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形式乌托邦

日期:
2015年9月26日 - 2015年10月29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9月26日 15:30
空间:
艺•凯旋艺术空间

展览简介

艺·凯旋艺术空间将于9月26日呈现群展“形式乌托邦”,此次展览力图讨论的是中国的艺术家在致力形式---语言的探索时,如何为其注入艺术理想与文化观念。

形式乌托邦

Utopia of Form

策展人:何桂彦

专题一:“理性与意志”

朝 戈、丁 乙、舒 群、王广义、王鲁炎

专题二:“反形式的形式”

刘文涛、孟禄丁、谭 平、杨黎明、朱小禾

专题三:“日常与观念”

陈文骥、陈彧君、刘 刚、王光乐

展览时间: 2015.9.26 - 10.29

开幕时间 : 2015.9.26 15:30

展览地点:艺·凯旋艺术空间

倘若从“形式”的角度切入,我们会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条前行的轨迹与脉络。因为作为表象的形式,其背后不仅涉及中国当代艺术如何致力于语言学的建设,而且,可以呈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艺术史情景中,艺术家们自身艺术观念的变化与衍生。有必然说明的是,本次展览中所说的“形式”,并不是“形式美”,也不是西方现代主义范畴中的抽象。

本次展览将遵循一条线性的发展轨迹,尝试讨论“形式”在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之后这三个十年中,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与艺术观念方面形成的差异。譬如1980年代的“形式美”与“纯化语言”,以及“新潮美术”时期,受到西方人本哲学的影响,如何出现了作为理性与意志的形式。1990年代,“形式”与抽象的关联,“形式”如何实现本土化,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凸显艺术家的中国身份。2000以来,“形式”如何走向了日常,如何被观念化、仪式化。以及,“形式”的视觉逻辑与话语权力又呈现出哪些新的变化?表面看,这些问题可能会比较分散,但彼此之间实质是有内在关联的。

展览将由三个展览专题组成,“理性与意志”、“反形式的形式”、“日常与观念”。

“理性与意志”集中讨论1980年代中期的形式与语言问题。“新潮美术”时期,当时的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笃信,唯有语言与风格的个人化才能标识现代主义的文化立场,才能赋予作品以审美现代性的特征。对“理性”与“意志”的崇尚,则基于一种人文理想,即唯有保持理性的批判精神,才能真正实现主体的解放。在当时涌现出的一批艺术家中,虽然在形式与风格上各有侧重,但其内在的人文诉求仍具有一致性,那就是强调大写的“我”或者说自我的价值。

“反形式的形式”将讨论1990年代艺术家们在形式领域所做的实验。“反形式的形式”既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早期的追求,即创造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也不同于西方盛期现代主义的抽象,即将一种原创的、个人的、精英主义的形式探索作为目标,相反,这是一种观念的形式,抑或说是反现代主义编码的形式。虽然作品最后仍然具有形式化的痕迹,但是,“形式”只是某种方法论的结果,是观念化的副产品。而且,艺术家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是以颠覆既有的形式观念而展开的。

在西方现代艺术的逻辑中,“日常”与当时主流的抽象艺术无疑是格格不入的。同样,“日常”与“形式”也不在同一个层面。如果按照现代主义早期的审美理想,“形式”比日常、比外在的表象世界会更优越,也更高级。在第三专题“日常与观念”中,我们将讨论2000年以来中国当代绘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一部分艺术家们将“日常”纳入形式的表达中。对“日常”的关注,在于我们可以感悟其背后蕴含的中国思维、哲学、审美及其文化经验。见微知著——而这一切是以“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与我们周遭的现实相联系的,也是蛰伏于日常生活之中的。实际上,不管是从本土文化现代性的角度,还是从艺术本体的角度考虑,艺术家的任务之一是在观念的转换中,赋予形式以新的美学意义,使其在当代文化的语境下提出有意思的话题。

很显然,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在“形式”领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不菲的成果。既然如此,为什么会以“形式乌托邦”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呢?毕竟,“乌托邦”的意思,就是表明它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理想。看来,用这样一个主题,原本就是一个悖论。而事实上,“形式乌托邦”强调的正是形式——语言探索这一脉络的艺术家们普遍面临的一种尴尬状况。之所以会造成尴尬,最为本质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当代艺术缺乏一个现代主义的文化传统。换言之,当形式的变革既不能纳入美术史的叙事,也不能提升到现代主义文化的高度时,那么,形式——语言最终只能成为社会学叙事的附庸,不能真正彰显自身的内在价值。而现代主义的文化传统,最为核心的要点,就在于强调,艺术完全可以立足于自身的语言批判、形式批判来捍卫艺术的价值。

如果套用哈贝马斯的话讲,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现代主义还是一项未完成的工程?!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