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苍鑫个展——精神颗粒

日期:
2015年6月7日 - 2015年7月6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6月7日 16:00
空间:
白盒子艺术馆(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97路B07)

展览简介

策展人:何桂彦

白盒子艺术馆非常荣幸的宣布将于2015年6月7日至7月6日举办“精神颗粒”—苍鑫个展,本次展览由著名策展人何桂彦策划,开幕时间为6月7日下午4:00。将呈现艺术家苍鑫最近三年创作的绘画、装置作品约40件。

1993年以来,苍鑫以行为艺术的方式介入到当时前卫艺术掀起的浪潮中。其中《踩脸》《舔》《身份互换》等系列作品苍鑫以“身体”作为媒介,来探索人作为客观存在的物体,在时代背景变幻中的不同反应及对策,以巧妙的艺术语言述说时代缝隙的微光。但在此期间,“萨满”作为创作的精神依据,它体现的原始宗教中的某些生命意识始终存在于苍鑫的作品中。2004年以来艺术家的工作方式出现了新的转变,从行为转向装置、多媒体、绘画等领域。虽然具有跨媒介的特点,但艺术家对原始宗教中的泛灵论、朴素而神秘的生命意识的关注仍始终如一。

在此次展览的作品中,有《潜形态》、《暗量化》、《暗意识》、《生成的神圣几何》这几个系列,与之前的行为艺术作品的区别在于,此次艺术家试图将自己内心私密和感知转化为了具体的视觉形象,传达出了按照既有的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尚无法回答的关于物质、意识、生命、灵魂等诸多领域的问题,其实,艺术家对这些的启发仍得益于萨满的文化,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灵,或许任何事物背后的能量、形态及意识都有着不被肉眼所见的另一面。

如果说苍鑫的行为作品是实现了人与自然某种未知层面的对话,在此次展览的作品中艺术家延续了对自然、生命的探索,力图证明神性的生命力量的存在可能,并将此理论提纯、呈现。此次展览“精神颗粒”将带我们走进苍鑫的泛灵体系,感受他作品的中那神秘、未知而充满能量的世界。

----------

“万物有灵”——苍鑫作品中的灵性世界

何桂彦

1993年以来,苍鑫以行为艺术的方式介入到当时前卫艺术掀起的浪潮中。和80年代行为艺术呈现出的表演性、事件性、仪式感所不同的是,90年代的这批艺术家更着重于“身体”的表达,有的强调身体与性别的关联,有的表现身体所遭受的伤害,有的涉及身体与身份政治的问题,有的讨论了身体与外部权力话语形成的张力。同样以“身体”作为媒介,苍鑫的大部分作品却希望借助“萨满”的观念,将孕育在北方狩猎与游牧民族原始宗教中的某些生命意识融入其中。2004年以来,艺术家的工作方式出现了新的转变,从行为转向装置、多媒体、绘画等领域。虽然具有跨媒介的特点,但艺术家对原始宗教中的泛灵论、朴素而神秘的生命意识的关注仍始终如一。

2006—2008年之间,以“苍鑫神话”为题,艺术家举办了系列个人作品展。不管是“苍鑫神话”中的绘画,还是《奇花异草》系列,先前的创作观念得以进一步的推进。在《奇花异草》中,艺术家将木炭放在窑里,通过高温将其烧制成物性碳,然后,以雕塑化的语汇,将诸多的动物、植物、矿物、细菌等要素嫁接在一起。在这个充满生命力的自然世界里,既是超现实的,也有现实的因子;既有神秘的、想象的部分,又多少令人似曾相识。一方面,源于日常的生活经验与既有的知识判断,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有一些熟悉的形象;另一方面,那些超现实的,多少有些怪诞的部分,却远离了日常的视觉与感知范围。于是,日常与异常、现实与想象、理性与非理性的因素奇妙地融汇在一起,而与此同时,它们形成了一种张力,相互纠缠,处于一种博弈的状态。然而,在这些二元对立的话语之间,在彼此形成的张力之中,在博弈与共震的部分,苍鑫力图找到一个中间地带,使其为自己的创作提供支撑。

