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抽象中国2016
时间:2016.7.16-2016.9.11
地点:上海明圆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艺术家排名以年龄大小为序):
东方书写:王川、王易罡、黄渊青、刘国夫、张啸天、白明、丁设
心性诗传:王劼音、查国钧、梁铨、张健君、马路、张羽、李磊、赵峥嵘、罗威
多维表述:孟禄丁、黄佳、胡伟达、张朝晖、陈若冰、孙尧、张震宇、董大为、王一
空间再造:梁绍基、刘旭光、周文斗、陈彧凡、谢曹闽、郑达、张锜玮
抽象中国
文/了了
作为由西方引入的艺术概念,“抽象艺术”在二十世纪晚期走红于中国艺术圈,并逐渐成熟,显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然而,愈来愈多艺术家、批评家和策展人将触角伸向“抽象”的同时,也暴露出“抽象艺术”本土化的深刻思考和窘境。
在战后的美国,精英文化的主流推动了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他们中极具代表的艺术家无一例外的深受东方思想,尤其是禅宗的影响。反过来讲,在二十一世纪作为中国艺术家如何形成更具本土意味的中国抽象艺术?如何让中国观众接受抽象艺术?以及“抽象热”之后,艺术家应该如何面对由此产生的审美疲劳和本土意识?这都成为制约抽象艺术在中国发展的“命门”所在。
本次展览从“东方书写”、“心性诗传”、“多维表达”、“空间再造”四个板块勾勒中国抽象之路的“现在时”,而这些艺术家内隐在作品中的探索和思考,也将影射出中国抽象之路的“未来式”。在点、线、面间,在时间与空间中,在自我与社会下……“抽象中国2016”,作为以“2016”为时间节点的这一群展,将成为一个契机,让我们一起在这一年,试着冷静下来,真真正正的去感受抽象的魅力,真真正正的去思考抽象的未来。
(一)东方书写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
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传统文化”可谓是创作的“双刃剑”。一方面,艺术家所汲取的传统文化,赋予他们独特的身份意识和审美趣味;而另一方面,艺术家如何善用“传统”,而不落入“传统”的俗套又是尤为艰难的。“中国传统艺术中存在抽象艺术吗?”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其实早有提起。行云流水的中国书法,气势磅礴的东方写意,黑白相间的二维建构,其实中国从来不缺“抽象”的养分,缺的只是“捅破窗户纸”的最后一股勇气。
在以“东方书写”为主题的该板块中,我挑选王川、王易罡、黄渊青、刘国夫、张啸天、白明和丁设七位艺术家,他们在解构中建构新的体系,他们在自我中探寻身份的本源。通过他们的绘画痕迹,我们由此讨论抽象艺术中的“东方气质”。王川近年的作品游离于有形和无形之间,简化到了几根线条,呈现极简主义的倾向,带给人们如古人 “渐江”画意的精神体验般的感受;王易罡的“画面的形式运作主要以线和团块的面展开”,作品更是以线条的“疯狂”无目的涂画为主轴,类似于古人“徐渭”的疯癫;黄渊青以当代文人的姿态,建构了抽象的世界,他的作品充满了苍茫的气息;刘国夫的作品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他把水墨画的荒寒之境融入到了他的作品之中;张啸天将身份意识和个人经验融汇在纯粹的画面之下,并使他的作品展现出对抽象艺术的探索历程与个性表达;白明游走在陶艺、水墨、抽象油画、装置之间,他的抽象作品具有“朴素”、“自然”的东方美学特征;丁设抽象创作经历了水墨和油画两种材料的尝试和突破,他的抽象作品显得含蓄,具有东方审美和哲学意味。
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属于东方的“灵性”。他们将西方的哲学观,以更直率、更本能的方式,生发出中国抽象艺术独特的“东方之魂”。立于今天的国际化之境,中国抽象艺术绝对不能孤立提起。在这些“东方书写”的作品中,你也能感受到中国式思考碰撞国际化交互的奇妙“火花”。通过这一板块,我们得以在这八位艺术家的身上,感受到内部逻辑与外部境遇的挣扎。这显然是尤为可贵的存在,正是这样的挣扎,赋予中国抽象艺术专属的伤痕与标志。
