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项目由何香凝美术馆发起,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从2008年的“出境”、2010年的“蝴蝶效应”、2011年的“1+1”、2012年的“四不像”,2013年的“交叉口·异空间”,到今年第六届的“因地制宜”,共有港澳台和大陆的95位艺术家参展,先后与港澳台10家美术馆、艺术机构合作,召开过6次研讨会和座谈会,逐步形成了两岸四地在当代艺术范围内的一种合作与交流的机制。第六届“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由何香凝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屏东市公所屏东美术馆和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继澳门、台湾巡展之后,将于7月26日-10月26日巡展到何香凝美术馆。
本届交流计划主策展人为冯博一,四地策展人包括吴方洲(澳门)、徐婉祯(台湾)、苟娴煦(深圳)及吴秀华(香港)。共邀请两岸四地13位艺术家参展,分别为郭倩齐、梁慕贞、梁慕洁、霍凯盛;李根在、郭慧禅、赵陆;马永峰、张文超、陈蔚;李天伦、林欣杰、洪强。作品将呈现两岸四地艺术家对各地区的了解、认知,以及由于历史所造成的差异与现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价值观之间的磨合与冲突。参展的当代艺术作品形式有装置、录像、绘画及摄影。
“因地制宜”作为第六届“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的主题,针对其中的文化生态,呈现之间复杂的交流关系。这意味着艺术家将在艺术交流与对话的前提下,对两岸四地不同历史、记忆、现实进行思考、认知和判断、想象。参展艺术家从澳门首站开始进行创作并展出,并于之后每一站根据当地的地域文化生态,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再创作,在前一站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延展或变化。从澳门艺术博物馆的首展开始,到台湾屏东美术馆、深圳的何香凝美术馆,最后以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为终点,参展艺术家在每一站的迁移与体验中,进行“就地创作、就地展示”,使作品携带有对四地不同文化的认知与痕迹。同时,也使四地的观众了解艺术家建构、完成作品的过程,感受当代艺术创作和展览形式的不确定变化,以及艺术表达具有的多种可能性。
“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作为一个跨地区的当代艺术展示活动,体现出极具实验性、挑战性与深入的交流性。配合本届展览在深圳站的实施,我们将举办系列的公共教育活动,以期让两岸四地的艺术交流与公众有更多的互动。继深圳站巡展之后,展览将于2014年11月14日巡展到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主办:何香凝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屏东市公所屏东美术馆、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支持: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澳门民政总署、屏东市公所、香港大学、世界画廊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中文拼音顺序排序)
澳门:霍凯盛、郭倩齐、梁慕贞+梁慕洁
台湾:郭慧禅、李根在、赵陆
大陆:陈蔚、马永峰、张文超
香港:洪强、林欣杰、李天伦
展览总监:乐正维、陈浩星、萧青杉、罗诺德
主策展人:冯博一
策展人:吴方洲(澳门)、徐婉祯(台湾)、苟娴煦(大陆)、吴秀华(香港)
统筹:沈浩然(澳门)、杨雅雯(台湾)、汪海(大陆)、刘家瑜(香港)
开幕活动:
1.“因地制宜——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2014”座谈会
时间:2014年7月26日(周六)14:30—15:30
地点:何香凝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免费入场)
座谈嘉宾:参展艺术家、策展人
第六届“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以“因地制宜”为主题,针对其中的文化生态,呈现香港、澳门、台湾、大陆之间复杂的交流关系。参展艺术家和策展人将围绕展览的策划,澳门站、屏东站展览的实施,以及艺术家在前二站作品“就地创作、就地展示”的延伸和体验展开讨论。座谈会欢迎公众参与讨论和提问。
2.开幕式
时间:2014年7月26日(周六) 17:00—18:30
展期:2014年7月27日 至 10月26日
地点:何香凝美术馆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