不过,这个“中间地带”似乎很难定义,也难于捕捉。因为它们处于一种不确定的、游离的状态。事实上,不管是《奇花异草》传递出神秘的生命气息,还是“中间地带”所形成的游离状态,它们与萨满教的某些观念仍多少有些联系。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灵,并且有很多崇拜的对象,譬如各种神灵、动植物以及无生命的自然物,也包括一些自然现象。更主要的是,认为有形与无形,有生命与无生命,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相互转化。按照萨满的观念,即便是尘埃也都是有生命的。而萨满教观念中某些原始的信条和泛灵论的观点,实质都离不开构成宇宙的那些最为朴素的物质元素。然而,正是在无形与有形之间,在无生命与有生命的转化之间,它们实质会有一个临界点。这个点在形而上的精神领域,就类似于知识与感觉、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存在的那个“中间地带”。

既然宇宙来源于万物,那么,沿着关于“物质”的既有定义,苍鑫开始向反方向思考,由此,他发明了一个新词——“暗物质”。倘若按照中国早期的哲学观念去解释,世界的起源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不过,如果以现代生物学的说法,最为低级的生命体就是微生物,人们也只有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们。那么,“暗物质”到底又是什么呢?简单地理解,也就是那些不为人们观察到的,也未曾被既有的科学知识研究过,但又实际存在的物质。一旦时机成熟,或在一种独特的条件下,这些“暗物质”就会发展成一个新的生命体。按照这个逻辑,苍鑫在创作《神圣几何》系列时,又发明了一个新词——“暗生命”。所谓的“暗生命”亦即是一种未成熟的,未被认知的,还未被发现的生命体,它们发端于“暗物质”。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一个物质、能量、生命体不断衍生的过程。同样是基于反向追问,以理性或意识为基点,苍鑫以“暗意识”与其构成了另一种张力。艺术家解释到,“现在理论物理学家认为,‘暗物质’存在于‘负空间’,而这个‘暗物质’构成了宇宙的主要组成部分,那么,我认为意识和精神在宇宙虚空中无所不在,永恒不变,而构成这种精神或意识的能量体的存在形式是人眼无法辨认的。所以我称之为‘暗意识’。而这种‘暗意识’我认为是微观中的能量体,而它的组成部分是微观的、有机的生命能量组成的。”其实,艺术家对“暗物质”、“暗生命”、“暗意识”等问题的关注仍得益于萨满的启发,但它们之间也具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如果将“暗物质”、“暗生命”、“暗意识”作为一个新的开端,那么它们分别对应的另一端则是物质、生命、意识,也包括既有的知识与理性。

在《生成的神圣几何》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类图像。一类是各种植物,从形象上看,它们与此前的“奇花异草”有着亲缘关系。另一类是一些神秘的、抽象的、几何化的图案。在作品的叙事结构上,它们相互穿插,相互映衬,这种方法,不仅让画面形成了一种很好的视觉节奏,也使得两种图像、两种逻辑构成了一个新的意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前者代表着“暗物质”、“暗生命”,它们是未成熟的、正在孕育的生命肌体;而通过后者那些抽象的、几何化的外观,我们会发现这些图案就像一些天体图,似乎与宗教有关,同时,它们遵从某种数理逻辑,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所支配。尽管不知道它们是否有确切的图像学来源,但可以肯定,这些图案代表着一种被理性、被知识所控制的事物。这两类图像,实质意味着两种不同的关照自然的方式,两种不同的对生命规律的理解,甚至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知识话语。于是,在二元对立的话语系统中,在互为参照的意义结构中,艺术家对“暗物质”、“暗生命”的表达得以巧妙的显现出来。在其后创作的《暗意识》系列绘画中,画布上的自然之物大多显得光怪陆离,生气盎然。不管是采用超现实的手法、“凝视”的观察方式,还是在视觉形式上不断的演绎,艺术家的目的,都是力图将观众带入这些生命肌体所拥有的一个自足的、充满了灵性的生命世界。最终,“暗意识”的观念借助于艺术的表达,完全被图像化、视觉化。虽然《精神颗粒》是以雕塑的手法予以表现,但在创作观念上与《暗意识》仍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那些以成百上千的颗粒、种子、贝壳、灵芝等材料所创作的装置与综合材料作品,则多少具有文化人类学的意味。

