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与——雕塑·戴耘的雕塑

日期:
2015年8月4日 - 2015年8月10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8月4日 15:00
空间:
今日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

展览简介

学术主持:殷双喜

策展人:吴洪亮

与——雕塑·戴耘的雕塑

材料一

策展人语

人类文明的进程常以物的形式被存留与凝结,某些物在时间的磨砺以及空间的转换中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文物”。由于全球性文物的流转与博物馆制度的建立,使人类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而提供这种可能的背后,也存在着太多的爱恨情仇。岁月的流失是最好的镇静剂,在21世纪的今天,直面那些过往的现实,或许将产生不同的言说。

雕塑家戴耘,这位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前期,中国文化大革命后期的西安人,兵马俑、碑林、昭陵带给他对历史、文物天然的敏感。而这种感性的认知随着个体的成长、社会的变迁,思想方式的变化也增添了更多相互交错的复杂思绪。因此,戴耘用了6年的时间,希望以艺术家的方式平视历史,以“我”的方式表述“我”的态度。

在笔者与戴耘交流了近两年之后,终于找到了本次展览策展的逻辑。“与---雕塑·戴耘的雕塑”将是一个以宏大叙事为借口、以个人体验为基础的展览。这一展览试图强化平等与并置的理念,展览中艺术家戴耘会用他独创的以砖为材料的雕塑方式,再现那些被收藏、展示于世界各大博物馆的文物,尤其是来自于他国的雕塑。如此用廉价的材料所进行的,严肃而认真的“山寨”,是对纷繁世界的单纯重述。此行为恰恰在建构着一条引发思考的通道,一出雕塑家版的历史正剧。因此,这是一个动静结合的展览,美术馆的空间也将作为剧场,那些过往的雕塑以及戴耘的雕塑和来参观的你们将在这样的戏剧里,与历史、与观念进行一场穿越、疏离而又是零距离的对话。

材料二

跨越时空之旅

——“与——雕塑·戴耘的雕塑”展即将与观众见面

戴耘是中国知名青年雕塑家,从小生长在历史久远的古都西安,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院雕塑系,此后一直从事雕塑创作。2006年戴耘第一次以砖为材料进行雕塑创作。近十年来,他的砖塑系列作品不断发展、成熟,从对物性的思考到对历史的追忆,再到对“模仿”的探讨,“砖块”成为他的方法和语言,戴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砖语者。

“与——雕塑·戴耘的雕塑”将集中展出戴耘的《造像》系列作品。这一系列是戴耘砖语的又一次升华,他以朴素的砖块为材料,通过临摹手段对世界各文化的重要文物进行“再造”。这种经典重塑的手法是艺术史的传统之一,中国绘画自古便有“仿某某笔意”之说,其中既蕴含对古人境界之向往,亦有个人精神之表达。戴耘的《造像》亦是如此,他一方面为古代雕塑之美所震撼而向前辈大师致敬,另一方面也在“重塑”中诠释着个人的见解——对现存博物馆制度的思考,对作为文物的雕塑的态度。博物馆的重要性源于其对文物的占有,而文物与生俱来的文化内涵与其本身的稀缺性又构建了博物馆的权威性。戴耘的《造像》系列则采用最廉价的材料、最朴素的手段来消解博物馆的权威,然而这种消解只是一个引子,它所引出的连锁问题越来越多:当今的博物馆制度是如何确立的?构建其权威的文物体系是怎样形成的?面对西方博物馆中非本国、非正当来源的他国文物我们该如何对待?身为众多文物追讨国之一的中国又该何以自处?戴耘的雕塑就如一块卵石,落入湖中的刹那便引发了众多我们并不自觉却不能回避的问题。

2009年至今,戴耘用六年的时间提出了这些问题,此次展览是第一次对《造像》系列进行系统的梳理。展览以“与”为核心,意在突出“并置”的概念:过往的雕塑与戴耘的雕塑,文物的原有意义与新增内涵,文物既有者的立场与文物失去者的立场,个人的看法与国家的做法……这些客观而又并置的概念,会让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答案。所以,展览并不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引导观众进行一次深入而有意义的思考。

展览最终将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分两部分来呈现。第一部分借助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层的巨大空间营造出剧场效果。八件重要作品陈列于展厅,专业团队精心设计的舞台灯光,最终将呈现出非规律逐个显现的效果。每一件雕塑的呈现都是一次圣光刺破暗夜唤醒大地的体验,加之刻意加高的雕塑展台以及多媒体设备的精确配合,作品中蕴含的历史感与崇高感将尽显无遗。与第一部分的宏大、崇高形成对照,第二部分则在一个狭长的空间中展开历史溯源,作品展陈辅以文献介绍,勾勒《造像》系列创作历程的同时,也将揭开雕塑作品迷离身世的神秘面纱。

2015年8月4日,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层,戴耘的雕塑将带你经历一次跨越时空的非凡之旅。

材料三

带你穿越,带你飞

“与——雕塑·戴耘的雕塑”展即将震撼登场

还记得798里摩登霸气的砖头大奔吗?还记得红砖青砖塑成的静物、罐头、新物种吗?还记得揽获“中国营造”大奖的午后“大烟囱”吗?没错,就是他,我们的砖语雕塑家又来了!

