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归去来——金秉骐个展

日期:
2015年6月27日 - 2015年8月30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6月27日 16:00
空间:
798 Asian Art Works

展览简介

策展人: 夏彦国

地点:Asian Art Works(北京)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大山子798艺术区 D-09-2

AsianArtWorks北京馆很荣幸地宣布,由夏彦国担任策展人的金秉骐先生个展——<歸去來>,将于6月27日下午开幕。这是金秉骐先生暨去年于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举办的回顾展后又一次大型个展,今年恰逢老先生百岁生辰,所以本次展览更具重大意义。

金秉骐(1916-)先生的作品之精华在于融合。不仅融合了抽象与具象,东方与西方,自然与文明,画家自身的过去与现在,还有前卫与古典。既是线与面的组合,又是不同粗细的线条的组合。就是这样多元化的融合巧妙且和谐地描绘在了画布上。

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是画家在2006年从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移居到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后创作完成的。不加刻意修饰的东方元素线条与画家在西方的生活体悟融汇成具有金秉骐独特画风的作品。望着窗外洛杉矶的风景画出Mountain East(山的东方)以寄托对故国的思念,孤独的人像背影如同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纤细修长的雕塑作品将Wanderer(流浪者)演出。孤独、思念、乡愁等诸多情愫从线条的一端缓缓流入画布中。

金秉骐老先生不仅是当前活跃于韩国画坛的最高龄者,也是始终如一致力于理论研究的艺术学者。他通过画布来诉说他的哲学观与美学。“我的创作还没有结束,只要我存在,我的作品就永远都是过程”。<歸去來>展将带您领略一位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老先生的人生。

金秉骐先生简介:

1916年出生于平壤的金秉骐,其父Kim Chanyoung(金瓒永)为朝鲜第一代西洋画家。金秉骐曾在东京前卫派艺术研究所修学从而接触到抽象绘画并进入文化学院深造,与Kim Whanki(金焕基), Lee Jungseop(李仲燮)等艺术家一起活跃于画坛。南北战争时期出任随军画家团副团长,以绘画的形式纪录了战争的残酷。此后以抽象和具象,学院派和前卫为题材发表了诸多文学作品,并任教于首尔大学美术学院和首尔艺术高中,主讲艺术理论与绘画实践课程。在出任巴西圣保罗双年展执行长与审查委员后移居美国纽约并接触现代艺术。于2006年结束了40年的纽约生活移居洛杉矶,并于2014年在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举办大型回顾展。

----------

——写在金秉骐先生个展《归去来》前

策展人:夏彦国

展览题目《归去来》是金秉骐先生自己提出的,问及源起,他说这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意味着“回来”、“走了又回来”,长期徘徊在西方的自己又回到了东方。这种回归无疑是文化意义上的,不仅复杂而且漫长。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脱离仕途回归家园的宣言,叙述了他辞官归隐的生活情绪和内心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乐天知命的精神追求。文中通过描绘具体的景物和活动,营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于自然的意境,寄托了陶渊明的生活理想。虽然语境完全不同,但是纵观金秉骐先生的传奇生活和艺术历程,“归去来”对于金先生的生活以及艺术实践来说却不失为一个贴切的词汇。尤其在个人经历、精神追求、文化认知、艺术实践等层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内在的隐喻。

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为金秉骐先生所做的个展(2014.11—2015.3)前言中有写道:生于1916年的金秉骐先生,是画家、评论家、教育家、行政者,对奠定韩国近代美术的根基起到了核心关键作用。这个展览只展出了金先生近60年的代表作品,很多早期作品已经丢失,也没有留下图片资料,令人惋惜。韩国著名评论家在1990年对金秉骐先生评价到,“一位坚持本质的,富有逻辑的,知性的美术理论家,在大战后,他很敏锐地接收和反映欧美美术的动向,同时又结合现代的造型意识和思维,在韩国现代美术形成的初期,是一位积极主创抽象美学的艺术家”。

