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KCCA开馆展——三又三分之一 尚扬×梁绍基×徐冰

日期:
2015年10月23日 - 2015年12月23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10月23日
空间:
KCCA

展览简介

KCCA开馆展

三又三分之一

Three and One Thirds

尚扬×梁绍基×徐冰

Shang Yang × Liang Shaoji × Xu Bing

展览总监:茜茜

Director:Cecilia Freschini

策展人:冯博一 王晓松

Curators:Feng Boyi , Wang Xiaosong

策展助理:陈贇冰

Curatorial Assistant:Chen Yunbing

开幕式:2015年10月23日(周五)下午3点—5点

Opening Ceremony: 15:00-17:00, Friday, October 23, 2015

展期:2015年10月23日(周五)——12月23日(周三)

(每天10:00——18:00开馆,逢周一闭馆)

Duration: 10:00-18:00, Friday, October 23 ——Wednesday, December 23, 2015

(Closed on Monday)

学术讲座:丝·思

Lecture:Silk·Thought

主讲人:梁绍基

Lecturer:Liang Shaoji

10月24日(周六)15:00-17:00

15:00—17:00, Saturday, October 24, 2015

主办:麒麟当代艺术中心

Organizer: Kylin Contemporary Center of Art

地点:北京朝阳区崔各庄塑三文化创意园

Venue: Su S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

关于“三又三分之一:尚扬×梁绍基×徐冰”

冯博一

作为麒麟当代艺术中心开馆的主题性展览,“三又三分之一”由三位中国著名艺术家尚扬、梁绍基、徐冰的绘画、装置和影像等不同类型的作品构成。所谓“三又三分之一”是以数字指涉他们仨联展在整体、共性上的呈现;同时,又各自是独立个体,其艺术创作在媒介材料、视觉语言方式上具有不同的差异;而“三又三分之一”寓意着三人之间的组合结果势将产生超越“1+1+1=3”的叠加,是为这次展览所形成的一种艺术能量的比附。

之所以邀请这三位艺术家参与开馆的主题性展览,主要在于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能量,视觉文本已经深深地刻下了他们个人创作的烙印。同时,与其说他们是在对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经典艺术进行综合借鉴,有机的结合,不如说是他们在不间断地清理过往的创作意识、知识积累和视觉经验,并试图在意念与意境中体现东方的情怀,别有一番新鲜的语感和语境。显示了他们的艺术跨出了对于“似真性”的追求之后,在一种非具体的关系中,凸现了一种跨越不知边界的回归。特别是他们的艺术已经不仅仅是以作品图像、形态本身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而是由作品导致的多种情境,以及之间关系的一种综合体现。

尚扬的三幅《剩山图》和最新创作的多媒介作品《剩水图》,具有明确的现实环境的问题意识。他针对的是中国正处于一个高歌猛进的“大跃进”式的现代化阶段,尤其体现在认识论上对于主体无限能力的崇拜以及经济领域对于自然资源的无限开发。当现代化以其动人的诱惑和无以复加的危机向我们呼啸走来时,潜隐于中国现代化背后的失控与危害正是他揭露、批判这种现象的关键所在。梁绍基的《虚史之鉴》系列作品的实验性创作,一直以蚕丝的自然属性为介入方式,通过与具有象征性的现成品缠绕、遮蔽、解构,始终处于“无边”交织的抽离与延伸之中。在有形与无形、虚与实、空与静、光与影的碎片化的相互吸附结构里,成为他个人对生命、自然、历史,以及现实生存实在属性的触碰与体悟,或许还是灵魂出窍般地“禅修”过程的心理踪迹。而徐冰的《背后的故事:北京塑料三厂的秋山仙逸图》采取就地创作、就地展示的方式,充分利用了麒麟当代艺术中心现有的场地自身背景、空间和自然环境,包括装修的垃圾,将展场的某些局限整合并转换为这件新作的特殊性。并通过一种只存在于作品的空与影的镜像关系中,使以往观看作品视觉经验的看与被看之间的新型的视觉角度,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思维方式在艺术方法论上的特殊运用与转化。

这次联展构成了中国现实的无形且具无限力量的隐喻,也是三位艺术家多年来置身于当代文化的境遇,不断地进行艺术实验及对当代艺术研究走势的敏感、思考所做出的判断与创作。他们并没有简单停留在中国传统、当代文化资源中的符号层面上,更不是将中国元素、符号的滥用,支撑着他们艺术创作观念的是哲学层面的中国智慧。尤其是独立于西方当代艺术理论框架,摆脱了以往和现在流行的以深奥的理论及文字阐释方法代替观看作品的模式。这是我们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进行平等、主动对话的条件和基础。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