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展览策划:董菁
地点:西五艺术中心
照相写实的两个主题--朋友与他人
文 / 周翊
时常感到一个被压抑着的防范意识:周围人们为什么都是那种表情?对社会环境的陌生感积蓄到想让人Undo(注)到以前去看看怎么回事。马延红在艺术家肖像系列之后画了一批小学生的照片。她从图片上这些被表彰留影的小学生的脸上察觉到缘由,并用忠实、节制的手法把她/他们描绘下来。那些不折不扣地是每天遇到的他人的面孔。
我们自己当然不是没有小过。客观上马延红搜集的资料是80年代的照片,我们正好曾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审视这众多高度一致的表情,“正派”是马延红找到的形容词。留影的孩子们是当年的班干部,或许他们是今天身边的成功人士与公务员。一脸正气的表情是在中国混社会必须掌握的。照片呈现的恰恰是现实中成人的世界,他们是小身体的成人。
与小学生系列一起展出的是仅在其之前所作的艺术家肖像系列,描绘对象是朋友。马延红和画中人都是N12艺术群体的成员。两个主题的跨度令人震惊。小学生系列是官方留影,某种历史记录。而实际上每个人都在表演集体中的一员,大家都戴着“面具”。艺术家肖像系列里的朋友们虽然像是在表演,被诸多道具和物品包围,但她/他们敞开的眼神,全无防范的状态却让人恍惚看到了伊甸园。
马延红作为画家的自我隐形于作品。自艺术家肖像系列以来,她从早期的表现主义风格转换到克制的照相写实风格,采用绝对冷静的笔触,去除绘画的快感的方式表达意图。曾有观众说看马延红的画让人臊得慌,仿佛自己被剥光了衣服。她性格中的冷静分析者近年来愈发自觉,使她本能地与传统的画家角色保持距离。小学系列起源于艺术家内心的疑问以及随之而来的行动,搜寻答案。我们像她一样从外人的角度,不带情绪地,审视自己成长过的集体环境。翻一本被丢弃的集体相册,貌似与任何人无关。颇让人尴尬的是,这些客观描绘的小学生们暴露出今天的赤裸。
艺术家肖像中反复出现的玩具和面具暗示童年经历。朋友们令人动容地慷慨,内心欲望和外表的私密一览无余。马延红画朋友时的眼光中多了种母性的好奇与关怀,这让我想起饱受争议的美国摄影师Sally Mann。她在《直系亲人》“Immidiate Family” 一书中拍摄的自己的孩子的裸体照片,用身体语言表现脆弱,孤独,伤害,性,死亡那些人性中黑暗的一面。Mann的照片捕捉到比甜美、可爱更丰富、原本的童年。相似地,艺术家肖像系列描绘了“摘掉”面具和头衔的成人,我们看到人性中孩童般的信任和友善比成熟正派更可贵。
策展人董菁说:“作品中有三个角色,朋友、他人和自我。在画中自我即不是朋友也不是他人。自我来源于他人,被他人边缘化,应该说是主动从他们中脱离,主动被他们孤立的。自我对朋友有很强的疏离感,但却充满信任”。如果当真如此,小学系列的创作动机该如何理解?回答是马延红在意的点不在绘画本身,而在绘画主题与生命感悟之间的相互推动。她的艺术生涯被不得不做的紧迫感驱使。小学系列中,马延红用画笔描绘了一道情感的鸿沟。个体的人像一个个孤单的影子,通过尽力从众确保安全。如果要书写今天的悲哀,它们是感官的物证。
北京环线公路过街天桥上的横幅,“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有一天开车大脑放空时看进去了。有信仰是拥有什么?那要看从哪个角度衡量?从物质角度谈“人民有信仰”就是一无所有。我们上小学时,改革开放在最前沿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那个时候官方首次将个体价值解禁。凭借艺术家的敏锐,马延红从今天现实中的困惑,撤回到那个价值观的分水岭,反复确认。回顾马延红自照相写实风格以来两个主题,她的选择关乎选择本身,学校是我们生存的社会,而朋友是从芸芸众生中挑出来的。
注:Undo,电脑操作的撤回键,是我初次见小学系列时感受到的关键词。Undo到过去是去看一下哪里出错了,与回到过去的念旧是两个意思。
20160223
马延红 简历
1977 陕西宝鸡
1997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2002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学士学位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个展
2016 "柔肤"与“小学”, 西五艺术中心, 北京 , 中国
2012 “艺术家肖像”, 博而励画廊 , 北京 , 中国
2008 “马延红近作展”, 鬲豪士当代画廊 , 纽约 , 美国
2007 “小马森林”,西五艺术中心 , 北京 , 中国
群展
2015
“文字 暂停”,博而励画廊,北京,中国
“民间的力量: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幻想星际”,单向空间,北京,中国
2014
“2014,夏:朋友,泳池和浪花”,博而励画廊,北京,中国
KCAA首展“First but not Least”,空的空间,北京,中国
“N12- 第六回展”,大未来林舍画廊,台北
“N12 - 第五回展”,北京公社,北京,中国
2013
“裸体”, Bryan Ohno 画廊 , 西雅图 , 美国
2008
“非现实”, ART110 画廊 , 北京 , 中国 “中国制造 -Estella 收藏”, 以色列博物馆 , 以色列
2007
“中国制造 -Estella 收藏”, 路易士安娜当代美术馆 , 哥本哈根 , 丹麦
2006
“N12- 第四回展”, 西五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5
“N12 - 第三回展”,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北京,中国
“重返绘画 - 三人作品展”, 鬲豪士画廊 , 纽约 , 美国
“青年中国艺术家展”, 汉雅轩画廊 , 奥地利
“接力棒”, Art110 画廊 , 北京 , 中国
“当代视觉”, 澳门美术馆(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 , 中国
2004
“探寻新一派”, 季节画廊 , 北京 , 中国
“N12 - 第二回展”,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北京,中国
“她们”季节画廊 , 北京 , 中国
2003
“第三届油画展”, 中国美术馆 , 北京 , 中国
“N12 - 第一回展”, 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北京,中国
1999
“二厂时代”提名展 , 北京云峰画苑 , 北京 , 中国
收藏
The Estella Collection, 纽约,美国
The Olenska Foundation, Geneva, 瑞士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