金秉骐先生生于平壤,后赴日学习抽象艺术,朝鲜战争前来到韩国,经历了整个朝鲜战争,见证了韩国的独立,曾任职政府文化艺术宣传部门要职,也曾任教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后于1965年辞掉所有工作,定居美国,隐居于纽约州东部山区的一个村落中,潜心创作。

远离纷乱的现实,隐居山区,从东方到西方,是金秉骐先生全身心首次回归艺术创作的开始,某种意义说,也是他对西方艺术实验精神的一种探索。那时候他的作品在形式上多多少少、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但是他在一次访谈中谈到,他的作品“不是行动绘画,而是一个亚洲人的行为表演。”他认为现代艺术太抽象,失去了他的故事性,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他将抽象和叙事、形式和意识融合在一起。从早期开始,即使画面中多是一些日常生活景象的速写,他说这是对形象的储存,像是在探究个人的意识。所以,他的艺术创作,其实从早期创作开始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抽象,即使那时看起来是在学习和思考西方意义上的抽象艺术,而实际上他画的依然是东方文化意义的意象,不仅有超越形式抽象的文学叙事性、象征性,也有着东方书法造型的语言特征。比如金秉骐先生于1967年创作于美国的作品,名字叫《悠然见南山》,那时艺术家还比较擅长用色块来表现情绪,而不像后来越来越多的使用线,画面中出现了艺术家沿用至今的符号“倒三角”。在这里,南山是韩国的南山,倒三角是南山上的松树,也象征着艺术家对祖国的思念和某种寄托。当时艺术家虽然深居美国山中,可是眼前看到的却是祖国的山,心里的山。这是一种典型的东方式故乡情结,越远越近,越远越浓。艺术史家高居翰在研究传统中国画时写到,在中国,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一直是诗人和画家所关心的主题,进行对话时,人用幻想去改变其周遭的环境,而环境也改变着他。这几句话用来描述金秉骐先生的创作也不无道理,他身上的东方式的文人情结一直在。

但直到80岁前后,金秉骐先生才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艺术家,这话听起来遥远且诚恳,或许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我们会发现他作品更加地自我,视觉语言越来越纯净,充满生命力的线条在画面空间中乱而有序地结构着,画面流露的主体意识更加强烈、清晰并且克制。我想,应该是从那时候起,在艺术家的意识上,伴随金秉骐先生一生的“抽象”一词,有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它不再是概念上的、对象化的、存在于美术史词典里的词,而是一种生活和艺术的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个人和历史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为一个百岁老人、艺术家,金秉骐经历了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等不同阶段,也见证了各种概念更迭。于去年年底在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开幕的金秉骐个展的题目是《一个韩国当代艺术家》,无疑是对他作品之“当代性”的肯定。不久前,我写信向他提问,对现代艺术、当代艺术概念的理解和看法,他没有正面问答,只是说作品里有答案。 对于金秉骐这样高龄的艺术家来说,是不是当代艺术,或者属于哪种艺术形式、媒介,早就不是他思考的问题。我们看到金先生至今的创作都是绘画,而且都是描绘身边的日常事物,不管是早期积极的抽象艺术实验期,还是后来逐渐的语言纯熟期,他始终关心的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里包括了对世界的看法和期待,只不过早期是在潜意识层面,直到后来这种意识呈现显性,他才更加笃定地要创作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和内容。

关于当代艺术的理解,要看从什么角度去看。这让我想起了倪瓒的一个故事,有人指责倪瓒的竹子“以为麻,为芦”,他回答说画竹子的唯一目的不过是“聊以寓胸中逸气耳”。如果这“逸气”属于那个时代的,它一定是“当代的”。很多时候我们过于纠结于概念的阐释,而且是用所谓的当代艺术的语言模式进行阐释,却忘记了艺术作为一门视觉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它与时代的关系。金秉骐先生在2000年于韩国举行了自己的第三次个展,主题使用了杜甫的诗题“春望”为题,表达了自己朝韩民族现实问题的一种寄托。在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以祖国风景和以分裂现实为主题的作品明显增多。从画面上,我们也能看到艺术家作品语言上的变化,更加浓烈的线将感受性的空间分割,再现了一种历史和现实的冲突和矛盾。金秉骐先生的创作一直都没有脱离过现实,他不仅通过艺术与自己沟通,也与外界沟通,那些线条就是无声的言语,也呈现了一种追求上的不妥协。

