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M艺术空间非常荣幸地呈现艺术家马路个展《无心抽象》。展览将于2015年3月21日开幕持续至4月20日。马路的抽象是从抽象表现主义演化而来,他的绘画没有延续西方抽象绘画探索期的分析式的抽象主义,像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的作品,强调几何图形的纯粹关系。马路也不像波洛克,用色彩的泼洒喧嚣狂野的生命力。对于马路来说,他力图传达的是对事物的感觉,而不是再现事物的形象。在以感觉为中心的抽象作品中,马路终于化解了心中的纠结和块垒。在其作品所传达的纯净感觉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片“镜”,而不是某个“象”,揭示了某种意境,既像诗歌,也像音乐。
天与地,人与物,大与小,具象与抽象,在画中应该没有分别,同等重要,相互参透又独立城章,是以微观见宏观,又以宏观见微观。而无心抽象也无心具象,关键不在象或者不象,在于无心。无心,才能获得自然而然的象。不是不为,而是不作为!
马路,1958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后赴德国汉堡造型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深造。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第四工作室主任和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
----------
无心抽象反而抽象
世界上的很多事都是说不清楚的。有些是不明白才说不清,有些说明白了也说不清。明白的说不清,有些是表达能力的问题,有些是语言文字的局限。有局限不一定是坏事:座机不能拿着到处走,却没有辐射;手机功能多,用起来也复杂,学会了又容易变成“手机控”。
写实绘画挺好,人人都知道画的是什么,技术也细腻,号称“实力派”。画得越来越细,画的越来越像,绘画和照片就不好分了。
表现的绘画也很好,有个性,有情感,对现实有态度,画得痛痛快快地。这儿的绘画绝对不会让人以为是照片。
后现代的种种也不错,嬉笑怒骂,机智灵活,总是斗智斗勇的。把情感放到这儿,就显得愚钝、杠头。
都很好,就是看着有点烦,起码我有点烦。 烦的是什么呢?就是老说那些已经说清楚的事儿,说不清的事儿没人管。
既然说不清,当然想管也管不了。但是,把说不清的说清,把弄不明的弄明,应该说是人的进步,尽管说是要“难得胡涂”,不过装胡涂而已。再有,说不清的事儿,也许能画得清。记得哲学家赵汀阳有一次来美院,说:哲学死了,指望艺术救哲学。说得满诚恳,不像客套蒙人。如果“思想”提不出问题,“身体”就该站出来帮忙,这个身体,有艺术的份儿。
艺术也会提问题的,而且总是艺术的现实造成的:如果世界上到处都是形象,没有形象的会是个什么样子?所以,就会有一些人出来探讨这个问题,有人给他们的实践起了个名字叫“抽象”。
我有幸被归于“抽象”,又心有不甘,因为其实是无心要“抽象”的。谁让你抽去了形象,谁让抽象恰好是形象或具象的反面。另外,我也不能否认我的绘画中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实际上远远超过了其中的具象性。
任何一种风格的兴起,都是对现有风格的反应,甚至是反动,是有针对性的,做抗衡姿态的。作为具象的反面,抽象是逆潮流而动的,既逆了国内具象的主流,又逆了国际上后现代的主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的绘画是离不开具象的,中国人是中庸的,至多只到意象。国际上,抽象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尾声,是过度充斥的抽象造成了新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的兴起,进而引发了后现代主义。抽象,在中国是突破,在世界是倒流。中国的抽象不与世界同步,也恰好可以避免潮流的裹挟,有利于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在中国,没有商业上大利益的诱惑,认真从事此道的,大多相对自发,较为单纯,这正是中国抽象的独特之处。
抽象只是个大概念,对于抽象每个个人都可以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来源于个人之所以乐于抽象倾向的初衷。蒙德里安是把物象逐渐概括,最终得到了横与竖;马勒维奇纯化了色彩,最终得到了革命的信号……
我的所谓“抽象”是源于去掉了主体形象的背景,所以是有空间的,其主体就是空间,是空间关系的变化;空间的产生,是通过材料的溶解、流动和凝聚,通过错觉;没有预设,随其自然,只作最终的判断;以前所未见为标准,尊重画面的引领和启发;把自我融化在无我之中。
一直觉得自己不能算是纯粹的抽象画家,是因为画面中虽无具象形象,却有许多具象的因素,正是这些具象因素才使空间的感觉明确起来。抽象之于我,只是生成未知的基础,一个未知的空间是从未经验过的发现。空间总与自然相联系,优美与壮阔,严酷与神秘莫过于自然,自然的伟大还在于它只有因果,而没有是非。然而,绘画有限,只能提取些因素去组合,以此暗示一个个既统一又丰富,既博大又精微的未知。
画抽象的人往往强调形而上,强调作品的精神性,就是因为作品对具象形象的排斥,阻断了观众对具体物象的想象。但是,抽象的作品不等于形而上,也不等同于精神,这两者都是不可视的。而可视的作品,以其布局、形状、色彩、质地来表现形而上和精神性不过是作者本人所寄予的。我更愿意用另一种说法:它不命令人如何理解,因而是不说教;它鼓励人自主地决定,是尊重,是自由。抽象作品的特殊就在于视觉上的明确和内容上的不明确,如果我们把内容定义为现实生活的再现或显示形象的是别的话,其实,抽象作品的内容就是其纯粹的视觉现象,尤其引发的形而上或精神性是自在观者内心的。
有一幅画,我实在想不出给它起什么名字合适,最后只好名之为“不知道”。“不知道”,恰恰是我真正要做的事情。
马路
2015/1/29
----------
马路 1958生于中国北京
1978-1982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2-1984毕业于德国汉堡造型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第四工作室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
个展
2015 无心抽象/M艺术空间/上海
2012 那边的马路/M艺术空间/上海
2010 马路2010/元典美术馆/北京
2006 马路2006/新北京画廊/北京
群展
2014 中华意蕴—中国当代油画巡展/广东美术馆
2014 感知中国—中国油画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法国
2013 第二届墨彩情致—两地情中国画、油画大展/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澳门
2013 多彩—中国油画作品展/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北京
2013 CAFA教师—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创作特展201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13 1978—中央美术学院恢复高考后第一届油画班同学毕业三十年展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13 国风—中国油画语言研究展/大都美术馆/北京
2012 从现代出发/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2 2012中国油画艺术展/奥林匹亚展厅/伦敦/英国
2012 2012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上海
2011 丹青家传—系列展首展/中华儿女美术馆/厦门 2010 精神与历程—中央美术学院素描六十年全国巡回展/全国9城市
2010 寻源问道/中国油画院/北京
2010 造型—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艺术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10 吾土吾民—中国油画邀请展/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西安
2010 中国表现主义艺术展/中国当代美术馆/北京
2010 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8 融合与创造—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5 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3 第三节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2 中国造型艺术展/埃及美术馆/开罗/埃及
1997 杜塞尔多夫国际艺术展/市立美术馆/杜塞尔多夫/德国
出版物
《那边的马路》2012年 M艺术空间
《马路2010》2010年 元典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规划教材—油画教学—第四工作室》2007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路2006》2006年 岭南美术出版社
《创新之路—西方现代绘画》2003年 岭南美术出版社
《当代艺术家素描手册—马路》2000年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国当代艺术家丛书—马路》1996年 广西美术出版社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