古希腊的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按照他的意思,事物是什么,最终是以人的感觉和意志为标准的。于是,人类需要为“万物”立法。那么,如何才能阐述、驾驭这个外部世界呢?人类需要借助经验、判断、感知,通过学习,找到方法,进而以逻各斯为中心建立不同的知识体系。然而,随着现代考古学研究、新的物理学理论,包括神秘学、精神分析等领域或学科的不断发展,我们会发现,按照既有的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在物质、意识、生命、灵魂等诸多领域,还有许多问题根本无法回答,甚至完全没有涉猎。苍鑫近十年的工作,不管是对“暗物质”、“暗生命”、“暗意识”,还是对“潜形态”、“精神颗粒”等话题的涉及,都力图在既定的感知、既有的知识系统、既有的艺术史视觉谱系之外,构筑一个想象的,充满生命力的,且神秘与未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形与无形、有生命与无生命、物质与精神是可以转化的。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讲,他的创作不以艺术史上下文中的语言推进为目的,而是以跨学科的思维、跨媒介的表达,持续地呈现对物质——精神——泛灵论——生命意识等问题的探究。

多少充满悖论的是,在“暗物质”“暗意识”等概念的背后,似乎很难找到确凿的科学依据,也很难达成应有的共识,倘若要让这些话语真正生效,苍鑫只能反向的建构,即“暗物质”VS.物质,“暗生命”VS.生命、“暗意识”VS.理性。也正是在这个话语系统所形成的意义链条之中,才能使这些概念变得相对的清晰。而所谓的“中间地带”也即是这种二元对立话语博弈与交锋之时所处的临界点。同样,这种悖论也反映在视觉表达上。譬如,既然存在着“暗物质”,又由于它们是人们无法捕捉和感受到的,自然也就不具备视觉化、图像化的条件。当然,艺术毕竟不等同于科学,苍鑫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通过那些神秘的、泛灵论的自然与生命世界,拓展了人们既有的感知经验,触及到既有知识系统的边界,其独特的工作方法与推进轨迹,也为当代艺术领域生成新的方法论,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2015年5月于四川美院