这次在AAW画廊的展览,主要是展出金秉骐先生近两三年的新作品。在近些年的创作中,他的作品除了华丽色彩的减少和对线使用的增加,似乎还呈现另一种特征,艺术家乐于在画面上用线分割出一个半封闭的空间,这使得画面在视觉上给人的感觉是——画面中还有一个被框住的画面,加上画面中对线的熟练运用和合适的留白,增加了画面的空间层次感,似乎是“画中画”,被框住的画面像个被线分割的整体,堵住了人对背后的事物的观看,给观众的观看带来某种神秘感,似乎像是,有些话可说,有些话不可说,适可而止。对于百岁高龄的老艺术家来说,依然保持如此的艺术创造力和清晰的思考,无疑是罕见的。

对于这次中国的个展,艺术家表示很荣幸,也希望能谦虚地呈现展览。正如在刚刚结束的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的个展上,艺术家精神饱满地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次展览也一样,不仅是金秉骐先生首次在中国展览展出,也是一次新的“归去来”,同样也是新的开始。

2015年6月3日星期三

于望京

----------

线的美学

金秉骐(1916-)画师的作品之精华在于融合。不仅融合了抽象与具象,东方与西方,自然与文明,画家自身的过去与现在,还有前卫与古典。既是线与面的组合,又是不同粗细的线条的组合。就是这样多元化的融合巧妙且和谐地描绘在了画布上。

金秉骐画师的作品是“线”。仔细观其作品,用画笔勾勒的线、用胶带粘贴而成的线、用尺子划出的线在画布上撞击飞舞,最终实现面的交融。坚硬的线条与踏着旋律般柔软的线条融合在一起,时而如人,时而如山。坚硬的线条表达画师对于作品的意志与执着,柔软的线条则体现他对作品的热忱与情愫。

“文字与绘画的根源是相同的。”自古以来就将书画统一为一种概念。金秉骐画师的绘画与当代书法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书法中演变而来的笔画线条经过画师手中的画笔在画布中重新诠释。如同朝鲜时代清廉的书生倾其毕生心血于文章之中一样,画家即便是在百岁高龄之时也会谦逊的在画布上亲笔驰骋。层层重叠却不显厚重,虽不厚重却可感受到深度,与其填满画布不如多留空白的绘画风格是画师对于“心留余白”生活哲学的深刻感悟。

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是画家在2006年从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移居到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后创作完成的。不加刻意修饰的东方元素线条与画家在西方的生活体悟融汇成具有金秉骐独特画风的作品。望着窗外洛杉矶的风景画出Mountain East(山的东方)以寄托对故国的思念,孤独的人像背影如同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纤细修长的雕塑作品将Wanderer(流浪者)演出。孤独、思念、乡愁等诸多情愫从线条的一端缓缓流入画布中。

1916年出生于平壤的金秉骐,其父Kim Chanyoung(金瓒永)为朝鲜第一代西洋画家。金秉骐曾在东京前卫派艺术研究所修学从而接触到抽象绘画并进入文化学院深造,与Kim Whanki(金焕基), Lee Jungseop(李仲燮)等艺术家一起活跃于画坛。南北战争时期出任随军画家团副团长,以绘画的形式纪录了战争的残酷。此后以抽象和具象,学院派和前卫为题材发表了诸多文学作品,并任教于首尔大学美术学院和首尔艺术高中,主讲艺术理论与绘画实践课程。在出任巴西圣保罗双年展执行长与审查委员后移居美国纽约并接触现代艺术。于2006年结束了40年的纽约生活移居洛杉矶,并于2014年在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举办大型回顾展。

