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前言
诺亚方舟还在吗?
决定做这个展览是因为在这个特别的庚子之年有话想说。
先说展览名字的缘起。早在1992年我逗留德国期间,在柏林CHRISTOF WEBER 画廊的个展中做过一件装置作品名为“诺亚方舟”。该作尺寸为150*80*20cm大小,材料采用羊毛纤维,手工制作硬毡状,船身分两部分实施,最后拼合组装于一体,用蜂蜡将带有玫瑰香味的干花封存植入船体,是一只对未来承载着忧伤却不失诗意和美好憧憬的诺亚方舟。在人类心中,诺亚方舟原本是“希望”和“未来”的象征!
来到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伊始,人类的生活方式极速发生改变,令人猝不及防的变化,让每个个体似乎在一夜间经历了从无限自由到划地为牢式的骤变。在这个庚子之年,我同样经历了常人都有的日复一日——自我隔离、网购、网络会议、口罩、健康码、洗手、核酸检测、病毒变异。它和以往的任何一次疫情和自然灾害不同,不是小范围、不是地域性,而是全球覆盖,加之救治等问题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无处、无人可幸免。
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的发展与变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在改变,数字时代的去中心化在带来更加自主便捷的同时,也越发松散和碎片化。面对突发危机导致的资源匮乏,引发地域间的自我保护机制急剧放大;加之资源分配不均带来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问题愈演愈烈,原本日渐脆弱的社会开始失控,终将世界的裂变推到了极致。世界在震荡,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不安、无序与飘零。原本就是一个整体,为什么会有这般的撕裂?这个世界还能顺应自然圆融万物吗?也或许跳脱出来才会发现,世间的这一切原本就是事物运行的常态,不足为怪?
我无所适从,想去找回诺亚方舟,即便它已形骸散落。
我行走,感受生命从生到亡的无常之常道。(我行,故我在)
我做无用工,体悟有为无为的实相。(从前……)
我寻求存在,让自己属于自己。(重新再来)
我带上自己用的箱盒、收纳的物件和拆解后又重组的故事,还有对这个特殊年代的纪念“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四海皆一家我们同为子民”来了,诺亚方舟还在吗?
——滕菲 写于2021年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