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策展人: 黄笃
艺术家: 张雪瑞、孟后均、李易纹、闫冰
位移 - 四位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叙事
以“位移”(displacement)为题的这个展览,旨在呈现四位年轻艺术家(张雪瑞、孟后均、李易纹和闫冰)在创作中探讨新的艺术观念与语言的状态,他们通过对日常的图像或生活的物质的置换、移置、变位和转译来表现各自个性的视点和独特的叙事——奇异景观、残缺美感、心理错位、质朴美学。
张雪瑞的作品“手绢”和“情书”的观念意义就在于借用了“剪花”的方法——即将自己穿过的旧衣物上的“花”,逐个剪下来,或缝合或粘贴将其制作成新的“物件”。它们暗示了一种破坏与重建的关系。作品呈现了一种自我情感的周而复始的自弃与自立。
孟后均的绘画“小鱼”和“六月”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主观强化了一种所谓的“真实”,一种充满现实与魔幻,一种交织日常与诡异的“真实”,整体画面上营造出某种“未完成”的“残缺”感。孟后均的作品强调了绘画性的对立关系——完成与未完成的角斗,整体与残缺的纠缠,这些观念进一步增强了其绘画空间与意义的内涵。
李易纹的绘画“how to disappear completely”和“无言以对”让人能感受到一丝丝一缕缕的诗意,淡灰白色的基调,寂静的环境,空旷的场地,犹如身处一种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无人之地”。李易纹的绘画传递了心理“错位”信息,他在形式上将非逻辑、虚构、异位、庸俗小说的要素融入画面,既摆脱了以往的绘画叙事,也生成了新的图像意义,并建构了绘画的修辞。
闫冰的三件作品“无名塔”、“衣架”、“锹”既表现了一种质朴美学,又透露出一种劳动记忆,还散发着一种原始的乡愁感。他的作品“无名塔”营造了一种介乎于黄土高原的土堆与无名坟墓的抽象形状。在作品“衣架”中,他将衣架与鸟窝巧妙结合,建构了一种生命与记忆。而他在“锹”中对现成品的挪用,从富有美感的质朴工具中唤起对劳动的追忆。他赋予了视而不见的泥土或其它材料以新的生命及其形式意义,并使人们看到经过观念的物质的社会属性和美学意味。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