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静修

日期:
2016年11月26日 - 2017年1月18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6年11月26日 15:00
空间:
前波画廊(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红一号D座)

展览简介

北京前波画廊荣幸地宣布将于11月26日举办年轻艺术家群展《静修》,参展艺术家包括陈思平、董媛、付小桐、劳同丽、李旭伟和伍伟六位艺术家。

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飞速的发展,我们同时也看到了艺术家在面对这一环境时所发生的变化。生存的压力、外界的诱惑与艺术创作上的瓶颈,多重的枷锁带来的极度焦虑和躁动不安,几乎所有艺术家都在思考着如何独辟蹊径。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独具匠心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艺术家很难再从绘画技巧或是媒材上超越前人,因此如何寻求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创作主题或题材成为了关键因素。

通常来说,我们会更加关注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涉及的社会叙事、文化或历史背景,因为它们不仅题材宏大,更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发展。而此次展览,我们选择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展览中的几位年轻艺术家的创作题材都源自于个人性情和趣味,或从日常经验中获得,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创作过程,通过如神游或修行般的重复与繁复工作以平衡现实世界所遭遇到的种种不安。

静修,无论出自于宗教或精神意义,或是仅作为一种放松的方式,需要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完全地集中精力,以达到思绪放空与内心安宁,并实现与真实自我进行联络。如法裔美国艺术家Louise Bourgeois,她的作品创作过程就如同静修,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中不断调整情绪变化并同时保持自我清醒。的确如此,艺术创作可以作为自我联络的手段,但对某些艺术家而言,它也被作为利用真实来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

此次展览的作品看起来像是不费吹灰之力但实际目的明确,艺术家皆是以一种冥想式的平静状态来进行创作。这是一群相对年轻的艺术家,成长在一个极其躁动和充满快节奏的时代,以这种方式进行创作令人印象深刻。展览中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有其独特的细微之处,需要观众自己放慢下来,从各个角度审视和欣赏,随着时间流逝,这些作品的细微之处和独特的创作过程便应运而生。

陈思平(1986年出生于福建)极具节奏感和秩序感的雕塑《游》呈现并传达了机械时代的文化语境和美学理解。他的雕塑作品没有现实物像的来源,而完全依靠天马行空的想象,螺旋和冷峻的几何元素在错落的空间中结合,让他在畅游的同时诠释了建筑的美感。与充满极简元素的雕塑不同,董媛(1984年出生于辽宁)的作品《四季》和《呐喊》由成百上千个奇幻的形象组成,这些形象每个都各不相同却互相关联,甚至身体共用同一部分。这些神秘的形象来自艺术家长时间盯着空画布所捕获的形态,并迅速画了下来,有些形态被描绘下来后甚至艺术家也无从知道是什么,她的整个创作过程似乎是在演绎一场意识流,毫无章法却形象生动。

劳同丽(1982年出生于广东)作品中的色线纵横交错,重叠并缠绕绵延,第一眼就令人联想到自然界里的树根,同时也像极了血管或是珊瑚,似乎会无限地延伸。他的作品让人一看便知道极费工夫和时间,对艺术家本人而言,他把这种创作过程当作是对其耐心的一种修行和训练,同时积极地在他的创作过程中摄入劳作的乐趣;付小桐(1976年出生于山西)的作品透出一股干净纯粹的气质。对她来说,平面的画布不足以表现她心目中雄浑磅礴的山川气势。于是她将传统的针刺技术与加厚的宣纸结合,用数以万计朝着不同方向的细密针眼汇集在一起,组成了山脉、波浪等大自然中的景象,不禁让人联想到她的每一件作品创作过程就是一场修行;李旭伟(1979年出生于内蒙古)作品看上去像是随意的几笔勾勒,充满了随机性,然而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在他作品中所有的线皆由刮刀在涂有颜料的表面一笔一笔刮刻而成。

伍伟(1981年出生于河南)的作品里将他对生命的思考结合了起来。在《金身》作品中,通过描摹散落在白纸之上带有自身生命特征的毛发,并用金粉反复沿着被描摹下毛发的边缘轮廓逐渐扩大,直到不同外轮廓线相互触及,犹如磁场般在毛发的周边不断放大和流动。《光与黑暗》中放大了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疾病病毒的形态,并赋予金属颜料的光感,同时借用星空的观看和呈现方式,将生命的不可预知性突显出来。与此相呼应的还有艺术家通过将类似动物身体的纸质皮毛赋予反常形态和色彩的《皮毛》作品,也是对生命脆弱和不可预知的探索。

我们相信,艺术家在经历过身体的苦修和心理的挣扎后会碰撞出更多的可能性,而这些细微的可能性,也许正是我们在对未来和未知世界的探索。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