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策展人:郭宇宽
出品:周晨
执行策展:舒昌莉
展览时间:2015.10.1-2015.10.10
开幕时间:2015.10.1 16:00
展览地址:上空间(北京市798艺术区陶瓷三街)
前言
高氏兄弟“废墟”这个系列的呈现,回应了我很长时间以来的一个问题意识:中国当代的视觉艺术如何面对和承载我们的历史记忆?
殇的视觉性
——高氏兄弟创作分析
郭宇宽
高氏兄弟的这一组数码影像作品让我非常的震撼,扩张性的线面构图,你看一眼就不会忘记的色彩组合,有一种无法言状的气场擭住了我。
也许是一种眼缘,没有任何文字的阐释,我几乎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一系列有抽象倾向的作品表现的是废墟,是伤痛。后来高兟告诉我,这一系列作品是受到天津港大爆炸的刺激或者说启发做出的创作。
我感觉以这一系列创作为标志,高氏兄弟作为视觉艺术家的表达打开了一个和以往有所不同的另一个维度的世界。可贵的是,这种发展又坚持了他们一以贯之的有载道抱负的历史追问,又有普世情感的终极关怀。这个系列的呈现,回应了我很长时间以来的一个问题意识:中国当代的视觉艺术如何面对和承载我们的历史记忆?
中国的传统艺术以山水作为第一性的表达,既有“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退隐甚至有所逃避的个人品位,也有山河家国父母之邦的情怀寄托。而西方古典绘画以历史场景为第一性的传统,视觉艺术对于历史记忆有强烈的承载。从写实的刻画历史场景到表现主义的如基弗对德意志废墟的表现,都有以视觉艺术关照历史记忆的强大传统。
而中国的历史记忆传达有司马迁那样严谨的,强大的文学传统,在文学的路径上历史记忆在中国人看来像信仰一样神圣和严肃,而缺乏一条能够承载历史记忆的完整脉络的视觉艺术传统。随着徐悲鸿等前辈和西方的交流,我们引入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的脉络,但又因为和现实离得太近,进而和政治走得太近,而主动或被动的政治化,削弱了其终极的人文关怀价值,其历史价值也因为其宣传倾向而值得怀疑。
高氏兄弟作为艺术家最大的特点在我看来恰是他们作为人类公民的真诚,他们一贯以并不那么强调艺术家身份的时代介入姿态,给他们的创作一种并不那么循序渐进教科书式艺术史脉络的发展路径。就像很多以前他们被关注的作品,更多有一种发自个人真实的生命体验和时代在场感,一种非常直接的观念表达。
我想对于类似天津港的灾难,很多人都有一种不是出于立场而是基本人类情感难于名状的忧伤,焦虑和痛楚,就像王僧孺的《夜愁示诸宾》里所表达的情绪:孤帐闭不开,寒膏尽复益。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这次我荣幸策展的高氏兄弟的废墟系列作品本身,就表现了这种看朱成碧的美感和创伤感,没有一句文字性的叙述,甚至所有文字性的叙述都显得多余,不用提示,也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冲击力。
就像纽约的911周年祭废墟遗址射向天穹的两柱灯光一样。即是直接的,又是转化的;即是有道德勇气的,又是有艺术智慧的;即是咀嚼伤痛的,又是升华治愈的。
高氏兄弟从人类立场上为我们身边的事件记忆带来普世性的视觉支撑,建立人性和超验之间连接。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