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出湖湘

日期:
2016年1月2日 - 2016年2月2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6年1月2日
空间:
艺尚源艺术馆

展览简介

策展人:杨卫

出品人:唐俊

展览总监:邓丽维

参展艺术家:蔡东、陈荣义、党朝阳、邓平祥、段江华、冯放、何玲、何唯娜、何汶玦、胡建斌、胡柯、黄礼攸 、蒋华君、坎勒、李彗、李路明、李奇安、凌慧、刘釆、刘大嗨、刘汉军、刘鸣、刘洵、罗湘科、马建成、毛艳阳、毛焰、莫鸿勋、石强、王华祥、魏光庆、文菁、文鹏、吴德斌、杨劲松、易斌、银小宾、岳敏君、张方白、张仁芳、张卫、周巧云、朱冥、邹建平

(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首字母)

指导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 湖南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 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

协办单位:湖南省美术家协会 长沙市贺龙体育中心

支持机构: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湖南省企业文化促进会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 湖南省油画学会 湖南省湘江书画院

承办单位:湖南省艺尚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展览开幕:2016 年 1 月 2 日(周六)上午10:00

展览研讨会:2016年1月2日(周六)下午2:30

展览时间:2016年1月 3 日至2016年2月 2 日

展览地点:艺尚源艺术馆(湖南长沙天心区劳动西路348号贺龙体育场南门六、七楼)

媒体支持:湖南卫视 湖南经视 长沙电视台 湖南教育电视台 科学生活频道 教育频道 绝对艺术 京华时报 中国改革报文化艺术产业周刊 湖南省文联创作与评论杂志社 中国新闻社湖南分社 中国日报湖南站 湖南日报 潇湘晨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晚报 大公报 香港商报 新浪网收藏频道 雅昌艺术网 99艺术网 中国网文化中国频道 凤凰网湖南频道 华声在线 星辰在线 大湘网 红网 艺术国际

Exhibition: “In & Out Of Hunan” 2016 Contemporary Artists Invitational Exhibition of Hunan

Curator:Yang Wei

Producer:Tang Jun

Exhibition Director:Deng Liwei

Artists: Cai Dong/Cheng Rongyi/Dang Chaoyang/Deng Pingxiang/Duan Jianghua/Feng Fang/He Ling/He Weina/He Wenjue/Hu Jianbin/Hu Ke/Huang Liyou/Jiang Huajun/Kan Le/Li Hui/Li Luming/Li Qi’an/Ling Hui/Liu Cai/Liu Dahai/Liu Hanjun/Liu Ming/Liu Xun/Luo Xiangke/Ma Jiancheng/Mao Yanyang/Mao Yan/Mo Hongxun/Shi Qiang/Wang Huaxiang/Wei Guangqing/Wen Jing/Wen Peng/Wu Debin/Yang Jinsong/Yi Bin/Yin Xiaobin/Yue Minjun/Zhang Fangbai/Zhang Renfang/Zhang Wei/Zhou Qiaoyun/Zhu Ming/Zou Jianping

Opening:2016 . 1 . 2 (Sat)10:00am

Seminar: 2016 . 1 . 2 (Sat)2:30pm

Period:2016 . 1 . 3-2016 . 2 . 2

Address:Yi Shang Yuan Art Space(6&7 floor , south gate of He Long Stadium, labor west road no. 348, Tianxin, Changsha,Hunan)

出走与回归

—— 关于“出湖·入湘”2016湖湘当代艺术家邀请展

文|杨卫

“出走”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命题,包含了向他者的借鉴和学习,同时也包含了对自我的升华与超越。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大背景下,湖南的当代艺术也同样呈现出了某种出走的特征。从八十年代早期破茧而出的“磊石画会”,到“85新潮”期间,更为激进的“野草画会”、“0艺术集团”等新艺术群体应运而生,湖南的当代艺术也曾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下,演绎出了波澜壮阔的一幕。但是,由于农业大省的背景,缺乏现代性的物质基础,同时,湖南人的倔强与自负,以及勤于思考、善于反思的性格,又使其常常逆流而动,反其道而行。所以,经过激进的出走之后,很快,湖南的当代艺术便与文学、音乐等其它艺术门类携手,整体上转入了“文化寻根”的征途。随着1986年“湖南青年艺术家集群展”在京举办,实际上就已经背离新潮美术的大方向,开始另辟蹊径,走上了自我的回归之路。这使得湖南的当代艺术,整体上被掌握话语权的激进一方所忽略,甚至由此而缺席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酿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一桩憾事。

九十年代以后,湖南的当代艺术虽然刚开始来势汹汹,大有扭转乾坤之势,比如在1992年“首届九十年代广州双年展”上,分别有李路明、毛焰等人获大奖,继而在1994年的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上,又有段江华获金奖等等。但是,仍然没能改变湖南在中国当代艺术大格局中的边缘处境。此后,随着经济大潮的席卷,湖南的许多当代艺术家都随之下海,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在坚持,或是远赴他乡,到北京或其他地区发展,或是在本土形成某个小圈子,继续艰难的艺术探索……自此,湖南的当代艺术就整体而言,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沉寂期。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新千年以后,才有了较大的改观。

