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翟倞、余果、毕蓉蓉个展

日期:
2015年4月18日 - 2015年6月10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4月18日 15:00
空间:
千高原艺术空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盛邦街铁像寺水街南广场)

展览简介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盛邦街,铁像寺水街南广场,千高原艺术空间,邮编:610041

电话: 028-8512 6358

----------

【翟倞个展:小径分岔的花园-作家】

千高原艺术空间将于4月18日推出新年之后的首个展览项目,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新锐艺术家翟倞的新个展将与观众见面。展览名为“小径分岔的花园——作家”,是他“小径分岔的花园”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部分别是“小径分岔的花园——读者”和“小径分岔的花园——评论”。三次展览的作品以文学为线索,通过逻辑和视觉分析的方式,探讨以哲学思辨介入绘画性探索的方法,并呈现出逐层递进的深入面貌和引人入胜的思想方式。本次展览呈现了他近两年更加成熟的绘画作品,并以灵感形成的过程为主要线索,以多重视觉纬度剖析和重构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在本次展览中,观众可以零距离欣赏这些绘画的迷人之处,并全面了解翟倞近年来精心建构的绘画方法的完整面貌。

***翟倞简历***

1983年 生于山西

2006年 毕业于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

2009年 毕业于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

个展

2015年 翟倞个展:小径分岔的花园-作家,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中国

2014年 纽约是个大骗子,Fou Gallery,纽约,美国

2013年 目录——通天塔图书馆,空白空间,北京,中国

翟倞个展:小径分岔的花园-评论,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中国

2011年 翟倞个展:小径分岔的花园-读者,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中国

群展

2014年 护栏-并联,Black Sesame Space/Galerie Philine Cremer,北京/杜塞尔多夫,中国/德国

旅人日记,蜂巢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与伟大无关,凤凰艺都,上海,中国

2013年 纵横阡陌——龙美术馆藏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展,龙美术馆,上海,中国

开幕,天线空间,上海/北京,中国

ST , life !,Galerie Steph,新加坡

2012年 大声展,三里屯Village,北京,中国

对抗的空间——关于绘画的八种态度和立场,鼎峰空间,北京,中国

景不徙,三潴Mizuma画廊,北京,中国

心图手绘-1,北京空间,北京,中国

含纸养心,北京空间,北京,中国

透视与直觉,,Re-C廊桥艺术中心,成都,中国

超验,以太空间,北京,中国

2010年 独白 2,A4画廊,成都,中国

视觉运动——能量和空间,青和美术馆,南京,中国

2009年 “罗中立奖学金”获奖作品展,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新视觉-证伪, 何香凝美术馆,深圳,中国

***展览介绍***

小径分岔的花园

——翟倞对文学再现的视觉再现

文/许晟

翟倞的本次展览名为“小径分岔的花园——作者”,是他“小径分岔的花园”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部分别是“小径分岔的花园——读者”和“小径分岔的花园——评论”,三次展览以博尔赫斯的文学作品“小径分岔的花园”为线索,构成了一个自省的创作过程的整体。

这部小说将侦探,玄幻,哲学融为一体,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固有概念,突出了世界的不可知和不确定性,正如博尔赫斯所说:“未来是精确而且不可避免的,但未必发生,而上帝是潜伏在洞穴里的。”小说打破了欧美传统对宗教的认知,用解构的方式重新演示了人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并由此被认为是所谓“后现代”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抛开小说的情节和叙事的魅力不谈,它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提供了一种框架,帮助人们重新看待人之间的关系,事件之间的关系,甚至时空之间的流转本身。这些关系不仅仅停留在逻辑学或者社会学层面,而是基于从柏拉图至叔本华和尼采以来的,注重经验感知的哲学脉络,重新书写了关于命运和世界本身的构成。因此,小说制造出一个巨大的,类似的寓言的,可以自由探索的世界。或者说,它提供了一个可以无限次重复进入的,思考的迷宫,而翟倞的创作就是从这里入手的。