----------

苍鑫简历

1967年7月11日 满族 内蒙古包头市

1986年 天津音乐学院

1988-89年 南开大学、天津美术学院

1991年开始自学绘画

1993年进住北京画家东村

个展

2014年 《异次元生长》 天仁合艺•艺术中心 杭州

2014年 《潜移默化》苍鑫个展 狮语画廊 上海

2013年 《双城记》中国新绘画系列展 苍鑫暗意识 天仁合艺艺术中心 杭州

2012年 《苍鑫。何云昌双个展》 菲籽画廊 比利时

2011年 《精神的转译》苍鑫个展 美国圣地亚哥中国文化中心 圣地亚哥

2009年 《物性道场》 C-空间 北京

《苍鑫的萨满视觉》 Space Can 首尔

2008年 《苍鑫神话》 今日美术馆 北京

《苍鑫神话Ⅱ》 墨画廊 北京

《苍鑫神话》 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香港

《天人合一》 张江当代艺术馆 上海

《苍鑫作品展》 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南京

2007年 《苍鑫》 华艺莎 印尼

《生存的转译 苍鑫个展》 Espace Cultural Ample 巴塞罗那

2006年 《生存的转译 苍鑫个展1993-2006》 程昕东当代艺术空间(II) 北京

《生存的转译 苍鑫个展1993-2006》 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香港

《身份互换》(行为) 红楼轩基金会 伦敦

《别样的生命 苍鑫个展》 东廊画廊 上海

1997年 《患者纲领》 东四八条52号 北京

1996年 《交流》(行为) 北京

1994年 《踩脸》(行为) 北京

1993年 《病毒系列——自我治疗》(行为) 北京

群展

2015年 《中德观念艺术比较研究展》 合美术馆 武汉

《AMNUA 素描系列三:素描•再造的艺术》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南京

2014年 《大韩民国南部现代美术祭》 釜山 韩国

《蚌埠雕塑捐赠展》 蚌埠

《成都蓝顶艺术节主题展》 成都

《新亚洲-相同与不同》 SCHEMA 美术馆 韩国

《就地出发》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国际大展 今日美术馆 北京

《中意当代艺术双年展》 798 北京

《戴汉志:5000个名字》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

《融•汇》 天仁合艺•艺术中心 杭州

《南京国际艺术展》 南京[九月]

《我们》 而今迈步 上海

2013年 《现代美术复苏计划—伟大的诞生》 三炭艺术矿区 南韩

《必然中的偶然》 北京798四面空间画廊 北京

《Why not! 拍卖双年展》 上海泓盛拍卖 上海

《白驹过隙》 在三画廊 北京

《惊雷》 Arsenal Montréal 蒙特利尔

《中国独立艺术展:未曾呈现的声音》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 威尼斯

《有新有旧》 清州国际工艺双年展 韩国

《时代肖像——当代艺术三十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

《延伸•当代雕塑的方位》 2013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 大同

2012年 《东方•新诺亚方舟当代艺术展》 德易家生活艺术空间 北京

《和而不同-韩中新世代作家展》 Schema Art Museum 首尔

《谷歌》 @Pierre Cornette de St. Cyr's 巴黎

《艺述新材》 Asian Art Works 北京

《观念维新中国当代摄影展》 寺上美术馆 北京

《白日夢. 香港》 Future Industries 香港

《化身》 巴黎北京画廊 北京

《苍鑫:暗意识》 天仁合艺•艺术中心 杭州

《第一生活之超然偶遇》 24小时艺术中心 达尔文

《介入.自然——艺博馆藏中国观念摄影展》

澳门艺术博物馆 澳门

《Visible/Invisible中意当代艺术展》

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 上海

《意大利-中国艺术双年展》 蒙扎

2011年 《天下》 户外雕塑 海牙

《行为艺术中国文——1985-2010》 中国宋庄美术馆 宋庄

意大利《亚利山大》摄影双年展 米兰

《黑白》 北京零艺术馆 北京

《折叠的平面》 中国上海明元文化艺术中心 上海

《爱与希望-艺术界支援日本灾区儿童慈善义卖》

北京798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

《在风景线上的第一生命居住项目》 北京798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 北京

《天下-中国当代艺术户外雕塑、装置展》 海牙

《不期而遇——中韩日东亚三国当代艺术展》 北京798四面空间画廊 北京

《思想的影子》 北京草场地C-空间 北京

《当代艺术精锐展》 大连中山美术馆 大连

《中国艺术家/马赛艺术家/有共识吗?》

法国马赛阿尔卡萨尔图书馆 马赛

《超现实波普》 798悦•美术馆 北京

《归去来兮》 上湖艺术区 北京

《中秋之月》 10号赞善里画廊 香港

《天仁合艺》中国新绘画年展 天仁合艺•艺术中心 杭州

2010年 《当代艺术家写真展》 今日美术馆 北京

《化身》行为摄影展 巴黎北京画廊 北京

《北京时间》中国当代艺术展 圣地亚哥当代美术馆 圣地亚哥

《归去来兮》首届浦东机场当代绘画展

中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上海

《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

国家会议中心 北京

《中国当代艺术展》 Galerie Ralph Schriever 科隆

《证大美术馆陈列馆开幕展》 中国上海正大陈列馆 上海

《新的中心和未来》韩中日现代美术展

Schema 美术馆 青州

《第25届亚洲国际美术展》 蒙古国国家美术馆 乌兰巴托

《魁北克国际行为艺术节》 魁北克

《Rouyn Montreal》行为双年展 蒙特利尔

《斫》当代木雕艺术展 北京798其他画廊 北京

《异数39°》当代艺术展 宋庄小堡村龙德轩当代艺术中心 宋庄

《中西论剑》中国当代艺术展 杰克逊威尔当代艺术馆 杰克逊维尔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术馆 柯林斯堡