(二)心性诗传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你从远处聆听我的,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好像你的双眼已经飞离去,如同一个吻,封缄了你的嘴。如果所有的事物充满了我的灵魂,你从所有的事物中浮现,充满了我的灵魂。
——巴勃鲁·聂鲁达
抽象艺术所形成的强大视觉压力,和隐藏在其背后撼人的意识之力是必然性与偶发性的共同产物,是极度理智与极度感性的激烈角逐。在这样的矛盾之下,抽象艺术无疑是包涵哲学探究与心理推导的。美国当代美学家布洛克在研究美学和西方现代艺术时指出,“抽象艺术可以被视作是将一种泛体验嵌入绘画对象之中”。抽象艺术家以更私有化、更逻辑性的方式,将他的个人经验藏匿在作品中,并最后形成模糊的、直觉化的视觉语言。
在“心性诗传”板块中,王劼音、查国钧、梁铨、张健君、马路、张羽、李磊、赵峥嵘和罗威九位艺术家的作品,让你更强烈的感受到与艺术的交感。主观与感性成为你走进他们作品的路径,他们用自己的记忆碰撞你的生活体验。他们像是诗人,像是心理学家,像是你身边睿智的朋友。如果说,王劼音的作品是抽象的,那么我更愿意相信,他的作品是诗性的,是一种“迷失的批判激情与其惨淡的精神废墟上的诗性”。夏可君就曾说,他的作品“犹如夜色般朴素而具有诗意的黑色”;查国钧用西方的语言述说着东方的神秘主义。他的抽象绘画表现的是一个混沌的世界,无形的、不可言说的世界;梁铨找到一些茶、中药等非颜料在纸面上留下的痕迹作为作画的方式,极简和精炼是他的主要语言;张健君认为中国的艺术家不能一味地模仿西方,应该在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中寻找一种交融。于是,他的抽象创作回溯到最真实、最开放的状态;马路的绘画强调颜色在画布上的自然流淌,他自己称此为抽象自然主义;张羽的水墨在“指印”中抛弃了毛笔,这不是西方的绘画模式,但也不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法。在水、纸、墨的自然质性的转化中,张羽的水墨保留了实验性,以及属于他的诗性;李磊的抽象画着实有些难懂,而他的难懂在于,我们容易被他画面中厚积流淌性的油彩与类似宣纸上晕化的淡薄色彩形成对比的丰富表现力所吸引,却忽略了他所要诠释的中国文化精髓以及生命存在的记忆中体会出的人生哲理;赵峥嵘一反具象表现的手法,这次也玩起“抽象”来了,他使用混合材料来消解油画颜料的物理性,结合黑颜色的大胆表现,进行了一种线性抽象因素的尝试;罗威运用抽象表现主义手法表现一些微不足道的、旁人忽略的东西。他的作品有着“沉郁的色彩、奔放的笔触和粗粝的肌理”,以及愤怒、挣扎的情绪。
在这一板块中,我们将慢慢参悟“画”的真正意义。艺术家“画画”,“画”的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对于他们而言“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不难看出,“画”之于艺术家而言就是心灵的“回声”。他们通过“画”来传达他们心中的“话”,他们用“画画”来诉诸他们的“内心思考”。在这里,艺术回到一个“原点”。一个牵扯出千万思绪,牵连出点滴思考的“原点”。
(三)多维表述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然后,把门紧闭,她神圣的决定,再不容干预。发现车辇在她低矮的门前,不为所动,一位皇帝跪在她的席垫,不为所动。我知道她从人口众多的整个民族选中了一个,从此封闭关心的阀门,像一块石头。
——艾米莉·狄金森
2013年在纽约MOMA举行的抽象艺术一百年回顾展上,有这样一句话被刻在墙上:“抽象艺术在创造一种秩序,一种内在的秩序。”在“多维表述”板块中,我试图通过孟禄丁、黄佳、胡伟达、张朝晖、陈若冰、孙尧、张震宇、董大为、王一九位艺术家不同的视觉语言,寻找抽象艺术的“内在秩序”。在参加诸多抽象艺术展览时,不免听到观众发出这样的呢喃:“这什么东西啊?我也会画啊。”每当这时,我都会替艺术家们小小心酸一番。在抽象艺术走红中国艺术圈的当下,大部分的中国观众可不像艺术家那般这么“买账”。他们并不能了解艺术家所建立的独特画面语言,更无法轻易进入艺术家创设的表述空间。