翟倞的绘画可以被看作一种传递感知的通道,让观众随他一起进入那个至今还在不断延伸的,有无数分岔小径的花园。感知的传递是绘画的重要课题,为此,他的创作从“作者”,“读者”,“评论”三个角度进入, 将“小径分岔的花园”作为感知对象的样本,用样本分析的方式,探讨了三个不同的感知主体对待文学对象的不同方式——也就是他们进入“花园”的不同路径,以及他们“迷失”其中的不同时刻。

同时,作为一名画家,翟倞在此过程中采取了完全以视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通过不同的画面内容和氛围的营造,将抽象的感知方式用具象的视觉还原了。以本次展出的其中一幅作品为例,画面描绘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内的著名场景,从高处俯瞰的中庭和四周的楼层结构组成了一幅接近抽象画的场景。同时,中庭摆放的沙发等物件在视线中就像是远方的风景。这幅画似乎与“作者”这一主题并无联系,但它提供的视觉风景,却又让人联想到自己看到这一景象时可能产生的种种思绪。在这一刻,观众自己几乎就变成了作者本人,体验到灵感诞生的时刻。

如果说创作和阅读是一种人和小说之间的感知传递;那么,翟倞的绘画就是对这一传递过程的视觉再现,属于对传递过程的二次传递,或者说,是关于“再现”的再现。他让绘画作品的观众随着视觉体验进入到文学作者的角色当中,并从旁观的角度,对创作的主观过程产生想象和反思。而翟倞在此过程中以哲学内涵的表现方式为脉络进行的绘画探索,也呈现出逐层递进的深入面貌。文字的创作究竟是怎样的状态?如何将一个不断扩散的,打乱了时空顺序的世界以文字的逻辑建立起来?而画家对此过程可以有多深的共鸣?视觉的画面将如何重现一个正在建构当中的,逻辑和文字的世界?并且——就像翟倞在一幅画里所暗示的——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甜蜜”?他的作品就为我们展开了这幅关于灵感和想象力的画卷。

----------

【丛林:余果个展】

在将于4月18日开幕的新年首个展览项目中,千高原艺术空间将同时推出三位新锐艺术家的个人展览,将与翟倞和毕蓉蓉的展览一同与观众见面的,还有年轻画家余果的个展“丛林”。余果用强烈的色彩去描绘略显晦涩的场景,在画面的空间中制造出离间的效果,并让作品呈现丰富的层次和不同的感知领域。画面中的叙事往往是模糊的,这几乎是所有当代绘画的共性,但余果在这种模糊性当中梳理出一种新的清晰结构,将观者从对观念的猜测推回到对视觉结构的发现。他的作品呈现出对绘画的本质,也就是画家与画布之间的关系的清晰认知:他将画布当作一个存储大量原始信息的容器,将自己对世界的不同感受放进里面;作品简洁而多变的视觉表达就像是这些信息的有美感的密码。

***余果简历***

1983年 生于四川通江

2006年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位

现工作生活于重庆

个展

2015年 丛林:余果个展,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中国

2013年 从海岸到高原,嶺空间,重庆,中国

群展

2014年 教我们操心或不操心,教我们坐定,Bank,上海,中国

上交会,激烈空间,上海,中国

旋构塔——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红线,Gallery Soap,北九州市,日本

靠近现实,杜塞尔多夫,德国

2013年 Organhaus 第七届国际艺术家工作坊,器空间,重庆,中国

自我生成,苏州美术馆,苏州,中国

光合作用——官家林之春,荔空间,北京,中国

2012年 时态▪第四回——日常转译,望江公社,重庆,中国

“引爆!”2012CYAP汇报展,北京,中国

“青年艺术100”推荐展,2012艺术北京博览会•艺术突破主题展,北京,中国

时态▪第三回——观看方式研究,喜马拉雅艺术空间,重庆,中国

2011年 2011年度“艺术100”项目全国巡展,北京/广州/上海/无锡,中国

异绘——黄桷坪群体艺术展,蓝顶美术馆,成都,中国

添加剂,器.Haus空间,重庆,中国

链接:传统与未来——第二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主题展,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0年 共在的力量——1+7,重庆U库艺术展,102当代美术馆,重庆,中国

