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方凯个展

日期:
2015年5月30日 - 2015年6月21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5月30日
空间:
金鹰当代艺术空间

展览简介

我知道方凯很早,但2013年才通过一次展览相互认识。展览之后,我们很少见面,以至于今天还称方凯为“方凯兄”。称兄是正确的,因为方凯年长于我,在当今社会中,以兄相称,除了尊敬,多少还有些距离感。方凯很少主动说话,或是说话,如果冷若冰霜这词无法与方凯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我只能形容方凯冷得像自己的画一样。

访谈中有人提问方凯:“如果你可以画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他会是谁?”回答是:“画一个非现实中的人,没有喜怒哀乐,假如有这样一个人,我就要他。”这样的问答,问题不算问题,回答也不算回答,因为问题不存在“如果”,回答也不可能“假如”。熟悉方凯的人都知道他喜欢把周围的同龄人当成自己的模特。其中道理无非画家要与模特建立一种熟悉与信任的关系,画家走入被画者的内心,画面形神兼备。与常理相悖,方凯画面中的模特们却停留在似像非像的状态中,被画者容貌犹在,精神却已从肉壳中剥离,内心气质却惊人一致,似曾相识,进一步感觉,所有人在画中像极了方凯自己。群像在此时已经成为一幅精神自画像。而这幅多面孔的精神自画像对照现实中的方凯:面对繁杂的世界,既保持着极度的专一与平静,又保持着羞涩与怀疑。画家不自觉的与模特保持着貌合神离,也不自觉的找到了那个“非现实中,没有自己喜怒哀乐的人。”有人会问我如何去判断一个艺术家是否优秀,我首先会避开“优秀”这个概念,然后用“成立”去替代“优秀”。一句经典的老话——画如其人,方凯在我对艺术家的认知中是成立的。

自画像在方凯的绘画序列中占据一定比重,与群像一以贯之的自我精神塑造不同,这里所谈到的自画像描绘的是画家本人。在我看来,方凯的自画像依旧保持着一种似像非像的状态,躯壳是自己,人物的精神塑造与自己不同,却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画面中的人充满着力量,有着崇高感,带着英雄主义气质,甚至能体察到一种至上而下,类似宗教视之众生的悲悯之情,是一个理想中的人,精神完美的人。艺术家表达一个人,除去视觉上的初步解析,内心世界与被画对象的相互关照,还应该对被画对象有着情感之外的敬畏之心。交谈中方凯常常流露出对德拉科洛瓦、丢勒、戈雅等西方古典大师的喜好与敬畏。方凯的古典主义情节也不仅仅停留在绘画的技巧层面,其在某种程度上更关注的是古典主义绘画的精神。我认为古典绘画之所以对人产生敬畏,绝不是因为无可挑剔的绘画技巧,因为任何绘画技巧放在整个绘画史上都可以被延续与传承,反抗与超越。我们之所以很难称当下运用古典主义技法的作品为古典主义作品,正是因为时代对古典主义作品中精神属性的忽视。画家往往只关注古典主义绘画怎么画,而不去理解古典主义大师为什么要这样画。什么是古典主义精神?如果我们把现实主义精神简单归纳为画家对时代个性进行真实描绘,那么古典主义精神则可归纳为画家对人类恒古不变的共性进行真实的描绘,便是人性。作品《自画像2》中能明显感觉到画中的方凯更像一个为真理牺牲的殉道者,一个在决战前夜篝火旁的死士,充满着自信与无畏。反复去谈及绘画中的精神性,一种对古典主义的绘画精神敬畏之心,此时的方凯在画中将自己的容貌交给了一个理想化的人,交给一个触不可及,甚至不存在的人。

方凯不否认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绘画技巧的迷恋。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绘画的技巧与精神不能分割,却相信有一个节点,会让人脱离“技”的概念,达到“艺”,也就是绘画的精神属性。”从技到艺是一个漫长修炼过程,艺术与其他社会职业有着相通的地方,学技容易,成艺太难。从第一次见到方凯的作品到这次展览的展品,其中的变化是清晰而明显的。这种变化类似于减肥的过程,方凯正在有控制力的消解绘画中多余而无用的脂肪。方凯的作品中看不见刻意的技巧表达,却能找到故意留下的“破绽”。这种“破绽”不是失误,而是聪明人表达完美的参照物。作品在“破绽”中留下的未完成感与随机性正是年轻的艺术家所缺少的气质。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年轻画家要获得市场很容易:努力的把画画好,或者刻意的把画画坏。方凯则选择了一个刚刚好的态度。

本次展览方凯坚持了其真实而质朴的一面,没有大牌批评家的前言,没有牛逼哄哄的展览标题。以“方凯”为展览名,便是告诉大家,做个方凯够真实,仅此而已。方凯寡言,画亦寡言,言其人其画,却有“说似一物即不中”的顾虑,仅能寡言相对而已。

文/林书传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