2009年 《行动-摄影机-北京行为摄影》 莫里斯和海伦贝尔金艺术馆 温哥华

《反光——新艺术的纵深》 墙美术馆,北京/杭州西湖美术馆 北京/杭州

《中国当代复兴艺术展》 米兰内利宫、那不勒斯皇宫 意大利

《意派 中国当代艺术展》 今日美术馆 北京

《原初 装置艺术展》 德山艺术空间 北京

《经验/惊艳》中国当代艺术展 北京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 白兔美术馆 悉尼

《北京时间》中国当代艺术展 Matadero艺术区 马德里

《房间服务》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纺织城艺术区 西安

2008 《注意!中国 来自中国的…》 La Virreina美术馆 巴塞罗那(参照英版)

《悬于空中 浮于表面》 林大画廊 北京

《虚城计-2008‘新动力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

原弓美术馆 上海

《连州国际摄影节2008》 广州

《中国幻想》 铸造艺术馆 北京

《北京——雅典 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

TECHNOPOLIS国家当代艺术中心 雅典

《中国金——当代中国艺术》 马约尔美术馆 巴黎

《以身观身》 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2008

澳门艺术博物馆 澳门

《革命在继续——来自中国的…》 萨奇画廊 伦敦(参照英版)

《放足》 新南威尔士州大学美术馆 悉尼

2007 《中国当代社会艺术展》 俄罗斯特列恰科夫国家美术馆 莫斯科

《Festival de Performance Pasage de la Paz》 Off Ample Espace

巴塞罗那

《注意 !中国 来自中国的…》 ARTIUM巴斯克中心当代美术馆 维多利亚(参照英版)

《中国制造》 路易斯安娜美术馆 哥本哈根

《时代》911以后的当代艺术 INTIMACY 私人空间 米兰三年展 米兰

2006 《解读时尚》 CCCB 当代美术馆 巴塞罗那

《意大利博洛尼亚艺术博览会》 博洛尼亚

《超验的中国》 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 北京

《中国之窗》中国当代艺术展 ARKO美术馆 首尔

《一个森林》 其他画廊 休斯顿

2005 《喻体与镜像》展 北京新锐艺术中心 北京

《摄影联展》 英国红楼轩艺术基金会 伦敦

《红色之外——2》摄影展 玛蕊拉画廊 米兰

《幻影天堂》中国当代新摄影 赫尔幸基当代美术馆 赫尔辛基

《100个艺术家在一个美术馆》 卡索里亚国际当代美术馆 卡索里亚

《生活在有趣的年代…》 开放摄影美术馆 海法(参照英版)

《身体之景…》 红门画廊 墨尔本(参照英版)

《异像景观 五个中国当代…》 今日美术馆 北京(参照英版)

《美丽》一个虚拟的中国当代美术馆 陈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 北京

《坏女孩,好女孩》 红楼基金会 伦敦

《以身观身》 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 澳门艺术博物馆 澳门

2004 《融合》系列与维也纳和奥斯陆行为艺术家合作 北京(长城)

《2004在成都》 成都蓝顶艺术中心 成都

《出神入畫》华人当代艺术展 台北当代艺术馆 台北

《我.我.我》当代艺术展 四合苑画廊 北京

《中国当代艺术展》 斯洛文尼亚国家美术馆 卢布尔雅那

《身体无处不在吗?…》 马赛当代美术馆 马赛(参照英版)

《被禁止的感觉…》 弗朗索瓦•密特朗文化中心 佩里格

《过去与将来 来自中国的…》 美国国际摄影中心 亚洲协会中心 纽约(参照英版)