孟禄丁的抽象作品被认为是最纯粹的抽象,因为他的抽象绘画不是用手绘出来的,而是使用机器甩出来的;黄佳在抽象与写实之间探索,从早期的艳俗艺术到极简的抽象艺术,再到目前中国水墨的作品,画面元素逐渐被简化;胡伟达的抽象油画作品融合了西方抽象艺术与东方审美精神,从微观的生命情感世界中去体验人生的意义;张朝晖的作品都是以极简的方式呈现的,他把中国水墨画抽象化, 抽象为直线和弧线,从而去掉了叙事功能,达到了传统文人画的所谓“空灵”的境界;陈若冰试图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去发现当代抽象绘画的源泉。他的纯抽象作品大胆地运用夺目的色块,创造出属于他的二维空间;孙尧跨越了具象与抽象,错乱和陌生的画面有着双重的图像性,宏观上是具象的,微观上是纯抽象。他在他的画布上不断展开着他的多维探索;张震宇的画面经过反复落灰、打磨、抛光,形成镜面效果,他试图将绘画元素中的“物理”与人的“心理”连接,从而构成新抽象绘画的精神内核;董大为作品画面呈现出的精致秩序感,需要超强的耐心和细心。他的这种方式给抽象带来了另一种可能性;王一看似机械精美的画面都是他借助胶带纸和尺子等工具,甚至是徒手画的,他的抽象属于理性抽象的范畴。
当我们面临越来越开放的世界,我们的观察视野和思维方式也在不经意间随之打开。艺术家得以看到更宽广的世界,艺术家得以走向更辽阔的远方。丰富的体验和更为先进的科技手段,赋予艺术家更多的表现空间。在提倡“多维思考”的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更多的艺术家将这份思考的“多维”,也折射在作品的创作中。他们为纯粹的画面,增添了更多的可读性和探寻路径。
(四)空间再造
这是一条长长的寂静的街道。我在黑暗中行走,跌跤,爬起来,踏着干枯的落叶和沉默的石子,深一脚,浅一脚。我身后也有谁将它们践踏:我停,他也停,我跑,他也跑。当我转过脸,无人静悄悄。一片漆黑,没有出路,我在街口转来转去,总是又回到原处,那里没人等我,也没人将我跟随,我却在将一个人紧追,他跌倒了又爬起来,一见我便说:没有谁。
——帕斯
在面对抽象艺术“审美疲劳”的尴尬境遇时,“空间再造”这一板块无疑向观众展现了抽象艺术更为“多元化”的一面。近年来,越来越多艺术家打破“抽象艺术”的平面空间,转而以装置、影像等形式赋予其新的活力。在该板块亮相的梁绍基、刘旭光、周文斗、陈彧凡、谢曹闽、郑达和张锜玮,通过“绘画”与“空间”的对话,形成艺术家与作品,作品与美术馆间的新逻辑关系。七位艺术家,用他们的作品,在美术馆中建立自我新空间,让观众得以进入一个更私密、更亲近的对话平台。“空间再造”下的抽象艺术,有一种寻而不得,幽然无迹的神秘。深一脚、浅一脚,观众陷入艺术家创造的迷宫,激发观众与作品的互动关系。
梁绍基不断地在装置、雕塑、科学、纤维、行为艺术等领域间跨越。他近期的作品变得越来越抽象,避开了宏观的叙事和个体的欲望,视野越来越微观和个人化;刘旭光的作品从中国的传统思想出发,将痕迹抽取出来, 转而表达出一种无常的、稍纵即逝的感受;周文斗经历了从绘画到装置性摄影再到纯粹装置的创作类型变更。他不断地寻找着艺术的边界,并试图打破它。他在作品里刻意去掉了特别明确的中国符号,并去掉风格化的创作模式,作品显得多元和不确定;陈彧凡的“抽象”绘画从二维平面、三维立体到立体装置,他不断探寻着绘画的可能性;谢曹闽的作品描绘的是一个虚拟的新空间,是混乱复杂图像的抽离和再组合。谢曹闽认为,“画布上的绘制不再代表艺术家视觉地创造,他笔下的影像代表了数字化的视角,电子视觉和肉眼视觉之间的对话”;作为新媒体艺术家和独立游戏制作人的郑达一直致力于电子虚拟形象和身体互动的低科技艺术实验之中,拓展着传统的空间概念;张锜玮把物件加入到了他的绘画作品之中,使他的抽象绘画从二维向三维过渡,不断地探索绘画的更多可能性。
从展现抽象艺术的“东方气质”与“个人经验”,到引导观众接受和深入“抽象艺术”,再到艺术家与抽象艺术的博弈与吸收。“抽象中国2016”与其说是一场抽象艺术大展,倒不如说是一场以“抽象”为名所集结的征途。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道: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是最后,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就让我们在这场展览中,感受中国抽象艺术的挣扎与前行。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喜欢观赏自己的收藏,并且时常将藏品在家中轮换展示。然而,有...
2016.02.21
刘钢
在当代油画家之中,夏星算得上是一位“色情画家”,他喜好将赤身...
2013.07.30
胡湖
“姐夫拍”红了,很多人问我有什么秘笈。霸道姐夫邪魅一笑,吐出...
2014.09.17
酒仙桥一姐
不知荒木经惟可曾想过,有一天KaoRi会成为自己的敌人。
2018.08.07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