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无所容形”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作品邀请展

日期:
2014年6月21日 - 2014年7月2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4年6月21日
空间:
圣之空间

展览简介

无所容形——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作品邀请展

策展人:张皓翔 刘云

“无所容形----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作品邀请展”将于2014年6月21日——7月2日在北京798艺术区圣之空间展出。本次展览特别邀请到四位著名美国艺术家,共携近80件作品参展。此次展览由原美国历任总统艺术顾问、美国国家美术馆副总馆长兼总策展人,美国联邦艺术委员会主席罗杰.满德博士担当荣誉策展人,并为此展撰写前言。

曾任旧金山美术学院副院长的弗莱德•马丁教授,是美国非常著名的艺术家,马丁院长的作品从1950年开始就已经在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60多年来,他的作品在美国各大博物馆展出,包括著名的惠特尼博物馆。马丁教授荣获许多奖项,其中有第183届纽约年度国家学院埃尔弗莱奖;奥克兰美术博物馆油画雕塑年度作品展的金奖;他这次展出的作品里有一些非常珍贵的70年代创作的水彩作品。

杰米•莫根教授毕业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从八十年代开始就在美国旧金山美术学院教授绘画至今,他长期研究丙烯画,是美国著名的丙烯画权威。他的作品气势磅礴,风格独特,色彩丰富,技巧深奥,近20年来多次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和鲁迅美术学院给老师和学生教授丙烯画技法,他的教学和作品影响了一大批中国当代艺术家。大卫.弗雷泽教授是美国著名的罗得岛美术设计学院的绘画系主任,从事教学30多年,他是美国著名的当代油画家,他的画风独特,色彩柔和,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形式感,让人过目不忘。在美国艺术界享有盛誉,作品被多家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收藏。

任敏是美国罗得岛美术设计学院和旧金山美术学院的教授,是唯一的美籍华人,他的作品在美国享有盛誉,他的水墨作品在2003年获得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现代艺术双年展的金奖,近年来中外学术界对于他的作品评价极高,被誉为:“当代抽象水墨最具学术价值的艺术家”。他的抽象水墨作品风格独一无二,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抽象水墨艺术语言,这种独特的风格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他的画极其讲究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高超的水墨技巧让人难以琢磨。他的作品被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和美国RISD艺术博物馆收藏。他的多本作品画册也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行和馆藏。

本次展览的另一个亮点是罗杰.满德博士撰写的前言,题为 “无所容形”,这是一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精彩文章,其文风质朴,语言精炼,蕴含深刻,恰如其分的展现了“持续的潜力”,“至上的寻求”,以及“个性的表达”之间的深刻含义。作为国际最著名的美术评论家之一,他的思想和观点对于中国的当代学术界的艺术理论必然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无所容形----美国当代著名艺术家作品邀请展”向我们展示了四位艺术家多年绘画的经典之作,他们分别用油画、丙烯、水彩、水墨等多种材质与绘画媒介创作,在保有纯粹的原创性的前提下,堪称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这里没有媒材画种的狭隘界定,只有独特创新的视觉冲击,在发现与控制之间进行丰富而持续的探索,透过作品,会使我们更加了解美国抽象艺术家的创作状态,艺术家们纯粹的表现方式和独特的绘画语言会让观者更加清晰的感受到创造性艺术的本质魅力,将为中国艺术界带来全新的视觉艺术体验。本次展览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当代表达、自身创作的探索活动,必能带来一定的启发,也将为中国观者呈现一场视觉艺术的盛宴。

