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策展人:王春辰
承办单位:5艺术中心(北京)、当代艺术理论研究学会
夏福宁在80年代即参与过艺术小组活动,很活跃,浸透着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后来沉潜下来,来化解自己的心结——这一代中国人与命运与心灵都充满了搏斗的意志,于艺术之绘画何尝不如此?绘画艺术在中国就成了一场搏斗:一、它是视觉挑战的对象;二、绘画的形式与样式成了一次又一次观念交锋。
夏福宁与视觉搏斗着。这种纠结的痛苦就是悲戚戚压在人们观念意识里的那种封闭与不明。封闭,是固守一种意识-心态来看待世界,真以为天不变道亦不变;推论之,习惯了一种视觉就总以为视觉习惯就是如此,不得变动,如变,便视为杵逆。抽象形式的出现,不就是这样的遭遇吗?国外如此,中国更甚。不明,是不肯接受新知识、新感觉、新观念造成了幽闭症和灼伤感,拒斥新思想和新文化。对于绘画,我们为之神往,是因为曾经的写实逼真功能;我们被告知它将死亡,是因为摄影的出现;在今天,我们被告知它不再是艺术的主流样式,是因为漫天遍海的,都是装置、视频等等,这等绘画将衰落矣。此论不假,特别是绘画的样式一旦被固化后,这种种的非难就被证明是恰当的、是一言中的的。但世间的道理有时候是非常简明的,它只与最真实的感知相关。这就是夏福宁所深信的,艺术的存在不是为了证明艺术的存在,而是在证明人的存在。那么绘画的振拔与否,不是理论证明,而是由实践述说。他静看于绘画,已经不再和历史置辩,要争是否主流之称,而是要求索自己的命题。事实上,在今天的全球文化与艺术之下,新的姿态是:不争哪一个媒介是时代主流,而由操作具体媒介的人来执行它的生死令——能独立展示其差异性的予以赦免,得永生的光辉,而依然僵化、因袭窠臼的则永不超生。今天的艺术律令是此谓,绘画亦然。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