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参展艺术家:李若玫、林仁达、林书楷、陈伯义、叶伟立
诚品画廊于去年启动「两岸青年艺术家在诚品」计划,2014年夏季推出计划第二年度的展览,分别由高森信男策画的「拾荒花园」(台北)与朱朱策画的「自我的社会学」(北京)将先后于今年夏季登场。
高森信男所策展的「拾荒花园」将自7月5日起展至8月10日,展出台湾艺术家李若玫、林仁达、林书楷、陈伯义及叶伟立的作品。「历史和自然环境的高速新陈代谢滚动出了台湾,而居住于其上的,是来自不同世代的余/遗民。」高森信男如此形容台湾这座位于地球上最大海洋与最广陆地交界之处的岛屿,而那些随着历史更迭而流落各地的残余片段,透过艺术家的捡拾、编织与构建,带着时间的厚度与生死的启示,重新回到我们眼前。
面对被迫拆迁的红毛港聚落,陈伯义(1972年生)将我们的视线引至人去楼空后,遗留在废墟里的生活痕迹。透过艺术家的转化,这些遗村景观诉说着人事更迭,提出关于空缺与存在的诘问。如今红毛港聚落所在地已经转变为高雄港洲际货柜中心,陈伯义的作品,如同介于居民生活史和政经历史之间的中介物质,触动我们对现代化的反思。另一位艺术家林仁达(1983年生)在个人生命历程的轨迹当中,搜集时间片断,加以编织重塑,透过影像、文字与文件呈现,交融了个人与城市里无数居民的共同记忆,并与时代脉络相互连结,为那些逝去的时间片断,赋予新一层的意义。从个人往外辐射,李若玫(1985年生)通过挖掘自我、家庭与家族的历史,并藉由旅行、移动、重访等身体经验,寻求观看过往的不同可能性。她的创作以家族遗留的事物与记忆为核心,发展出具有诗意的影像与装置。林书楷(1983年生)则是采用父亲工厂所遗留下来的大批手刻模具作为创作材料,建构出一座座城市文明。他的「阳台城市」既铭刻了台湾加工出口业的发展史,也为我们提供一种观看当代都会生活模式的崭新视角。叶伟立(1971年生)的创作生涯,是一连串和垃圾博斗、共处和再生产的历史,透过「古董级垃圾研发公司」系列创作,他企图延展垃圾的可塑性,并藉以重新诠释文化史。
「拾荒花园」里讲述的,既是前人的故事,也是自我的历史,更关乎人们当下的生存状态。让我们随着艺术家的创作脉络,在时间的遗迹中捡拾记忆、梳理历史、并据以实现当下。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