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回响——穿越敦煌

日期:
2016年1月12日 - 2016年3月16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6年1月12日
空间:
太庙艺术馆

展览简介

总策展人:范迪安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总工会、敦煌研究院

承办: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太庙艺术馆

参展艺术家:喻红、展望、常沙娜、储芸声、陈志光、段文杰、董希文、董卓、冯仲年、胡明哲、霍秀峰、何治赵、江大海、李复、李洪波、娄婕、李笑丹、李威、李一、吕越、刘玉权、欧阳琳、彭薇、邱志杰、邵宏江、史金淞、史苇湘、王冬龄、万庚育、邬建安、武艺、王颖生、徐冰、徐龙森、谢振瓯、于凡、杨惠姗、叶浅予、张凡、赵俊荣、章燕紫等。

在2016年新年到来之际,中央美书学院与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穿越敦煌”展览将于2016年1月12日举行,此次展览是“文明的回想”系列展览的第一部,系列展致力于探讨传统文化资源与现当代艺术创造的关系。本次展出300余件作品,包括敦煌艺术院提供的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敦煌艺术作品,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所藏现代美术名家的经典临本,特别是一批优秀的当代艺术家、设计师多种形态的艺术创造,形成一次围绕敦煌艺术展开的跨越古今的艺术对话。此次展览结构丰富,分为四个不同主题板块,包括“穿越敦煌·凿空”“穿越敦煌·飞天”“穿越敦煌·司乐”“穿越敦煌·供养”。

“穿越敦煌·凿空”

公元前二世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从此开辟了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地,敦煌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和文化的交汇处。丝绸沿路西去,佛学东传而来,灿烂的东西方古代文明构成辉煌的交响。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艺术创造历经千年,积淀了多民族艺术成果,成为丝绸之路文化的宝库。这份厚重的物质和精神资源为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创新、发展与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促成了中国传统文脉向现代文化形态的延伸与拓展。

丝绸之路的“路”,既是空间之路,也是时间之路。本篇名为“凿空”,旨在反映“路”的交汇与延伸、空间的宽远与无限。敦煌研究院提供的古代壁画临本,真实地再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经贸与文化交流的场景,也展现了佛教艺术的精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现代艺术大师的摹本和写生作品,是沿着丝绸之路考察研摩的产物,他们以艺术的慧眼和感觉,对敦煌艺术经典进行了再现和演绎;当代艺术家们从当代视角对“凿空”的概念进行诠释,思接千载,图观世界,意揽云汉,气呑大荒,以当代文化观念和丰富的艺术语言展现了“丝路”的内涵。

“穿越敦煌·飞天”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飘逸灵动的飞天是天宫的精灵,凝集了人间最美好的形象与祈愿。它从古老的印度神话来到中国,随着时代的更替,在形象、姿态以及意境、情趣和形式风格上不断与本土的社会环境和审美理想相融通,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演变历程。长空万里,扶摇九霄,飞天曼舞的世界与大鹏逍遥的世界交叠,是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结晶。

在本篇中,敦煌研究院的经典飞天壁画、藻井临本和图像装置,重构了洞窟艺术的观看情境;老一辈画家的敦煌临本中,几乎以飞天形象为最多,在飘逸的造型和变幻的线条中,贯注了表现性的激情,为认识敦煌飞天图式提供了直观的呈现;当代艺术家从当代视角仰天叹问,神游浩宇,将藻井的观看方式、飞天的视觉特征转化为艺术创造的作品,拓展了飞天这一经典艺术形象及其所处空间的观念,成为包含当代多元文化景观的视觉表征。

“穿越敦煌·司乐”

在敦煌洞窟中涌现的大量乐舞壁画展现了浪漫的艺术想像,它们是宏伟的古代乐器史、舞蹈史的形象资料宝库,也是中西方礼乐文化传统相互激荡、共生发展的见证,更沟通了宗教信仰和世俗风尚的关系,天宫梵音,人间雅乐,旋律交幻,两相和鸣,在长达千年的岁月里,拓展成为具有不同时期特定寓意和人文内涵的艺术图景。

敦煌研究院的藏品以宏大的绘画场面、多彩的视觉形象对本篇”司乐”的主题进行了生动的展现;现代美术大师们运用艺术的方式重新诠释传统的司乐题材,体现了时代性的文化选择;当代艺术作品从“司”与“乐”两个维度对本篇的主题进行立体的诠释,一方面,有经卷、书帛象征经变故事等对乐舞场面和内容的掌管与谱写,另一方面,通过对乐舞的姿态、内容等的提炼和抽象化表达,以多种样式的艺术创造对乐舞的节奏、场景、气氛等进行抽取、演化,从多个角度来表现“司乐”的当代文化意涵。

“穿越敦煌·供养”

供养是中外礼佛仪典的实操形式,供养人和供养物的形象出现在宗教艺术上,东西方皆同。在基督教绘画的下方,通常可见虔诚的供养人身影,而在敦煌壁画中,更可见供养人的形象,而且愈发表明出他(她)们的社会身份和尊贵地位。从帝王将相、僧官寺主到黎民大众,都在壁面上驻影留形,留下了盛世气象,也留下了一部不同民族、阶层、身份的中国古代肖像画史,让宗教的信仰浸染上鲜活的生活气息。

在本篇中,古代供养人壁画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生动传神的信众群像,也描绘出多彩多姿的古代物质文化景观;近现代作品多是对供养菩萨或供养童子的临摹,艺术大师以精湛的技艺展现从天人到凡人的形象,是对古代肖像造型方式的读解,新的时代审美特征也潜移默化地体现在作品中。当代艺术家运用多样的媒材语言和当代设计手段,将传统图式、经典人文底蕴和当代文化风貌相结合,或巧思于霓裳,或设计于金饰,或造像于材料装置,或书写于菩提树叶,体现出对“供养”丰富的当代理解。他们演绎的对象已不是参禅悟道的佛祖菩萨,而是时光、生命和艺术,蕴涵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哲学寓意。

据悉,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总工会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太庙艺术馆承办。展览在恢弘的紫禁城太庙举办,将为这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典庙堂增添别样的视觉艺术景观。展览将展至2016年3月16日。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