏障,就这样不经修饰地凸显在我们身边。

——林欣

数字虚拟有很多特质让它看起来是那么的强大和无所不能,其实它的局限亦相当多,有时还经常出现一些不可理喻的程序错误,就像偶尔闹脾气的孩子一样,我把这些理解为这个媒介所特有的性格。这些性格就是我新作品创作的源点和思路。

新作品重在探索电子虚拟的一些特质与我们日常所产生的关系,用电子程序的错误(bug)来捕捉它的特质,人和程序互相干预,并把错误的程序视觉化的方式来呈现。将数字虚拟特有的成像方式、视觉特质来和程序进行各种人为的破碎和重组,如此所呈现出来的异样存在,是那么真实、那么常见又那么不正常,如同失真的现实。它呈现出似是而非的风景,似是而非的形态。与常态格格不入,这种特质就像是“超弦”般的存在。

——林欣

展览相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