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众口铄金

日期:
2015年8月6日 - 2015年9月11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8月6日
空间:
马凌画廊(香港香港仔兴和街25号,大生工业大厦13楼)

展览简介

参展艺术家:Marcel Broodthaers、Danh Vo、何翔宇、Alfredo Jaar、Regina Jose Galindo、关尚智&黄慧妍、黎卓华、Prabhakar Pachpute、School of Zanabaza

马凌画廊将于2015年8月6日至9月11日呈献全新策展项目-《众口铄金》联展。展览旨于探索黄金的呈现、文化价值以及围绕其开采过程的经济活动。汇集Marcel Broodthaers,Danh Vo,何翔宇,Alfredo Jaar,Regina Jose Galindo,关尚智&黄慧妍,黎卓华,Prabhakar Pachpute和School of Zanabazar等多位国际艺术家的作品。联展由驻港策展人Inti Guerrero策划 。

黄金作为财富的象征,在大多数社会有着几乎普遍的存在。它亦是其中一种最受信赖的货币类型,一般被视为缺乏如纸币等抽象货币的风险。在中国,黄金在传统文化和现行消费文化中都担当着核心的角色。在香港,这重大的市场日渐迎合来自国内正兴起的中产阶级消费者。是次展览呈现一种双轨的重迭叙事:一方面以黄金市场和黄金价值的社会表达方式作探究对象,另一方面给观众展现黄金开采过程的地缘性及社会复杂性。

黎卓华(香港,1983)为展览特制的新作呼应展演所涉及的政治,以及本地珠宝买卖中那种存在于珠宝行与顾客之间、犹如经过编排的固定行为。自古传统对珍贵的概念遇上现代对消费的焦虑和奢侈品的民主化,从而驱使了黎卓华的一番审视。在展览中与她的作品相邻的是School of Zanabazar的17世纪末蒙古雕塑。这尊镀金像体现了一种描绘各式佛教主体的风格特征,更被艺术史家视为在佛教普及化中推动国内对金色形像的慕拜的重要创作风格。

作为与这惯常和传统行业的强烈对比,联展将展出Alfredo Jaar(智利/美国,1956)于1985年赴巴西金矿塞拉佩拉达,受旅程启发的重点之作。这一系列的作品旨于表达环球黄金市场的高价与开采黄金所涉及的贪婪和原始的人类活动两者之间的矛盾。透过与之不同的美学和地理观点,Prabhakar Pachpute(印度,1986)的新画作亦呈现了人类对矿物的开采以及当中所牵涉的资本力量。藉其独特的木炭肖像,Pachpute更对采矿而造成的自然景观改造置疑。

展览的另一部分环绕黄金的真正和象征价值。展出作品包括Marcel Broodthaers(比利时,1924 – 1976)Musée d'Art Moderne系列中,借刷新金条与典型西方艺术大师和环球贸易商品价值相关的象征价值,从而挑衅市场思维的70年代作品。Danh Vo(越南/丹麦,1975)的雕塑作品和何翔宇(中国,1986)不约而同地呼应了Broodthaers对机制的批判和以金比喻财富的灰谐;他们的作品各自将黄金套用在平庸的必需品之上。就关尚智(香港,1980)的展出项目而言,针对机制的批判,又或更确切地说-机制对经济、政府等的批判-在利用黄金的价值的同时,亦带出以香港现时的弱势社群为中心的道德命题。

在这亲密的展览空间里,以Regina Jose Galindo(危地马拉,1974)的行为艺术表演纪录尤为瞩目。她的作品旨于质疑扎根于美洲印第安社会的欧洲殖民势力的掠夺史。纵然演出仅以艺术家的身驱作其唯一的媒介,它所包含的,是伴随了黄金开采过程达多个世纪之久的历史重量和剥削。

中文有一谚语:众口铄金。它所含的道德层面可以诠释作“嚣可熔金“,有“三人言而成虎”,听者信而为真之意。据说孙中山曾引用此说,以检讨或警诫群众集腋成裘的力量。

策展人简介:

Inti Guerrero是一位驻港策展人。2011至2014年间,他曾任圣荷西(哥斯达黎加)TEOR/éTica助理艺术总监及策展人。他的策展项目包括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香港Para Site空间、 圣保罗 Museum of Modern Art of Sao Paulo、台湾TheCube立方计划空间首尔ARKO艺术中心、旧金山Kadist和里约热内卢The Museum of Art of Rio。他的写作曾刊于Afterall、 The Exhibitionist、Art Asia Pacific、Metropolis M和Manifesta Journal等多个刊物及展览目录。

联展《众口铄金》

时间:2015年8月7日-9月11日

预展及酒会:8月6日晚上6-8时

创办于2010年, 马凌画廊旨于呈献一众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晋及著名当代艺术家。为秉承高质量展览的严谨理念,画廊更会与世界各地的策展人合作,成功策划不少曯目的个展,并于公众场所设展,以拓展艺术界限及促进艺术交流。

随着过去四年的成功经营, 马凌画廊于二零一五年一月扩张并迁址到中环德辅道中33号6楼。新址坐拥全层,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理想的环境策划多元化的展览,好让艺术家们更自由地展示作品,更可让观众对当代艺术有更丰富的体验。画廊广泛地为创新艺术展览提供支持,并同时发展策展及公众计划。

合作艺术家:

艾域克•柏达

崔新明

杰里米•埃弗雷特

洛朗•格拉索

卡勒•英纳斯

高倩彤

纽利•库祖詹

洛斯•卡平特罗斯

法比安•梅洛

宋贤淑

孙逊

贾奈娜•查普

周奥

特罗拉马

王之博

袁远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