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青山归远——李诗文作品展

日期:
2017年4月22日 - 2017年4月30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7年4月22日 15:00

展览简介

青山归远——李诗文作品展

主办:上海油画雕塑院

微拍全球

承办:艺典中国

保利艺术机构

策展人:鲁虹

展期:2017.4.22-5.3

开幕:4.22下午3点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3818库艺典空间

展览介绍: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山水田园诗名句。山水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时代里不仅是物质依靠,而且是精神梦想——归老田园、优游林下。在中国无论是文化里的天人之境,抑或是现实中“托体同山阿”的终极情怀,指向的都是:走出物欲困境,寻找心灵的自由与归宿。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环境退化,大量人口涌进城市,人们离自然山水的距离越来越远,现实的桃源已难再寻觅。题为“青山归远”李诗文作品展试图通过艺术作品呈现他对于西方消费文化的反思,启发人们回归山水文化传统,回归于对山川的体认与热爱。

李诗文的绘画创作出入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油画双重的文化传统,却能够结合自身当下的生存体验,形成清新、空灵、独具一格的表达。此次展出的二十余件油画和水墨作品,也是李诗文近两年来 “山水画传统与当代风景表现” 课题研究的一次成果呈现。

守望精神的家园

——关于李诗文的创作

鲁 虹

 

    在我国的历史中,山水与田园作为文化素材进入诗歌,大概始于魏晋。据有关学者考证,这种现象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士人受玄学感召,力图冲破尘市的樊篱,寻求精神解脱的理想去处。可以说,中国的山水画与田园画就是在诗歌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而且,就像当时的许多诗人一样,作为表现对象的山水与田园实际上被画家们当作了暗寓隐逸意识的场所。有一点很重要,即无论是在先秦汉魏,还是在宋元明清,“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几乎成了中国士人全部的生活内容和价值选择,所谓隐逸其实是中国士人在进与退、仕与隐两者之间进行痛苦选择的结果。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与田园画的关键之处。

    画家李诗文近年来的油画创作也把田园作为了艺术表现的母题,但与传统文人画家强调隐逸意识不同,他常常是在借田园抒发一种斩不断、理还乱、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不过,这绝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乡愁。按我的理解,其一方面是指艺术家对我们文化传统和生命之根的深深眷恋;另一方面是想借此对当下都市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在外来文化、网络文化、流行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大势冲击下,在喧嚣忙碌的无情吞噬下,画家的作品就像一副副镇静剂,可以帮助我们静观体悟,直探本心,取得精神上的巨大平衡。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返”,乡愁是生命难以遏制的返归本原的冲动,是灵魂的内在要求。这就是我十分喜爱李诗文田园画的原因。

    画家李诗文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曾任职于上海书画出版社、朵云轩、中国国家画院,现任职于上海油画雕塑院。

作为一个厝居在城市的望乡人,更出于对乡土的深深眷恋,他在从事艺术创作时,经常会将来自家乡的丽山秀水转换成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在近来的通话中,我曾问及画家,为何如此钟爱家乡的田园,他告诉我,他喜欢贯穿于中华文化史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因为其强调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而家乡的田园在他的画中只是表达这一理想的文化符号。在他看来,一些人在“现代化”的目标下追求过度发展时,对自然采取了无止境的开采,结果不仅大伤了自然的元气,也使人类自己受到了难以弥补的伤害。基于此,他希望用作品提示人们:人类离不开自然,也离不开家园,如果我们再不珍惜自然与家园,人类将无以生存。这些年不断出现的雾霾、沙尘暴与洪涝灾害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再从另外的角度看,他也将家乡的田园当成了排除都市重压,寻求精神超越的地方。很明显,这与古代艺术家画山水或田园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据我所知,李诗文虽然是学油画的,但也常常着手于水墨画创作,于是也使他的油画中具有了水墨的韵味。从取材上看,他显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入画标准和意境构成方式,那山、那水、那树、还有那农舍……既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进而变成了艺术家虚拟的境界,显得既纯真朴实、宁静清澄,也有力强调了他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从艺术表现上看,他在借鉴大卫·霍尼克的同时,又成功地超越了这位西方大艺术家的程式表现规范,以致成功地把来自家乡的田园景色转换成了具有个人特点的形式符号。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他作画喜欢用大的色块,而且很注意构成的关系。一般来讲,他总是喜欢用纯度极高的色,画面则显得雄浑苍然、翁郁葱茏、概括大气。

    我看画家李诗文的田园油画,深感他很擅长掌握画面的变化节奏,很善于用各种对比手法来营造诗一样的意境,那色与色的对比、浓与淡的对比、面与面的对比、大形与小形的对比,正形与负形的对比……构成了一曲曲美妙无比的轻音乐,令人回味无穷。当然,这可不限于纯形式方面的回味,其总是让我想起这样一个问题:追求现代化与过美好生活的目标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们决不能因此无视生态平衡与一味追求物质化的发展模式,而应该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去重建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和谐,走一条能够持久发展的现代化之路。在这方面,“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认真整理好这份文化遗产,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想社会,将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2016年5月6日于武汉野芷湖畔

展览相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