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千个小岛

日期:
2015年11月12日 - 2015年12月21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11月12日
空间:
Simon Lee画廊 香港(香港中环毕打街12号毕打行3楼304)

展览简介

策展人:Franklin Melendez

今年11月,Simon Lee 畫廊隆重呈獻《千個小島》展覽,由獨立策展人及作家Franklin Melendez 策劃,主題圍繞由自然物料與合成結構交叉共存的生態系統的種種概念。這場群展將會為觀眾帶來Pierre Huyghe、Lucie Stahl、Josh Klein、Dora Budor、Aaron Garber-Maikovska和Sean Raspet的作品。

這六位藝術家探討全球化的循環概念,以大自然的本質對比人造資源、循環再造和審美觀的改變。藝術家們透過不同的實踐方式去闡述這些題目,他們尤其注重於新物料的應用和日常生活細節所產生的新藝術「消費品」。

他們令人讚嘆的創作往往以數碼化的形式呈現,並探討在當下情境中模糊化或被遺忘了的有機與非有機、自然與文化之間的界限。這並非企圖構建一次去烏托邦式的談話,而是對當下儘管極其脆弱卻也極富詩意的平衡狀態的思考。也是在觀念上重新思考藝術製作個中資源的積極探討。

是次展覽匯聚一批年輕的知名藝術家,為香港和亞洲廣大地區的觀眾別出心裁地演繹一個在藝術界並未被廣泛研討的話題。

Franklin Melendez 是一名獨立策展人及作家,目前於紐約工作和生活。他是多家藝術出版機構的撰稿人,包括《藝術論壇》、《Frieze》、 《L’Officiel Art》等藝術雜誌,及藝術家專題論文和展覽圖錄文章。他亦積極參與展覽策劃、放映會、特定項目和表演等畫廊、基金會和公共機構的合作。他目前於紐約工作和生活。

參展藝術家:

Dora Budor(1984年)在克羅地亞出生,現在紐約居住和工作。其創作往往剖析主流電影意識形態潛台詞中的情感和親身體驗表徵, 透過荷里活製作技法和特效,即想法、概念由物質話到虛擬化進而數碼化的過程。借用電影效果處理技巧, 藝術家揉合電影中的場景道具創作了雕塑和建築式構造,並稱之為「活化動畫」,既呈獻對物件虛擬歷史的認可,亦通過重置賦予其第二次生命。

Pierre Huyghe(1962年)在法國巴黎出生,現在紐約居住和工作。藝術家創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作品,包括電影、雕塑、藝術裝置及相關活動,以詼諧而且富於詩意的形式探討不同生命的時空體驗。無論是組織一次南極探險,還是創作有關生命體的雕塑(如狗、蜜蜂、寄居蟹等),Huyghe通過邀請不同的生命體參與並成為其作品中的一部分,達到通感效應,拓展藝術創作和公眾參與的邊界。

Josh Kline (1979年)在美國費城出生,現在紐約居住和工作。作為一名策展人、藝術家及合作人,Kline的創作總與後人文主義息息相關,他所運用的創作媒介廣泛,藝術作品追求新興技術創新,同時帶有人體工學的感性,耐人尋味。他的作品以人類在其工作環境內高效運作的潛力為中心,並以被邊緣化的形態呈現,以數碼形象表現人類個性。

Aaron Garber-Maikovska (1978年)在華盛頓出生,現在洛杉磯生活和工作,是一名多媒體藝術家,其繪畫、藝術裝置及影像往往激發動與人類自發性之間的對話。藝術家強而有力、充滿舞蹈感的繪畫線條,不論是在畫布上或是其他非正統的物料例如睡袋或棕櫚樹上繪畫,同樣揮灑自如,反映出藝術家本身對於動態繪畫的喜愛。黑色的粗線條和鮮亮的色彩則呈現其自身的節奏,似乎並非作者有意為之。藝術家從自發性和精心編排之間隨意遊走,透視當中的隨機性和目的性,從而帶出創造過程中的種種矛盾。

Lucie Stahl (1977年)在柏林出生,現於維也納生活和工作。藝術家的創作風格揉合20世紀藝術模式例如抽象拼貼,與新興技術例如平板掃描,來製造頗富感官性的大型攝影藝術作品。廣告、荷里活電影和電視中的流行通俗文化圖像也經常為其所用。藝術家從日常物品出發,如薯片、枯葉、女性雜誌等進行數碼化製作,並通過噴墨式打印機和聚氨酯覆蓋處理,得到圖像遠距的效果。其作品對當代社會碎片化的文字和反諷公式進行評論。

Sean Raspet (1981年)在華盛頓出生,現於洛杉磯生活和工作。他擅於探討日常生活素材並以藝術編織生活現實。藝術家的創作考慮「超材料」在流動和處理上的物質性,同時對金融資本和圖像經濟的並行循環感到興趣。他的作品探討工業生產和金融抽象的物質流動性,往往使用人工合成香料和氣體等化學物料。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