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参展艺术家:吴少英,戴永宁,百强,黎小杰,霍凯盛,张可
策展人:莫伟康
合办:澳门视觉艺术产业协会
资助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
展览地点:空当代艺术机构(北京朝阳区草场地红一号艺术区)
展览日期:2015.5.31 - 2015.6.15
开幕酒会:2015.6.5 18:00-21:00
今日,全球文化艺术圈是一个有机生态环境,近年汉字文化圈备受世界关注。 澳门在大航海时代成为殖民地,实是汉葡文化之交汇点,当地不论华人或洋人,皆有魏晋之风,悠然自得,仪态雅逸;其旧城区更是远离繁嚣,享受安宁的好地方;当地面积少而人口寡,艺术工作者更是凤毛麟角 ,澳门艺术家可说是汉字文化圈中的少数派;回归数年来,大填海运动和旅游业兴旺令澳门日渐挤拥和喧闹,当地艺术家生活在剧变时代的狭缝中, 却少见出位做作或无病呻吟之作,实体现其包容的器量和独立的态度,虽限于资源,但多元而生机勃勃;诚如微元素是人体所需少于0.01%但必要的物质,澳门当代艺术也是全球艺术生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人受澳门视觉艺术产业协会之邀请,发起《微元素--澳门当代艺术进行时系列展》,绘画媒介为微量中的主量,系列展首回以邀请绘画艺术家为主,他们是吴少英,戴永宁,百强,黎小杰,霍凯盛和张可。 希望日后能推广不同媒介而同样才华横溢的澳门艺术家。
在此,衷心感谢北京空当代艺术机构全力支持合办系列展北京站,个人能力有限,很幸运得到参展艺术家的通力合作,兼有澳门视觉艺术产业协会同仁于背后支持,特别鸣谢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资助,展览得以呈现大众。
“微元素”的任务是梳理澳门当代艺术脉络之余,培养澳门艺术管理人才;期望可见的将来,把亚洲其他地区的艺术连带一并梳理,以亚洲甚至全球艺术生态圈的视野回眸澳门当代艺术,探讨其准确的定位。
莫伟康
乙未年夏写于京
----------
艺术家介绍:
吴少英
其艺术作品涵盖当代水墨和抽象两种特点,澳门目前最有炙手可热的当代水墨艺术家,曾多次于世界各地举办个人展览及获邀参加国际性展览,当中包括湖北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等,并获不少艺评家及收藏家推崇。 创作的水墨录像装置亦曾获多个奖项。
戴永宁
用华人的目光,西方人的手法和颜色,思索生活片段与本土文化背景的关系以描绘心中的澳门,典型的后殖民地绘画风格,多次参加澳门及世界各地的展览和国际艺术博览会,作品被澳门艺术博物馆及不同的华洋收藏群体典藏。
百强
他的艺术是生长出来的,心随意转,胸有成竹,不同的媒介是他个人灵气的载体,百强代表澳门土生土长的艺术家的才华高度。 常于公开场合创作即兴绘画,成为艺术类博览会的注视焦点,备受各界传媒关注,收藏家遍布世界各地。
黎小杰
绘画笔触柔和而色彩淡雅的绘画中体现艺术家对澳门历史不舍的回眸,作品得到了广泛的喜爱与好评。 多次参加国际联展及举办个人展览,曾获2012年约翰穆尔绘画奖(中国区)等奖项,作品多被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东方基金会等收藏。
霍凯盛
澳门年青艺术家的表表者,充满创意而细密画般的绘画风格在亚洲少见,作品展现澳门近年的变迁中渗透艺术家本人微妙的情怀。 作品屡获殊荣,其中被喻为插画界奥斯卡的《波隆那国际插画展》,作品曾在纽约、意大利、葡萄牙、日本、中国及港澳台等地展出,以及被澳门政府总部、澳门东方基金会收藏。
张可
澳门年青艺术家的未来,现就读于北京中央美院的实验艺术系,师承世界著名艺术家徐冰教授,其偏向冷抽象的纸上作品,试验线条与空间不同的可能性。 作品获得不同机构人士好评。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