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策展人: 王林
艺术家: 戴耘
由中国当代著名美术批评家、策展人王林老师策划,《造像——戴耘当代雕塑作品展》将于9月22日在广州扉艺廊开幕。作为当代中国著名的青年雕塑家,戴耘曾参加“全国美展”、“北京国际建筑双年展”、“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等国际雕塑展,同时活跃于中国的当代雕塑展览上。其作品被多个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戴耘对技能的深入挖掘,并不是炫技性的。其创作方法根源于深入骨髓的历史记忆,亦根源于他对雕塑本质的深刻理解。雕塑不同于装置的最大特点,是使用单纯材料所造成的长久性与永恒感。从此一意义上讲,雕塑是探讨物性最为本质也最为深入的艺术。古典艺术因模仿之故,以坚固质材造就审美对象,成就了伟大与崇高。现代雕塑要求展现质材自身的价值,以其空间构造倾向于抽象性。而当代雕塑受现成品观念和城市文化的影响,更注重物品的呈现。正是“物品”这一概念,连接着当代艺术关于质材、现成品、物性等上下文关系,也包含着都市、消费、大众等文化语境。如何在历史和当下的连接点上建立重塑物品的方法,这正是戴耘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他采用青砖、红砖这种从古至今的建筑材料,保持雕塑质材的某种自然属性、历史属性和构造性、纪念性;另一方面他所塑造的又是通常易懂、随处可寻、司空见惯或世俗想象的事物。其间的矛盾通过不无反讽的精巧制作,转换为异质而又协调的作品。其陌生化处理的关键,在于材料和形象之间保持着特有的视觉张力。在这里,“物品”并不完全存在于现实的真实性之中,而是作为真实的现实性存在于作品之中。于是物品具有了当下、个体、此在的存在意义,物性被创造出来成为艺术作品最直接的现实。由此戴耘形成了自己言说物品、创造物性的语言方式,这是他从众多青年雕塑家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最近又看到戴耘的作品,不再局限于单体或单组对象的塑造,而是以渐趋成熟的艺术语言,进一步介入现场所涉的空间、环境、生态与文脉。他似乎无意居留于形态的样式主义,这种自我开放的创作心态,必将为他日后的创作拓展出更多、新的可能性。”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金闪
用棍子撬开门,泥地上有两个塑料垃圾桶,一个蓝色的,一个红色的...
201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