2006年对于湖南当代艺术而言,应该说是一个节点。这是因为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九十年代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阶段之后,又从国外转入国内,在2005年前后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市场。此外,国家也意识到了文化创意的重要性,渐渐开始把产业重心转入文化。这使得各种艺术机构和文化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大江南北。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长沙也应时而生,于2006年孕育出了湖南第一条文化创意街----长沙人民东路的“创意西街”,从而形成了自1986年“湖南青年艺术家集群展”之后,又一次湖南当代艺术的聚合现象。我在离开湖南十多年后,也是借着这个契机,开始介入到湖南当代艺术的发展中,与众多师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创意西街”开街之时,我曾在其间策划了一个当代艺术展,展览不仅集聚了一些湘籍中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也邀请了一些与湖南有着深厚渊源的外地著名艺术家,如岳敏君、魏光庆、李天元、马堡中等等,并首次提出“出湖与入湘”的概念,将湖南当代艺术导入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格局中,再次促进了一个开放的局面。

自此以后,大批过去活跃在本土的湘籍艺术家,如段江华、蔡东、刘鸣、邹建平、莫鸿勋、吴德斌、贺大田、党朝阳、坎勒、刘采、李奇安、易斌、刘汉军、周巧云、陈荣义、蒋华君、石强、何唯娜、张仁芳、李彗、文菁、何玲、文鹏、凌慧等等,纷纷都到北京建立了工作室。他们与邓平祥、李路明、张方白、何汶玦、张卫、朱冥等先前入京的湘籍艺术家汇合,很快便在京城艺术圈形成了一个让人不可小觑的“湖南帮”现象。不过,命运多舛,湖南的当代艺术似乎注定了不是一帆风顺。本来,这些湘籍艺术家移师北京,是试图进入艺术中心,改变原来的边缘处境。不想,事与愿违,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没能在北京打开局面,反而经历了流离转徙。以最早集聚在“酒厂艺术区”的艺术家为主线,他们后来集体搬至“东营艺术区”,再后来又迁往“宋庄艺术区”,几乎每到一处,不是面临拆迁,就是面临涨价,抑或还有别的原因,总之,是阻碍不断,挫折重重。这逼使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不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和艺术,从而再次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2012年又是一个契机,一方面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湖南已是今非昔比,不仅涌现出了不少当代艺术机构,有了诸如“艺术长沙”等颇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活动,也逐渐形成了本土的当代艺术市场,拥有了一定的欣赏群和收藏群;另一方面,官方也不再拒绝当代艺术,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文化引擎,相继成立了油画学会、湖南实验艺术委员会等与当代艺术相关的协会。正是在这样一种新的形势下,许多漂在北京的湘籍艺术家,都结束自己的“北漂梦”,选择了回湘发展。我所说的“回归”,在现实层面,指的就是这次集体回撤现象。当然,这个现象不尽然都是现实造成的,其背后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心理原因。而这个原因,才是我想挖掘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我现在策划这个展览的动因。

追溯湖南的当代艺术,实际上一直隐伏着一条自我回归的线索。正如早在八十年代湖南的当代艺术,整体上便脱开“新潮”之群,走上“寻根” 的歧路一样。这既是湖南人的倔强性格所致,同时也是他们在席卷而来的现代化浪潮中,对自我的一种文化确认。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文化一旦烙印在一个人身上,便会左右其人生。所以,我们看到湖南的当代艺术家们自新时期以来,几次集体出走,又几次集体回归,大体上都是因为文化的作用力。当然,这并不是说湖南的当代艺术家就不会变通了,事实上,当年那些湘籍艺术家集体挥师北上,就是为了求新求变,打破现实的僵局。而经过中心文化的沐浴,有了这样的“北漂”经历之后,再度回归,无疑也要比原来更具有了开放的胸襟。在我看来,这正是艺术最为重要的两个元素:一个是变;一个是守。用湖南话说,就是“灵泛”与“霸蛮”。如何将这两个矛盾因素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作用于自己的人生和艺术,将是每位湘籍艺术家面临的课题,也是我策划这个展览的思想初衷。

为了能够充分展开变与守、开放与回归,以及“灵泛”与“霸蛮”的话题,十年之后,我又一次选择了“出湖·入湘”为题来命名这个展览。同时,除了邀请到邓平祥、李路明、邹建平、杨劲松、毛焰、张方白、何汶玦、段江华、蔡东、刘鸣、银小宾、张卫、朱冥、莫鸿勋、吴德斌、马建成、刘洵、胡建斌、党朝阳、坎勒、刘采、冯放、李奇安、罗湘科、黄礼攸、易斌、刘汉军、周巧云、陈荣义、蒋华君、石强、何唯娜、毛艳阳、胡柯、张仁芳、大嗨、李彗、文菁、何玲、文鹏、凌慧等进出湖南的湘籍艺术家参展之外,还邀请了岳敏君、魏光庆、王华祥等并非湘籍,但却与湖南素有渊源的艺术家参展。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和安排,就是想在变与守、开放与回归,以及“灵泛”与“霸蛮”等话题之间,寻找到某种摩擦的张力。其实,出走也好,回归也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种进出之间,通过相互的刺激作用,真正释放出创新的活力。而这,不仅是当代艺术的意义,也是现代社会的要求。

2015.12.12于通州

展览相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