此次由AsianArtWorks北京馆策划的金秉骐<歸去來>展是暨去年于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举办的回顾展后又一次大型个展,今年恰逢金秉骐老先生百岁生辰,所以本次展览更具重大意义。

金秉骐老先生不仅是当前活跃于韩国画坛的最高龄者,也是始终如一致力于理论研究的艺术学者。他通过画布来诉说他的哲学观与美学。“我的创作还没有结束,只要我存在,我的作品就永远都是过程”。<歸去來>展将带您领略一位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老先生的人生。

张有利

Asian Art Works Director

----------

Kim Byungki

金秉骐

1916 生于平壤

教育背景

1933 毕业于光桑中学,平壤,韩国

1933 就读于川端康成美术学院,日本

经历

1934 图像抽象作品个展《潘》,日本

1935 进入前卫西方艺术机构, 创作JuYeongseob 的《海港》和YooChijin的《牛》

的舞台背景,Chukji剧院

1936 注册入学Bunkagakuen大学文化学院

1936 加入由前卫西方艺术机构的学生创办的“Baekmanhoe”艺术团体

1936 与Kim Hwanki,Gil Jinseob等人参与展览《Baekman》

1938 设计由平壤文学集团Dancheung出版的文学圈杂志La Dislocation(第三版)的封面

1939 回到朝鲜结婚

1944 与Lee Jungseob,Moon Haksu,HwangYeomsu,YooJungsik等人策划展览《Exhibition of Six》,平壤

1945 被任命为隶属于北朝鲜文化和艺术联盟的首席部长

1946 参与朝鲜塑料艺术联盟

1947 叛逃到韩国

1948 参与第二届朝鲜文化与艺术机构展览,并参展作品《Sunset》

1949 任命为朝鲜文化研究中心宣传局总局长

1950 与 Lee Quedae,Kim Hwanki,NamKwan,Chang Ucchin,Song Hyesu,Kim Yeongju组织艺术协会五十周年活动。

1950 策划的一个展览由于朝鲜爆发战争而流产

1951 被任命军事艺术家组织副司令

1953 策划了“告别毕加索”活动,釜山南浦洞咖啡厅

1953 在首尔国立大学教授艺术理论和美术(至1958年)

1954 在首尔艺术高中授课(至1965年)

1954 韩国艺术展览,《窗边的静物》

1954 《十字架上的基督》,天主教圣徒艺术展

1955 作为画家身份在韩国艺术家协会工作

1955 《河滨和垃圾场中的家庭》,韩国艺术展

1957 参与由ChosunIlbo策划的现代艺术邀请展(至1963年)

1958 韩国当代艺术展《街边树》,世界屋画廊,美国

1959 与YooYeongkook,在光华门的当代艺术研究中教授

1960 成为艺术评论家协会创始成员。

1960 成为现代美术家协会创始成员。

1961 被任命为韩国美术协会委员会委员(由前韩国艺术协会和韩国艺术家协会合并)。

1961 被任命为巴黎双年展作品筛选委员会成员。

1964 被任命为韩国美术协会主席。

1965 被任命为第八届圣保罗双年展委员和国际展览评判委员会成员

1965 参观美国的博物馆和艺术教育联合组织(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支持)

1965 搬到纽约萨拉托加

1966 在斯基德莫尔大学教授东西方艺术的比较研究

1970 第一届韩国艺术大展,《圣母怜子图》

1972 首次个展,保利艺术画廊,波士顿

1978 帝国学院教授 (至1987年)

1986 迦纳画廊邀请展

1987 迦纳画廊邀请展: Sanhajae (山脉和河流是一如继往的存在)

1989 搬到纽约威彻斯特

1990 迦纳画廊邀请展

1996 Benamou-Gravier的邀请展,法国,巴黎

2000 迦纳画廊邀请展

2006 搬到洛杉矶

展览相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