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胡晓媛个展——蚁骨

日期:
2015年11月15日 - 2016年1月2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11月15日
空间:
北京公社(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南门)

展览简介

北京公社荣幸地宣布,我们将于2015年11月15日开启艺术家胡晓媛的最新展览:蚁骨。这是胡晓媛在北京公社的第三次个展,展览将持续到2016年1月2日。“蚁骨”、“草刺”和“石疑”将是艺术家在未来两年内陆续呈现的三部曲式创作,这三部分的标题共同指向了微弱纤细与所谓的坚固恒常之间的互生关系。

胡晓媛的创作一直以细腻、思辨和隐含的冲突性为特点。无论在她的装置、绘画还是影像作品中均体现出她对材料的敏感,这种敏感源于她对于日常事物的微妙体验,并且从关于意义和概念的辨证里抽离出十分独特的美感。

此次展出的装置系列作品《蚁骨》是她从2008年起延续至今的“木”系列的最新拓展,也是这一系列迄今为止最为庞大的尝试。而艺术家的最新的影像作品《砰》、《又轻又痛的涟漪》、《人性特征》则与“木”系列相呼应,显现出形而下与形而上之间的纠结关系。

胡晓媛1977年生于中国哈尔滨,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目前生活并工作于北京。在年轻一代艺术家中,胡晓媛的创作已经受到了重要关注。她参加过的重要展览包括:“Inside”(东京宫,巴黎,法国,2014)、“2014台北双年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台湾,2014)、第二届新美术馆三年展(纽约, 2012)、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德国, 2007)。“麻将:乌利·希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展”(瑞士,2005)、“醍醐:段建宇胡晓媛”双个展(上海外滩美术馆,2013)、“ON | OFF :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3)、“迷途-时间、空间、织物”(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法国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2014)、“我这一代:年轻中国艺术家”(坦帕艺术博物馆,圣彼得斯堡美术馆,佛罗里达,美国,2014)、“Right is Wrong”(瑞典,Bildmuseet美术馆,2014)、“聚焦北京:德赫斯·佐莫收藏展”(荷兰波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2014)等。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