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追求卓越:来自学院的艺术家——首届油画邀请展

日期:
2014年11月2日 - 2014年11月14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4年11月2日 15:00
空间: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市金珠路111号)

展览简介

展览时间:2014年11月2日-2014年11月14日

开幕时间:2014年11月2日 15:00

展览地点: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策展:北京大韵堂艺术机构

参展人员:

邓国源、丁一林、段正渠、范 勃、宫立龙、何 军、贺 丹、胡建成、刘曼文、刘伟冬、马 路、庞茂琨、沈行工、孙景刚、韦尔申、翁凯旋、谢楚余、谢东明、徐芒耀、许 江、闫 平、杨参军、赵宪辛、郑 艺、陈东杰、陈子胄、瑃 燕、段俊豪、董文通、冯 洁、付 帅、郝元峰、何振浩、黄 河、黄少鹏、孔令伟、赖明贤、来 源、雷璨铭、李德海、李鹏鹏、李 青、李煜明、林初笑、刘 钧、刘小姝、刘一品、刘 影、刘 宇、刘玉洁、罗盛博、麻爱周、马佳伟、米巧铭、邱国光、邵 然、王海明、王乐其、王 卿、邢路生、徐书瑞、薛 堃、余 荣、岳晓帅、张贯一、章文浩、周 亭、朱兴国、庄 重、蔡昊坤、蔡龙飞、曹宏伦、陈 登、陈文厦、关 君、韩墨馨、黄品川、李填钿、李汶静、刘 南、聂赫夫、潘 越、施 翔、王葆华、王海威、王培永、王品添、王乔君、王 擎、王 硕、王 檀、王文华、王 一、王一帆、魏广彬、徐子芸、杨 晖、杨 婕、姚 瑶、岳海喜、张 超、张瀚川、张婷崴、张子嫣、张子叶、赵沛然、赵舒燕、郑巧思、周 楷、周杨小晓

----------

【新闻发布会】

2014年10月26日15:00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巡展时间:2014年11月——2015年12月

巡展城市:北京、上海、沈阳、广州、郑州、成都、重庆、杭州、南京、西安、石家庄

主办单位: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家委员会

学术支持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术主持:邵大箴

学术指导:范迪安、许江、罗中立、韦尔申、邓国源、刘伟冬

承办单位:北京华房德晟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展览策划:北京大韵堂艺术机构

学术委员会

主 任:邵大箴

副主任:王镛、殷双喜

委 员:(排名不分先后)

张晓凌、郑工、庞茂琨、贺丹、谢东明、马路、胡建成、余丁、尚辉、张敢、蔡万霖

展览组委会(排名不分先后):

王晓琳、杨参军、何军、范勃、翁凯旋、郑艺、沈行工、段正渠、闫平、俞晓夫、宫立龙

展览秘书处:葛玉君(秘书长)、许雁勤、周家丽、刘小叶、李佳

----------

【展览前言】

邵大箴

油画发源于15世纪尼德兰,油画艺术的传承从私人作坊到学院制度,经过一二百年在意大利逐渐形成并传播到世界各地。我国美术学院中的油画教学方法,是随着负笈海外学习油画学子们回国后引进来的,主要受法国、比利时等西欧国家和俄罗斯美术学院的影响。俄罗斯美术学院的教育方法也来自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传统,是欧洲体系的一部分,当然也有它积累的本土经验而形成的民族特色。在我国美术学院,从上个世纪30年代就开始有油画专业训练,由留洋回国的中国老师和外请的法国、俄罗斯艺术家执教鞭。但形成较为正规的油画教学制度则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其时,从苏联邀请来华的俄罗斯画家康斯坦丁•马克西莫夫教授和由他主持的油画训练班以及从陆续从苏联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学成归国的我国留学生为此做出了贡献。

欧洲油画教学体系的中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造型基础训练、创作技巧的培养和人文知识与艺术修养的培育。造型基础主要是指素描写生和色彩运用技能;创作课程是培养学生把自己准备的素材组合成统一画面的技巧。至于人文知识和艺术修养的教育,各国在艺术史和艺术原理的教学方面是共同的,而在如何培养学生对待艺术与生活关系的问题上,各有不同的方法。西欧的方法是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苏联时期的俄罗斯美术学院一般每学年给学生一定时间到生活中去写生和搜集素材。我们从50年代起借鉴俄国经验,并加上劳动和体验生活的内容。这三项基本内容和方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敏感于客观自然和自我感受的能力,不断提高功力和修养,增强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它们仍然是我们各个学院现在坚持的,当然各个院校根据各自的情况補充了一些适应时代变化的内容和方法。这也是我们所期许的,因为学院体系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必须要与时俱进,必须注入新的活力。这既是我们一代人应该担负的重任,更寄希望于青年人。我们希望一代新人不要沿袭学院老传统不变,而要在维护传统人文精神基础上有所拓展和创新。

举办"追求卓越—来自学院艺术家作品展"的目的,是通过展示各个学院老师和研究生作品进行学术交流,从中发现值得讨论和硏究的问题;同时关注青年学子们的作品与老师辈艺术家们的同与异,以便进一步探讨我国学院油画教学的前景;当然,这种导师和研究生作品在一起展示的方式,也是对青年学子们一种很好的鼓励。

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体制正在不断完善,不断稳步地向前迈进。这种稳步前进的另一重要标志是坚持用脑、手、眼相配合进行艺术创造。因为我们深信,这是遵循艺术规律的创作方法,符合人性和人们精神需求。只有这种创作方法,才能达到艺术的卓越与完善。所以,它有永恒的价值,决不会因为观念艺术的兴起和科技信息革命而丧失其意义。

2014年10月20日于中央美术学院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