无所容形

作为回答,光华盈目   人们静静地坐着   视线奔泻不停   这让人凝视不止的   此处从无的杰作之所   现在,我们应该   如何为你命名? 杰拉鲁丁. 鲁米,无所容形 * 就像我们总在寻找某种永恒的安宁,13世纪鲁米的诗歌“无所容形” 勾勒出一个即复 杂又简单的方法,让我们知道如何去自我救赎。同样,本次展览的四位艺术家通过作品勾 画出他们对人类永恒价值的信心。每位艺术家的每幅作品都表达了他们通过大胆尝试来寻 求宁静与美好的过程。虽然各个画家都有不同的个性,但是他们均以传承的技艺和抽象的 风格来表述他们的追求。他们的作品本身都是“居住地的凝望空间”,使我们“视线奔涌, 光华盈目,如同答复。” 这次展览的几位艺术家因友谊与彼此欣赏而同行,他们都是抽象派画家。艺术家任敏 是将他们聚合在一起的核心,他邀请了大卫.弗雷泽,弗莱德.马丁和杰米 .莫庚在他的 “凝望空间里相聚”。其成果就是每位艺术家再次提醒人们,对他们每个人的作品真谛的求 索过程;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艺术处理方式的追求,因为他们都力图寻求终极答案, 都在复 杂的艺术试验中探索,在发现和控制之间穿行。   抽象艺术的魅力并未结束,即便有半个世纪以来风糜全球的几代艺术家以求大成的努 力尝试。四位艺术家的画展证明,还可以有很多的空间去发现抽象画中的优美和乐趣。这 些艺术家超越了严格形式的界限,在他们的作品中挑战自己的观众,去发现自己通往理解 真谛的途径。每一位艺术家都展示了他们探索的过程,其中包含着他们的理念以及把他们 带到如此成就的影响力。 任敏的作品根植于中国传统水墨绘画。其泼墨泼彩的早期绘画,颇具中国文人山水之风 范。在他不断涌现的新作品中,通过色彩的挥洒,湿宣的褶皱,巧妙的运笔和颜色的浸透, 作品表面似乎达到了大理石,宝石,石英或其他硬质材料的质地感觉。本来柔软的纸, 浸 湿的色, 与火焰般的肌理形成对比,把中国传统意象蕴含于宏浑的表现技法之中. 他通过 独特的精细实验,扩展了媒介的潜能,从而在传统中国画的规矩中找到了诸多的突破。 杰米•莫庚的作品与此类似,得益于丙烯颜料的随意操控,合并其湿润以创建多重的透 视和边缘。他的作品根植于概念与感知的融合,“内在的感觉与外在的刺激因素的融合 - 物质与非物质的交汇”。** 据此而言,类似于任敏,莫庚寻求变化与机会,以幻象将真实 揭示给观者。 莫庚的作品无论其尺幅大小,均施以魔术般颜色形态,因而,投射出超越了 空间的强度和微妙。 弗莱德•马丁和大卫•弗雷泽的作品均充斥着复杂的几何媒介和流体的自然形态,由 于受到强烈的对角和刻意的形态设计的引导,他们的构图受制于这样的形态而变得有些 沉重。他们的作品会爆发出粗狂地艺术意向性的对话,每件作品都会有冲突的迸发,却 被画家的控制所平复。马丁是这个展览的对话中运用技法的资深大师,他在旧金山美术 学院师从大卫•帕克,马克•罗斯科和克利福德•斯蒂尔。观者可从他的作品中看到这些导 师们对他的交叉影响的痕迹。他的作品所释放的能量非同寻常。他的构图充满热情的生 物能量,他采用的形象,机理和形状既是个性的,也有前辈抽象艺术的影子。实际上马 丁的知名度不仅来自于他的作品,也来自于他的艺术评论、艺术史的写作和演讲。他还 是个杰出的教授和学者,多年来担任旧金山美术学院的学术院长和绘画教授。 大卫•弗雷泽的作品更趋于柔和的色彩,但不乏活跃的成分和形态。作品似乎是形状, 网格和图像在角力。大卫绘画的纹理剧烈冲突,经常达到彼此穿透或重叠的程度。作品 经常用自然形状来组成或拆解自然景观,如鸟和松鼠。这些动物起到的作用似乎只是让 人意识到大自然,但经过艺术家的手安置在那里,就成了更复杂的记忆形态的标记。弗 雷泽美妙地调和了静谧的色彩与画质,用于平衡复杂的笔触,以实现他微妙的作品。他 的作品在这次展览中将以灵觉而令人欣慰的方式创造性地照亮人们对自然的问询。 这个展览将让观者更加看清创造性艺术本质的有关问题,使观者感到启发和安慰。 四位艺术家对抽象的探索展示了如何通过艺术来寻求神圣,这是艺术家们对其持续性潜 力的个人表达与探索。展览的艺术家之间形成了对作品复杂性的对话,这个对话是一个 手段,用以探求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人类对意义的追寻。通过观看由思想者有意安 排的肢体语言,色彩,形状,我们毕竟可以“视线奔涌,光华盈目,作为答复”。    罗杰.满德博士    2014

注释: * “本质的鲁米”一书,可勒曼.马克和约翰.莫耶翻译。阿贝里和瑞诺德.尼克松出版于1995年,第138页第91段 ** 发表于“艺术LTD杂志”,2009年7月版

展览相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