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一座建筑的历史可以有两种度量:一为其所经历的时间长度;一为其所经历的事件或进驻人群的更迭频率。一个场所随着所聚集人群的更替会发生存在意义的变化,不同人的精神世界可在同一空间中共存,再生空间计划就是给废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艺术家进驻到当中,用艺术创作改变它的历史。
本次的展览场地PAE全称为Piech Art Enterprise,原为PAE传媒集团旗下一家专门为年轻创意工作者提供创业建议的咨询公司。据调查,此建筑于2008年竣工,因用地纠纷等原因,几乎未曾投入使用就被遗弃,拆迁工作不知为何只进行了一个开头。因此,这一结构奇特的现代废墟在京郊杂草深处一立就是五年,从半明半暗的楼道登上屋顶平台,可以远眺北京市区密集的高楼。这种与城市“隔海相望”的距离,加剧了这栋废弃建筑的悲剧性,它就像一座被人遗弃的孤岛。它“不在”城市规划的范围之列,也“不在”人群的视野里,更“不在”实用视野里。让—保罗·萨特将建筑看作人类身体的化身和抽象的再现,从这一建筑的独特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出这具“身体”所曾承载的野心和自信,而它的命运却如此戏剧化地发展。“不在”作为第一人称的发声,指示的是一种告知的状态,暗合的是此时此地无有任何事件,投射出废墟颓变后的自白。而今,艺术家们的介入虽作为一场短暂发生,其意义却在这个场所的事件性历史中被改变了,最终被我们定义为“介入在场”。而原有应属于她的使命属性,早已“不在”。荒诞也好,悲壮也罢,所有作品在开幕后都留在原地,之后,将再也不在。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