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策展人:王春辰
承办单位:5艺术中心(北京)、当代艺术理论研究学会
夏福宁在80年代即参与过艺术小组活动,很活跃,浸透着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后来沉潜下来,来化解自己的心结——这一代中国人与命运与心灵都充满了搏斗的意志,于艺术之绘画何尝不如此?绘画艺术在中国就成了一场搏斗:一、它是视觉挑战的对象;二、绘画的形式与样式成了一次又一次观念交锋。
夏福宁与视觉搏斗着。这种纠结的痛苦就是悲戚戚压在人们观念意识里的那种封闭与不明。封闭,是固守一种意识-心态来看待世界,真以为天不变道亦不变;推论之,习惯了一种视觉就总以为视觉习惯就是如此,不得变动,如变,便视为杵逆。抽象形式的出现,不就是这样的遭遇吗?国外如此,中国更甚。不明,是不肯接受新知识、新感觉、新观念造成了幽闭症和灼伤感,拒斥新思想和新文化。对于绘画,我们为之神往,是因为曾经的写实逼真功能;我们被告知它将死亡,是因为摄影的出现;在今天,我们被告知它不再是艺术的主流样式,是因为漫天遍海的,都是装置、视频等等,这等绘画将衰落矣。此论不假,特别是绘画的样式一旦被固化后,这种种的非难就被证明是恰当的、是一言中的的。但世间的道理有时候是非常简明的,它只与最真实的感知相关。这就是夏福宁所深信的,艺术的存在不是为了证明艺术的存在,而是在证明人的存在。那么绘画的振拔与否,不是理论证明,而是由实践述说。他静看于绘画,已经不再和历史置辩,要争是否主流之称,而是要求索自己的命题。事实上,在今天的全球文化与艺术之下,新的姿态是:不争哪一个媒介是时代主流,而由操作具体媒介的人来执行它的生死令——能独立展示其差异性的予以赦免,得永生的光辉,而依然僵化、因袭窠臼的则永不超生。今天的艺术律令是此谓,绘画亦然。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