***展览介绍***

自我观察与碎片化的叙事

——关于余果的近作

文/许晟

余果喜欢用简洁的内容描绘略显晦涩的场景。画面上的主体明确,内容并不多,显得非常安静,却又暗流涌动;让人在很快确认画面结构的同时,忍不住去观察每一个细节,并开始自觉的编织出怪诞的情节。同时,他的色彩是鲜艳的,这种对比强烈的喧闹色彩,和安静的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画面同时具备了明朗和灰暗的感觉。所谓灰暗并不是视觉上的,也不是情绪上的,而是来自晦涩的场景带来的感知体验,伴随某种一触即发的幽静和神秘感。这种对画面的控制也许来自余果不自觉的性格,或者他有意无意的,在绘画空间中制造出的离间效果。总之,这种一目了然的层次感是我们观看他的绘画的第一印象。

在这样的观感中,作品中的叙事往往是模糊的,这是很多当代绘画的共性。在强调观念性的绘画出现以来,对叙事的破坏成为了制造观念性的重要手段。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对观念性的强调往往伴随着贫弱的绘画能力和粗糙的视觉结构,而那些勉强呈现的观念几乎成为了绘画唯一的救命稻草。但余果的绘画以沉默而带有反讽的姿态对这种潮流作出了回应。他虽然破坏了叙事结构,却并没有在画面里暗示任何观念的线索或者明确的态度,而是以冰冷的方式,单纯地创造了一些带有观念元素的画面,却又和观念的表达保持着明确的,带着嘲讽的界限。更重要的是,他对观念性的这种接近冷幽默的态度,是基于他对清晰的视觉结构的梳理,并将观者从对观念的猜测推回到对视觉结构的发现。于是,在看似沉默的态度中,是他对绘画的魅力和视觉的复杂性本身的重新强调。

在余果的绘画里,无论是捧着鳄鱼的人,在石质屏风前工作的工匠,在穿军装的人面前跳舞的仙女,或者是手持大刀,在椰子林里奔跑的人,他们都不属于任何统一的意境或整体的理念设计,也不是关于任何社会性或政治性的表述——尽管有些场景是带有这类色彩的,它们更像是画家对自己不断产生的碎片化的念头或情景的记录,一种带有自省色彩的,心理日记般的,关于自我内心世界的描绘。转瞬即逝的心理画面是难以记录的,而画家必须以色彩和画面的结构来重现那些很容易在视觉信息中丢失的,抽象的心理感受,这也正是画面的色彩与内容之间呈现出张力的原因。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发现,作品中叙事结构的破坏并不是刻意的,而是基于对绘画的本质,也就是画家与画布之间的关系的确认:画面是传递画家内在感受的通道,而不是建立某种观点的工具。由此,对绘画技术的实践也才建立在内在情感的需求之上,并显出其意义。

实际上,这次在千高原同时展出的三位艺术家,余果,毕蓉蓉和翟倞,虽然作品的形态和内容各有不同,却都将自己与作品的关系,以及作品的传递方式作为潜在的创作核心。他们都没有急于建立任何所谓理论的体系或脉络,却在真正触碰视觉艺术深处的难题,并把这种实践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所给予的体验融为一体。新时代的视觉经验所给予的,不同以往的真切观感,以及对其内在规律的表现,正是他们从事不同以往的创作的源泉,以及最可靠的依据。 这正是当代艺术最需要被重新认识的内在根基。

----------

【毕蓉蓉:三联图——制作中的素描】

继邹思妗的个人项目之后,千高原艺术空间将于2015年4月18日推出新锐艺术家毕蓉蓉的个人项目“三联图——制作中的素描”。作为一位跨越绘画和装置等多个领域的年轻艺术家,毕蓉蓉近年来以简洁而准确的形式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三联图”并不是传统的三联画,而是指素描,绘画,以及基于前两者的现场装置。本次展出作品的灵感来自艺术家在旅途中收集的各种图像;在一个碎片化图像无处不在的时代,毕蓉蓉将对素材的采集当作一种对图像风景的“写生”或“素描”的过程。这些来自不同时空的元素最终在她的个人构想的统合下形成作品。与传统绘画相比,这些作品更接近采集和再生成的过程,因此,她强调了“制作(produce)”一词,但实际上,毕蓉蓉的作品已经进入了对视觉语言和绘画方法的新形态的探索当中。