戴耘,中国知名青年雕塑家,生长于十三朝古都的陕西西安,学成于八大美院之一的西安美院。2006年,戴耘经历了他雕塑生命的转折点。这一年,他第一次以砖为材料进行雕塑创作。近十年来,他的砖塑系列作品不断发展、成熟,从对物性的思考到对历史的追忆,再到对“模仿”的探讨,“砖块”成为他的方法和语言,戴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砖语者。

在“与——雕塑·戴耘的雕塑”展中亮相的是戴耘的《造像》系列作品。这一系列是戴耘砖语的又一次升华,他以朴素的砖块为材料,通过临摹手段对世界各文化的重要文物进行“再造”。《造像》系列既是戴耘向前辈雕塑大师致敬,也是对博物馆权威的消解。与此同时,临摹的行为也凝聚着戴耘作为独立个体对文物流转、博物馆制度、历史与现实等问题的思考和态度。2010年至今,戴耘《造像》系列的创作已历六年,此次展览是第一次对这一系列作品进行系统地梳理。整个展览突出“与”的核心,注重关系的构建,将是一次深入而有意义的思考。

文绉绉的介绍你可能已经hold不住了,那就直白点告诉大家这个展览不得不看的三大理由:

第一,阵容强大。“昭陵六骏”听过吧?埃及艳后熟悉吧?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崇拜吧?龙门石窟神圣吧?巴特农神庙向往吧?所有这些,你无须跨越大洋,无需踏上旅途,一切尽在此展中。展览将展出戴耘再造的全世界重量级文物雕塑20件,一个展览让你领略中外古今文化之风采。

第二,剧场效果。请注意: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展览。在展览的第一部分,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层——中国当代艺术的圣殿——这一巨大的空间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剧场。专业打造的舞台灯光,私人订制的雕塑展台,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辅助,一切只为一个目的——让空间成为舞台,让雕塑成为主角。在这里,过往的雕塑、戴耘的雕塑以及前来参观的你将构成一个相互观照的整体,体味作品历史感与崇高感的同时,你将经历一场穿越时空的游历。

第三,解惑谜云。一动之后便是一静,与第一部分的戏剧效果形成对比,展览的第二部分则在一个狭长的空间中展开溯源追踪。进行作品展陈的同时,一方面通过作者的自述与回忆勾勒《造像》系列的创作心路,另一方面则以文献交代过往雕塑的历史背景,《昭陵六骏》的辗转流落,《帕尔金大理石雕》被劫之谜,《奈费尔提蒂头像》的身世浮沉……一件件作品的前世今生将浮出水面。

2015年8月4日,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层,让戴耘的雕塑带你穿越,带你飞……

材料四

艺术简历

姓名:戴耘 男 1971年2月 西安

工作:199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同年留校任教 ,2000-2014年在深圳雕塑院工作,2015年深圳大学任教至今。

资 质:亚洲雕塑学会理事 中国雕塑学会理事

参展:戴耘是中国知名的青年雕塑家,作品参加了如全国美展国家级雕塑展、“冲突与选择第二回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 “重新洗牌” “深圳/北京国际建筑双年展” “城市与雕塑的对话”2007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 2008艺术北京 上海艺博会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刘海粟美术馆年度雕塑提名展” “出境”广深港澳当代艺术展“第二、三、四、五、七届中国.宋庄当代艺术节”“ 2008/2009北京798艺术节主题展” “ 2008/2015艺术北京”“第一二届中国雕塑大展”“你西我东”当代艺术展 上海世博会“工业记忆” 国际雕塑展“第一、二届中国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去媚—中国当代艺术2011广州三年展”国家博物馆“中国百年雕塑大展”2012上海静安国际雕塑邀请展、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2013.12参加亚洲雕塑邀请展 “中央电视台雕塑大赛”深港建筑双城双年展2014.9作品《静物》参加“再现代”第三届美术文献展 2014.10作品《埃及艳后》参加“沉实的足迹”南京国际美术展特别邀请展 等重要的展览。

多件作品被收录在《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新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图鉴》2000—2005年《中国雕塑》杂志第一期封面等重要的专业文献杂志并被美术馆、市政府及个人收藏。

材料五

作品5-10件,请见附件

材料六

殷双喜文字节选

戴耘的近作,以他所擅长的技术方式重新进入历史。

在近期(实则是近6年来)作品中,他将其目光从现实生活转向历史深处。

在那里,他似乎找到了自我的存在感一种通过艺术史获得的存在感。

这种存在感不是个人肉身的存在,而通过艺术与不同民族精神的演进历史相遇。

在一种集体性的人类自我意识中感受到个体的存在。

这种“摹仿”不是现实事物的再现,因为他所“摹仿”的作品是艺术史的代表性作品,是前代艺术家对自然事物的提炼与概括。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