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游心•寓目”王建彬当代水彩风景展

日期:
2014年6月21日 - 2014年7月21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4年6月21日 16:00
空间:
巢艺术中心

展览简介

对艺术家王建彬本人而言,“游心寓目”既是一种艺术方式也是一种生存感觉。同样,对于王建彬的当代水彩风景作品而言,“游心寓目”既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超越智慧,又融入了西方现代美学的感知方式。当上述这些文化与艺术的多重因素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时候,王建彬当代水彩风景的独特价值与韵味便自然而自然地呈现出来。

“游心”这个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西晋时代一个著名的文人与士子——陆机(261-303)。作为一名杰出的书法家,陆机著有存世最早的书法名作《平复帖》。而作为文艺理论家,他写在《文赋》中的这句话“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精彩地描述了思想、感觉、想象与意识这些内心因素在审美活动与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形态与意义。“游心”与“神思”给中国历代诗人与艺术家所带来的诸多启发至今仍然延续。作为美学命题,它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即山川而取之”等古典画论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不是水墨之作,但王建彬当代水彩风景作品明显承继了中国古典艺术“游心寓目”的生命姿态与文化意味。

熟悉王建彬的人都知道,他很喜爱旅行,时常带着画笔开着车天南地北的四处游走。事实上,他的人生之旅也可以视为一条漫长的游走之路。王建彬是东北黑龙江齐齐哈尔人,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之后,一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任教。2005年,他从中国板图的东北穿越到西南,落户风俗习惯大异其趣的成都,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相比日常生活的旅行与游走,王建彬的水彩作品更生动与直观地体现出他“游心寓目”的生存方式以及天地万物在他的眼前、心中与笔下留下的印痕与踪迹。如果说“风景的知觉常常伴随着记忆出现”,那么在艺术家这里,风景一定不会仅仅是眼中之景、面前之物,更多的是存储于审美经验中的那些“前风景”。在时间流逝之后,在某一个心灵被触动的时刻,场景再现,昔日重来,铭刻在记忆深处的风景被感知、被唤起、被再一次回忆起来。王建彬从北方而来,他的水彩艺术也开始于北方。在一次次面对王建彬的北方风景题材的画面时我总会想到北方对他的意义。显然北方的风物与生命经验是王建彬会一画再画的,《黑土地》、《清凉的白桦林》和《热烈的白桦林》等作品中都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路标即——“一直向北”。北方的寒冷风雪,北方的空旷自由是这个艺术家的生命根底。但是人总要出门的,喜欢游走的王建彬后来选择了温润闲散的西南,《龙泉山写生》、《福宝古镇写生》、《龙华古镇》和《雪归》等作品是他穿越山高水长寓居四川的生命实录。道路深远,有些人一生都在路上行走。走,成为了一种存在;走,成为了一种宿命——“走,一条长而又长的伤口,一边疼一边愈合”(王小妮语)。在经常累月的艺术路途中,王建彬还相继画出《太行山写生》、《刘公岛写作》和《哈同沿线》;而《卢采恩的船》和《意大利写生》等则记录了王建彬游走欧洲的所见与所思。在我看来,王建彬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身体在大地上的行走,更是以生命在天地之间行走时万物与眼睛、身体与心灵纠结不散的凝视与对话。

20世纪欧洲现象学美学家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1908—1961)曾在《眼与心》(商务印书馆,2007年中文版)分析过画家的视觉特征与绘画的本质。在梅洛•庞蒂看来,绘画之所以包含了全部的文化基础与秘密是因为“画家的视觉是一种持续的诞生过程”。也就是说,艺术家不是通过理性而是通过身体来观看事物并感知世界的。在这一过程中,画家超脱于急功近利的处身态度,拒绝一切惯常的观看方式,而持续关注于自己与事物之间的肉身性交流。王建彬在大地上的行走及其“游心寓目”的艺术观念正是这样一个视觉方式与感知方式。在他的眼中,世界万物都有着自己生命的神奇与美丽,而不是某种日常生活中早已习焉不察、习以为常的已经板结的封闭僵硬之物。长期以来,王建彬执着于当代水彩艺术,他没有选择丰富厚重的油彩来图绘风景,也没有选择相对比较接近油彩的水粉来进行创作,其中原由我想大概是与“游心寓目”的视觉方式与生存感觉有关。通过这些批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游心寓目”对于王建彬来说并不是按照既存的事物观念或现有的风景方式来观看世界和绘制风景,而是让风景以自身在与艺术家的交集和交流中萌生出来。“生存无须洞察,大地自己呈现”,对于这个世界,王建彬有着一种清通、淡泊而自然的交流方式,正是通过这一独特的活生生的生命感觉,万物在王建彬的作品中显得那么亲切、平素而意蕴无穷。在行走的途中,在带有某种特定的情绪的风景出现的一刻,如诗人所言:“我低下头,采撷生的感受,时间碧波荡漾,因万物而不朽。”

当他的视线掠过天空、大地、原野和树林,他的画笔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它们与日常观看迥然有异的面貌与情态,这样,一个王建彬的艺术世界将内敛、超然而本真的心性也就透过这些水彩作品呈现出来。“当母体内一个仅仅潜在的可见者让自己变成既能够为我们也能够为他自己所见时,我们就说一个人在这一时刻诞生了。”(梅洛•庞蒂语)王建彬艺术世界的诞生,正在这一个时刻:它不仅是艺术家本人之所见,同时,也为我们所能够看见。感谢这个展览,它将王建彬的艺术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我想,我们所能够看见的,将超越这个二维性的视觉世界。

2014年5月于成都锦江河畔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