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闫博,199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200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材料与表现专业研究生课程班,近年来多次在香港、新加坡、台湾等地举办展览。此次央美术馆“焕象”展览集中展示了艺术家2013至2015年创作的33组最新作品,距其在香港的个人首展恰好20年光景。
艺术家用20年的时间走出了对作品“形式”的束缚,作品依然处处流露出他对绘画的情有独钟。其艺术作品精致的气质符合央美术馆的展览理念,不规则的外形和丰富的色彩也与美术馆的空间设计相互辉映。展览期间我们计划开展多场生动有趣的公共教育活动,期待大家走进美术馆,与我们一起体验“焕象”的世界!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图形会出现在这里,而不是那些。一切都只是引子,我选择那些陌生或熟悉交织在一起的形,看它们在随意的逻辑中相遇,我会在哪里转折,又会在哪里喊停,所有这一切从最初的基础开始,被我一遍遍的记录下来,又不断地推倒重来,当我不断打磨它们时,最终会呈现出来一种新的非常确定的面貌,过程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它们慢慢成长……材料的特性和我的劳动使它确立,最后看到的是含混的趣味、混乱的思考和总是含蓄的安静的品位。
既然思考只能引上帝发笑,那就随意吧,是为自由。
——闫博
闫博采取的方式,就是不断覆盖和打磨。经过几十遍的覆盖和打磨之后,最终的画面就出现了叠加的深度,更准确地说是层叠的厚度。我不敢说闫博的画是我见过的最厚的画,因为有些擅长材料的艺术家可以做出更厚的作品。但是,我敢说闫博的画是层次最丰富的画,因为闫博作品的厚度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几十遍覆盖和打磨的结果。从这种意义上说,闫博的绘画在程序上有点类似于传统油画的透明画法,或者国画的积墨画法。透明画法和积墨画法,都是通过一次次反复覆盖,力图形成有密度的视觉语言和微妙的视觉效果。在这方面,闫博的绘画与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的深度,都是通过厚度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地称之为物的深度。
——彭峰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