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策展人:付晓东
贝浩登(香港)很荣幸为中国艺术家董大为举办香港首次个展《奇点》,展览由付晓东策展,于2015年1月16日至3月4日展出艺术家不同系列的马克笔(箱头笔)和色粉作品。
「奇点」, 即宇宙演化的起点 (大爆炸宇宙论),该点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一切质量和能量由此涌现,从无扩展为无限,用来形容董大为的作品甚为贴切。一次小意外让董大为发现墨水在纸上的随机偶然性(不小心让马克笔墨水在纸上渗出一个大墨点), 自此这便成为了董大为苦心钻研的领域。奇点就如同笔尖和纸张接触之前的那个点,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累积, 势能和动能的流动, 在不相连的自我定义中, 衍生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通过控制时间、温度、湿度等不同方法, 有条理的排除性尝试, 董大为把一滩绵软的墨点形成互相限定、掩映、碰撞、迭压、纷繁错综的存在。它们秩序井然、软硬兼施, 表达不可思议的柔软和坚硬, 既有数学与象形, 又有空间与致幻。董大为利用材料自身的局限,发明一个又一个游戏规则,当这个规则穷尽到极限,便开始下一次的历险和尝试。如同一支箭, 从起始一个接一个的占据每一个点, 组成一个线性的轨迹。无限的本质是没有尽头, 董大为的每一个点永远规定着下一个, 无法分解, 是一个动态的整体,运动的连续性正是现实条件所限制的次序。在空间加之时间的纬度上, 董大为用精准控制的点占据每一个可能性的位置, 过程中一个一个的位置彷佛把时间凝固了。
董大为的纸本作品带有令人愉悦的色彩组合,其变化微妙、湿润而带有灵韵的痕迹吸引观者的凝视。他把笔和纸的渗化的时间和程度作为材料特殊的物质性, 每一个特定元素的变化, 都能够衍生出结构和形式上的生长。一个初始的点就是一个胚芽, 会自动开始生长。其一代表一切, 一切尽在其一。它是自我单一, 同时又具有延伸力。然而,董大为的作品并不依赖于美观, 而是以内在严密的逻辑和自我关联的完整性建立。他把所有的逻辑、计算和复杂的劳动隐藏在画面之后, 而画的正面如同新雪初降, 不着痕迹的勾带起情感、温情和象征性, 从感知上萦惑人进入趣味横生的视觉世界。
展览中《尘归尘》色粉系列作品, 则是利用颜色依靠自身重力的下滑、跌落留下的痕迹, 表现颜色不可控制之处。完成作品的涂抹过程, 不只是为视觉结果的呈现, 而是为了下滑的粉尘在时间与空间之中均匀充分的搅拌, 再次提出了对绘画这个行为分解和追问。人在绘画时, 身体在运动中的过程, 都被以色粉层层迭压的方式保留了下来。董大为再次从一个元素出发, 出现了双重的结果, 可控与不可控, 确定性与偶然性。被忽略的粉尘在劳动过程中,物质状态的双重改变,便成为过程的证明。董大为讨论了作品形成过程中人与物质的互相作用, 在被决定的条件中不断寻求差异性, 同时也是文化社会生产的一种秩序和模型。他以思考的形式去挑战被决定的条件 -- 材料自身的局限是自然的,自动和自适应则属于文化层面。自然和文化的不同形体互相作用, 一个接一个, 跨越了一个连续、不可打破的空间, 从而成为两极之间的中介。董大为将思想创造的的形式凝固于画面之上, 并非表达, 而是呈现出一条思维之路, 其本身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创造之路。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