芝加哥当代美术馆 芝加哥

西雅图美术馆 西雅图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伦敦

德国柏林世界文化之家 柏林

圣巴巴拉艺术博物馆 圣巴巴拉

《如影随形》中国当代摄影展 上海木码设计中心 上海

《向前进中国当代艺术在…》 新加坡国际大学美术馆 新加坡

《第9届亚洲国际行为艺术节》 东京/名古屋/京都/

长野

《第四届平遥国际摄影节798摄影展》 平遥

《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博览会》 北京红门画廊 北京

《第一届北京国际建筑双年展》 北京建筑规划博物馆 北京

《中国观念摄影展》 德国科隆摄影器材博览会 柏林

柏林亚历山大画廊

2003 《亚洲艺术节》 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 福冈

《跨界语言》诗歌、行为艺术展 北京东京艺术工程 北京

《蓝天不设防》当代摄影展 北京798艺术区 北京

《淡入》当代艺术展 北京时代画廊 北京

《雌雄同体》当代艺术展 北京798艺术区 北京

《幻影天堂》中国当代摄影展 国家美术馆 布拉格/巴黎/维也纳

《公共空间与个人眼睛》… 德国汉堡KAMPNAGEL艺术中心 汉堡(参照英版)

《不一样的一样》中国… 上海多伦多现代美术馆 上海

2002 《N重身份》 南京

《悉尼双年展——这个世界》… 澳大利亚悉尼当代美术馆 悉尼

《趣味过剩》展 新加坡客艺廊 新加坡

《面对面》艺术展 北京红门画廊 北京

《当代艺术摄影展》 四合苑画廊 北京

《巴黎北京当代艺术展》 巴黎

《桥-当代艺术展》 长春

《做梦》 东廊画廊 上海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平遥

《第一届当代文献三年展》 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01 《中国魅力》当代艺术展 曼谷

《虚拟未来》当代艺术展 广东省美术馆 广州

《火锅》中国当代艺术大展 奥斯陆

《第八届日本国际行为艺术节》 东京/上野/名古屋

《香港中国当代摄影展》 香港艺术中心 香港

《中国当代艺术展》 巴黎

《中国摄影展》 山东

《四人展》 四合苑画廊 北京

《中国摄影节》 尼斯

《米变》行为展 澳门/新加坡/台湾

《对话》 意大利曼多瓦青年博物馆 曼托瓦

《中国当代行为图片展》 香港艺术中心 香港

《知识就是力量》中国当代艺术展 北京西单图书大厦 北京

2000年 《家》上海当代艺术提案展 上海

《斜阳岛行为艺术节》 北海

《2000网络影像艺术节》 长春

《人与动物》行为展 北京

《中国当代四人摄影展》 中国当代艺术画廊 伦敦

《中外当代艺术交流展》 南京

《中国魅力》摄影展 东廊画廊 上海

《中国人文山水》地景艺术展 桂林

《国际行为艺术节》 北京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 福冈

《亚洲艺术节》行为图片展 巴黎

《异常与日常》当代艺术展 上海

1999年 《日本四人现代摄影展》 Q画廊 东京

《失控》展 北京设计博物馆 北京

《从中国出发新艺术展》 北京

《异质的书写方式——当代艺术家图文展》

南京师范大学 北京

《传统视觉的影像》 上海大学美术馆 上海

《世界华人装置艺术文献展》 香港

1998年 《长春0431,1998电脑录象展》 长春

1997年 《患者纲领》个展 东四八条52号 北京

1996年 《牢笼三人展》 北京西坝河住处 北京

1995年 《原音》行为展 东便门桥下 北京

《为无名山增高一米》行为展 北京

《中国现代艺术展》 长春

1994年 《亚细亚现代艺术展》 东京/大坂

《后十一》展 赵耀画廊 北京

展览策划/总监

2013年 《必然中的偶然》 北京798四面空间画廊 北京

《人物 OF HUMAN CONDITION》 包氏画廊 香港

《吻——王宁个展》 北京798四面空间画廊 北京

2011年 《不期而遇——中韩日东亚三国当代艺术展》 北京798四面空间画廊 北京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