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2015 “喂 未来”:找朋友——发现青年艺术家 第七期

日期:
2015年10月21日 - 2015年11月18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10月21日
空间:
今日美术馆2号馆1层-今日艺术橱窗

展览简介

2015 “喂 未来”:找朋友——发现青年艺术家 第七期

艺术家:蔡剑超+苏北、曾鹏飞

项目发起人:高鹏、吴洪亮

橱窗管家:段梦夏、秦佳女

北京站:今日美术馆

开幕时间:10月21日,4:00pm

展览时间:10月21日-11月18日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2号馆1层·今日艺术橱窗

展览简介

“喂,未来”:找朋友——发现青年艺术家项目由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联合发起,由各大媒体在全国范围内重磅推介,倾力支持。该项目以一种新的方式发现未曾被关注的、新鲜的青年艺术家,开创性的运用去中心化的模式,与今日艺术橱窗相结合,每月推出一个橱窗项目。展览不设策展人,仅通过艺术家个体间击鼓传花式的推荐方式,以最自然的状态、轻松、游戏性的推荐方式、艺术道路志同道合的艺术方式,将权力转交给艺术家,用不可控的推荐机制创生,展现出一种活态而生动的橱窗展览!

2015年第七期参展艺术家是蔡剑超+苏北和曾鹏飞,蔡剑超 & 苏北(由第六期找朋友艺术家洪烨推荐)自2007年一起工作至今,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琐碎细小的物质中探索事物演进的规则和秘密。在展览空间中他们强调物质与观众的一种“重逢”,而不只是一种呈现,在人与物遭遇的时刻,希望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能激发出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维度的延展。曾鹏飞(由第六期找朋友艺术家王明青推荐)通过对物质材料的处理去营造一种场域,提供一种遭遇。作品《1535°C》挑战橱窗狭长的空间,运用树干树枝加上金属卡扣,构成一段段暂时紧密稳定而又时而分散疏离的脆弱结构,试图探索人际关系之中的那种主动又被动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本身的虚无脆弱。

今日艺术橱窗将是国内首个24小时不停歇的“艺术展览”,为了能够给观众以新鲜的感官体验,艺术橱窗将在白天依靠自然光线,夜晚采用灯光照明方式为您呈现不一样的橱窗效果,本次推介艺术家还将在作品中加用夜光粉,使展览在夜里更加玄幻,多彩。

今日美术馆希望能够在青年艺术项目“堵车”的环境下,发挥美术馆的资源优势,另辟蹊径。“找朋友”项目打破了常规推荐艺术家制度,打破了“圈子”,开拓展览内容的深度与丰富性。本次活动旨在推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挖掘支持并培养年轻艺术人才的同时,力求给艺术和艺术展览更多自然的成长空间。吴洪亮祝福的形容:“小展览、小空间,大格局、大未来!”

【本期介绍】

曾鹏飞

1986年出生于湖南娄底,2006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橱窗管家对话:曾鹏飞

橱窗管家:简单阐释一下作品的想法来自于哪里?

曾鹏飞:我的作品都是来自生活当中现实或非现实的一些情绪和感受,再通过对一些日常熟悉的材料适当的处理尝试将它们表达出来。这件作品就是运用平常所见再普通不过的树干树枝:他们有着丰富多变而绝不重样的造型,每一根虽然粗细不均但是都有着勃然生机;我强制给那些两两相邻的树枝加上金属卡扣,使得不同形态的树枝在不确定的某个点上遭遇…双双被卡扣卡住…再分开…再在某个部分与另一个点遭遇…卡住…。如此在这个狭长的空间里构成一段段暂时紧密稳定而又时而分散疏离的脆弱结构。

橱窗管家:作品为什么叫《1535°C》?

曾鹏飞:这是铁的熔点温度;因为我觉得木头本身不会粘的那么牢固,只有通过铁制扣用高温焊接才能固定住。就好像肉体不会自己去亲近别的肉体,只有当肉体被赋予了情感有了温度和愿望才会愿意去接近别的人。卡扣在相遇的这个点被牢牢焊住之后再分开生长,这既是一种自然常态又是人生必然之规律。这是一件关于人与人关系的作品,我试图探索人际关系之中的那种主动又被动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本身的虚无脆弱。

橱窗管家:想要通过作品带给观众怎样的启发?

曾鹏飞:我想我做作品的初衷更多的是想通过对这个物质材料的处理去营造一种场域,提供一种遭遇,由观众自身去参与感受物质本身所传达的气息。

橱窗管家:你认为在美术馆的橱窗展示自己的作品跟其它空间有什么不同?在出创作方案的时候你又是如何来处理这种不同的。

曾鹏飞:狭长的空间确实挺有挑战的;整天24小时从馆外都可以观看到馆内作品使得它增添了作品与观众更多狭路相逢的可能性,这也激发了我更多对作品与空间的感受以及作品呈现效果的考量:我将作品当做一块浮雕来处理,试图呈现其丰富的层次效果。

蔡剑超&苏北

蔡剑超,198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2007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系,2011年毕业于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法国尼斯国立高等艺术学院(阿尔松)获硕士学位。

苏北,1984生于北京市。2007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系,2011年毕业于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法国尼斯国立高等艺术学院(阿尔松)获硕士学位。

自2007年一起工作至今,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琐碎细小的物质中探索事物演进的规则和秘密。在展览空间中他们强调物质与观众的一种“重逢”,而不只是一种呈现,在人与物遭遇的时刻,希望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能激发出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维度的延展。

橱窗管家对话:蔡剑超&苏北

橱窗管家:简单阐释一下作品的想法来自于哪里?

蔡剑超&苏北:缓冲符伴随着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在生活经验里中,当在网络阅读图片、影像时,它们的突然出现会起到某种阻隔作用。我们在这一刻的思绪是具有随机性和临时性的,亦或是放空的状态。然后伴随着它的消失,思绪又被强行的拉回来。这种不连贯性高度契合当下某种边缘的不安的精神状态。而这个作品的想法就来自于这个“时代产物” 本身。尤其是刚刚从法国回来。这种感受变的更加强烈。

橱窗管家:为什么会选择用树脂和LED材料来呈现?颜色是怎样考虑的?

蔡剑超&苏北:呈现这个作品,透明树脂和LED 是不假思索的选择。透明树脂具有透光性,LED灯能满足对颜色的需求和程序的编辑。颜色方面,他们非常接近当下社会的缩影。

橱窗管家:想要通过作品带给观众怎样的启发?

蔡剑超&苏北:我们没想过通过作品启发别人,通常是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者情境,一些熟悉的元素、物质或空间会让我们重新注意到它们。反倒是它们给了我们某种启发,而我们所做的更像是某种转述。让这些动人的元素也在某一刻和观众能够不期而遇。

橱窗管家:你认为在美术馆的橱窗展示自己的作品跟其它空间有什么不同?在出创作方案的时候你又是如何来处理这种不同的?

蔡剑超&苏北:不同是显而易见的。作品在和观众相遇的当下环境是能直接作用于观众对于作品判断的。在我们看来重要的不在于这个空间的定义是叫做橱窗。创作过程中我们首先达成共识的是,应该移除对于“橱窗”这个词的既有认识。让橱窗成为一个空间元素去创作,而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陈列空间。基于空间被纳入到作品元素,那么也就满足了观众既能由外向内观看也能由内向外观看的需求。作品处在这么一个中间地带,非此非彼同时即此即彼,即是夹层也是纽带。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