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卡斯特·傅丁格:诸物终将分离
展期:2015 年 12 月 12 日至 2016 年 1 月 29 日
开幕:12 月 12 日(六)下午 4 至 6 时
德国艺术家卡斯特·傅丁格(Karsten Födinger)的创作母题围绕在与力学有关的概念上。他 的作品经常运用建筑、营造与工程技术而达成,并总是试着让人意识到,雕塑是个严格遵照力学 原则的艺术类别。其创作特别之处在于,他往往借由这些抽象的力的概念作为作品的动力,映照 出当今的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
在傅丁格先前的创作中,他曾以一个建筑工程上的一个德文口语字汇“Angsteisen(” 直译为: 焦虑之铁)作为其作品实施的原则。这是指工人施做地板时,没有工程师的精算,为了保险起见 而使用了超量的钢筋。(2012)另一次,他则在巴塞尔博览会的一个展位上架起几组占满空间的 木梁,以用来防止巴塞尔盛传的六百年一见的强震。(《Defensive Reinforcemen(t DIN 4149)》, 2012)
作为天线空间首次邀请的欧洲艺术家,卡斯特·傅丁格提出了对中国地理情况的调研,并最 终制作出四件作品以及一组摄影系列,包括依照本地施工方式以及展间的楼板承重条件而定制的 《诸物终将分离(地球自转惯性之盆)》、《影壁:来自河道的沉积层》;对长江沿岸进行调查的《诸 物终将分离》摄影系列;以及较为着重隐喻层面的两组户外作品《罗蕾莱》和《罗蕾莱的河上木 排屋》。这些作品在展览中相互作为参照,而他对于长江的调研也以隐喻性的方式散布在各组作 品中,同时,也让展览的空间感扩展到整个苏州河河道上,以及莫干山路 M50 园区 6 号楼楼顶 的建筑结构。
展览的中文标题“诸物终将分离”取自德国诗人席勒所做的《铸钟歌》里的一句词,描写熔化 的金属开始流动的那一刻(“The masses flow at last”)。艺术家以此来标示出他对于各种材料在 汇聚成一定的体量之后,其静力转变成动力那一瞬间的关注。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