***毕蓉蓉简历***

1982年10月31日, 宁波出生

现生活于上海

个人主页:www.birongrong.com

09/2008-07/2010, Frank Mohr 学院, 格罗宁根,荷兰

10/2009-12/2009, 交换学习,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费城,美国

专业:绘画

绘画 硕士学位

09/2005-06/2008,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成都,中国

专业: 山水画

文学硕士学位

09/2001-06/2005, 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重庆,中国

专业:中国画

文学本科学位

个人项目

2014

曼彻斯特CMYK, 艺术021,Vanguard画廊,11月,上海,中国

阴影的形状,南京四方当代艺术中心,c号楼公共空间装置,7月,南京,中国

2013

7:3 Colors,公共艺术项目,展览’滤镜’,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五周年庆, 环球金融中心入口,10月25日至11月10日,上海,中国

磁场-毕蓉蓉和张如怡双人展,视界艺术空间,9月15日-10月4日,上海,中国

2012

加油站五-毕蓉蓉和陈天灼的两个个展,Vanguard画廊,11月17日-12月16日,上海,中国

壁画项目,画廊Art De L'oisivete Pont-Aven,8月,Pont-Aven, 法国

2011

理想 & 无用的空间,兼容的盒子#4, 10月26日至11月20日,上海

The Landscape is Called Sweet Faith, 美术馆 aan de A7 (Rabobank Drachten), 10月23日至2月19日,荷兰

2010

When the Lines Turn into a Silhouette, stichting WEP, 12月15日-1月15日, 2009-2010, 格罗宁根,荷兰

群展

2015

第二届CAFAM未来展:创客创客•中国青年艺术的现实表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1月15日-3月1日,北京,中国

为未来而创作——想象不可想象之事,Leap Labs线上展览在画廊的呈现,Momentum,2月,柏林,德国

2014

越界,沪申画廊, 6月28日-8月26日,上海,中国

Vanguard画廊10周年庆,Vanguard画廊, 3月14日-4月20日,上海,中国

2013

画室, M50艺术空间, 2013年11月-2014年3月, 上海,中国

Art That Heels, 2013年Elle25周年庆艺术项目,视界艺术中心,12月,上海,中国

Ongekend年轻艺术家作品拍卖会,11月2日,阿姆斯特丹,荷兰

潮,外滩18号临时艺术空间,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上海,中国

2012

Zone Autonome Mutualisee, Vivarium, Biennale Off-Rennes, 9月12日至10月28日, Rennes, 法国

Berliner Liste艺博会, 画廊Pantocrator gallery/ La Pan, 9月13日至16日, 柏林,德国

Swab艺博会, 画廊Pantocrator gallery/ La Pan, 5月 23日-26日 2012, 巴塞罗那,西班牙

Women's Lines, 1月, 2012, 画廊Pantocrator Gallery / La Pan, 巴塞罗那,西班牙

2011

桃浦大楼, 第三期-毕蓉蓉工作室开放, 9月5日-30日, 2011, 西部 M50, 上海,中国

桃浦大楼, 第二期-毕蓉蓉工作室开放, 8月6日-14日, 2011, 西部 M50, 上海,中国

桃浦大楼, 第一期-毕蓉蓉工作室开放, 7月3日-31日, 2011, 西部 M50, 上海,中国

Ongekend, 拍卖会Young Masters @Auction 艺术鹿特丹2011, 2月13日, 荷兰

2010

Present Work—FMI 硕士生毕业展 2010, 7月3日-8日, Frank Mohr Institute, 格罗宁根,荷兰

No Surface, 5月30日-7月4日, 画廊Kunstruimte 09, 格罗宁根,荷兰

Open Wall House, 5月30日-6月9日, Wall House, 格罗宁根,荷兰

Once Mohr, 1月14日-2月6日, DeFKa Campis, Assen, 荷兰

2009

Albatross, 11月13日-19日, Meyerson Hall, 宾夕法尼亚大学,费城,美国

Tomorrow’s Graduates Painting Frank Mohr—玩酷, 6月4日-9日, Frank Mohr institute, 绘画楼, 格罗宁根,荷兰

