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泡影——曾浩作品展

日期:
2015年2月14日 - 2015年3月24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3月22日 15:00
空间:
元典美术馆

展览简介

出品人:谷燕

策展人:梁克刚

学术主持:高岭

学术顾问:黄笃

主办单位:元典美术馆

开幕式:2015年3月22日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5年2月14日——3月24日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广顺北大街利泽西园112号

电话:8610-64755926

曾浩:绘画不仅仅是形式

黄笃

与画家曾浩(大家常把他称为小曾浩)认识纯属偶然,2005年冬我全身投入写博士论文阶段,为了专心写作,我需找远离都市烦扰的安静环境,于是暂借画家朱金石位于来广营费家村的画室,恰好与曾浩画室相邻。当晚上写作较累的时候,我总会到他的画室聊天,或他到我这边聊天,多半是一边喝茶一边聊艺术。一往二来,彼此便熟悉起来。曾浩为人平和,谈话间总带有笑容。然而,他的画似乎与其性格相反,表现出很强的入世意识,即对现实的关注、批判与反讽。从个人创作线索看,作为一位画家,曾浩不仅重视绘画的表现形式,而且秉持非常独立的批判精神——充分表达个人的立场、观点、态度。这正是他的个人品格。

曾浩的绘画充分表露了90年代社会文化经验,体现在图像与现实、观念与形式并重的表现方式。众所周知,自90年代至今,中国现代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中裹挟着各种各样不正常的腐败现象,到处盛行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表象下隐含着精神虚空和一些溃败的伤口,以及肤浅的文化,如此日益庸俗的文化已渗透到平民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之中,整个社会弥漫着肉欲、物欲的消费,全民几乎面临是精神信仰的缺失。面对如此的社会现实景观,曾浩以批判的眼光触及到这样的社会问题。如同社会学家敏感的目光,画家以其犀利的画笔揭示了图像背后隐藏的问题。所以,他以形象去表现去剖析其中的矛盾或冲突。当然,他摒弃简单而表面地模仿现实生活,而是展示图像表征下深层的政治与生活的关系,这实际上表明了他自觉的社会批判意识,揭开了已完全被浮华遮蔽了的真实世界的面目,找到了自己赖以言说的内容与形式。

事实上,曾浩的绘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图像与欲望的关系。如果说欲望就犹如是对物的一种动态形式,那么图像之于欲望则彰显的是一种形象的定格。这些定格的形象却展现出让人看到愉悦的东西,这种诱发人去看的动机无不包含了催化剂的意义。在这一点上,它因与对象相关联而得以使其自身呈现出现实化的特征。因此,曾浩作品所蕴涵的情欲、色欲、物欲的形象——从门神图像到泡泡图像及其他图像,都具有一定的隐喻和象征的特点。当然,任何艺术图像本身都是真实生活的映像,并折射或触摸到了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状况,诸如权力、物欲、消耗、浮华等等。曾浩的绘画并没有采用现实主义叙述方法,而是以隐喻的象征性语言释放了物象隐含的指涉信息——不稳定性、易碎、脆弱、膨胀、不安等。所以,这些图像呈现了艺术家对现实世界日益精神信仰缺失的困惑与焦虑。

作为一位画家,除了对社会问题关注之外,曾浩在创作中特别追求在绘画形式与风格上的个性语言——融合了写实基础与波普语言,并揉合了现实暗喻与形而上批判。曾浩特意把艳丽的色彩处理成带有塑料般透亮感的绘画界面。他深知画家拥有个人风格与形式的重要性,即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表现形式。曾浩在其作品中找到了符合自己的语言方式,如以平涂方法表现出物象带有塑料质感的透明感,这种透明感的物象又显露其欲望与脆弱的文化表征,如此的形式贯穿于身体、肖像、建筑、日常生活等等。它们让人容易联想到对当下社会孕育的不确定性问题的暗示与讽喻。无论如何,曾浩绘画的独特表现语言,既是心理层面的,也是感官层面的,还是社会性层面的。

众所周知,在当代文化多元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在总体上趋于淡化意识形态或弱化政治性的情况下,艺术家是不是还要坚守独立的批判精神,非常值得思考,曾浩的绘画显然是一个案例的确证。正如大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现象都有目共睹的那样,虽然艺术发展大有去意识形态或政治之势,但面对如今社会掺杂着凝滞腐败和道德危机,坚持鲜明的艺术批判性仍是其社会学的本质,这也正是他绘画的价值所在,因为在画家看来,绘画既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也表述了个人的社会立场和观点。因此,绘画图像对公众具有穿透性的感染功能,即艺术对社会现实进行的介入或干预,也就是对公众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提醒和感化的作用。

《泡泡鼓舞去奋斗!》,2014,布面油画,150x100cm

纵观曾浩不同时期的作品,他拥有自身明确的绘画语言,即以风格和形式建立的绘画逻辑,建构了个人独特的表现方式。当然,绘画的语言必需通过理性的判断、分析和再现来把握视觉结构,事件与形象的结合和表现,依赖于挪用、组合、拼贴、过滤、想像来生成一种超真实的“真实”,从而打破了那种已知的经验系统,让绘画尽现其开放而自由的语言特征——把现实词汇转化成视觉化,而视觉化就具有想像的空间。他的作品经常出现那种带有塑料般透明易脆的形象,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隐喻”或“暗语”,具体说,就是一种表现的藉口和一种想像的出口。曾浩在其绘画中,并没有沿用传统的具象的叙述手法作画,相反,他以接近“平涂”的形式与“波普”的元素进行了重构,具体可在其近年创作的作品“活着”(2012)、“泡泡鼓舞去奋斗”(2014)和“泡影”(系列,2014)中得到充分体现。与之前画的央视大楼或与鸟巢相关的宏大形象不同,他摆脱了以往描绘物象略显拘谨的感觉,转而描绘自己熟悉的形象或日常事物,画面处理得异常松动而自由,并增强了个人的绘画性。事实上,曾浩作品的个性语言就在于他把绘画的秩序、图式及创新放在了一个整体性框架之中,以一种开放的视觉语言让观众从图像之外去辨识与思考。这正是让人喜欢他绘画的原因所在。

所以说,曾浩的绘画不仅仅是形式。……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