Show Master, 5月20日-29日, 2009, Academie Minerva, 格罗宁根,荷兰

2008

08届中国画专业硕士毕业生展, 6月25日-7月5日, 四川大学,成都,中国

在路上, 5月25日-30日, 2008, 四川大学,成都,中国

艺术家驻留项目

Breath Residency Programme, 华人艺术中心,7月-9月,2014,曼切斯特,英国

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家驻留项目,3月1日--8月31日, 2013, 上海, 中国

Les Verrieres Residences-ateliers de Pont-Aven, 7月2日--9月28日, 2012, Pont-Aven, 法国

Stichting Waddenwerk, 8月1日-31日, 2009, Schiermonnikoog, 荷兰

收藏

装置‘阴影的形状’由南京四方当代艺术中心收藏,2014年,中国

装置‘The Landscape is Called Sweet Faith’由Museum aan de A7 (Rabobank Drachten)收藏, 荷兰

以及其他的私人收藏

***展览介绍***

从风景的图像到图像的风景

——毕蓉蓉的素描制作

文/许晟

作为年轻艺术家的实验场地,本次千高原的项目空间邀请了毕蓉蓉展示她最近的艺术实践。这个项目名为“三联图——制作中的素描”。不寻常的标题就像她的作品本身一样带有强烈的拼接元素,以及对传统概念的挑衅。展览也如标题一样突出了三个因素,一个是基于“素描”概念的,创作的过程性;其次是“制作”所包含的,对传统创作手段的质疑和对产品感的强调;最后是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暗藏玄机的,属于毕蓉蓉本人的“三联图”。

作为一位跨越绘画和装置等多个领域的年轻艺术家,毕蓉蓉近年来以简洁而准确的形式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在本次展览展出的“曼彻斯特CMYK”系列作品里,我们能看到支离破碎的图案,以及穿梭在它们之间的直线或曲线。那些线条似乎把图案碎片所属于的,各自不同的时空连缀到一起。这与她在之前的装置作品中使用的,划分空间感知的实体直线异曲同工,它们似乎都是对破碎的时空感受的隐喻,或者说,来自艺术家拼接不同时空,并展现这一魔幻过程的愿望。

于是,她所谓的“素描”并不是传统的勾画过程,而是对不同地点,不同元素的图案的采集过程。这种采集的性质和写生类似,都是对视觉素材的归纳和整理,但毕蓉蓉的素材并不是实际的风景或人物,而是图像本身;或者说,在一个碎片化的图像无处不在的时代,图像本身已经成为了风景。因此,“素描”这一概念也含有对新形态的风景的隐喻。与之相对应的,“制作”一词就突出了组合图案这一行为与现代生产过程的类似。如果说传统的风景来自观察和对自然的感知,那么图像的风景就来自信息社会对图像的生产。毕蓉蓉对这些图像产品本身的使用,就不可避免地和“制作”产生了关系。

我们很难判断她对此过程的态度,也许有对传统的风景的怀念和对充斥着图像的世界的反讽;但也许是对图像世界所制造的,新的视觉和生活体验的好奇甚至迷恋。从作品本身的精致和细腻来看,艺术家对此是投入了感情的,而不仅仅是对图像元素的使用,或者对某种观念和立场的表达。因此,我们可以猜测,毕蓉蓉的态度更接近后者。就像对待传统的素描和写生一样,只有对眼前的风景产生了情感和共鸣,才有可能在素描过程中诞生真正的,与审美有关的灵感和个人的真切观察。从这点来说,她是在沿用固有的创作方法对待新的视觉经验,而这种内在的沿用是建立在对其内涵的理解之上的。

“三联图”就是对这一新状况和旧概念的交融的升华,三联画本身是一种欧洲宗教绘画的形式,由三幅尺寸不同的画面组成。而毕蓉蓉的三联画是指素描,绘画,和基于前两者的现场装置。这一形态的向外扩张对应了图像形态的向外扩张,以及人们的观看方式的扩张。毕蓉蓉的整个项目就用了内容与形式对应的,完备的逻辑再现了这一扩张,并由此进入了对视觉语言和绘画方法的新形态的探索当中。

展览相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