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社会主义现代主义”第二期学术工作坊“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冷战视角与抉择

日期:
2018年5月17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8年5月17日 14:00
空间:
泰康空间(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草场地红一号艺术区B2)

展览简介

“社会主义现代主义”学术工作坊第二期

The Second Academic Workshop for "Socialist Modernism" Research Program

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冷战视角与抉择

REALISM OR MODERNISM: COLD WAR PERSPECTIVES AND CHOICES

2018.5.17 14:00-18:00

主办:泰康空间

地点:泰康空间二层

嘉宾

吴雪杉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滕宇宁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副主任

曹庆晖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蒋伯欣 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学系助理教授

主持

李 佳 泰康空间高级策展人

董冰峰 “社会主义现代主义”项目总监,独立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

流程

14:00 致辞 唐昕

14:10 “社会主义现代主义”学术工作坊第一期回顾 李佳

14:20《装饰画:中国1950年代的“现代主义”》 吴雪杉

15:00《英国油画展与吴作人五十年代的艺术主张》 滕宇宁

15:50《从木刻中国到版画新中国》 曹庆晖

16:30《前卫的分断:现实与现代在台湾艺术的对反性》 蒋伯欣

17:10 圆桌对话:郑胜天、唐昕、吴雪杉、滕宇宁、曹庆晖、蒋伯欣、董冰峰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主义”项目

由泰康空间出品,著名艺术家、策展人郑胜天先生与策展人、泰康空间总监唐昕女士联合策划的大型中国艺术文献研究项目“社会主义现代主义”(Socialist Modernism),于2017年8月正式启动,第一个阶段的研究计划为期两年,至2019年8月结束。该项目是对近现代中国美术史特定主题的一次重新梳理,并试图描述在主流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叙述之外溢出,却又无法被归类和忽视的艺术史实践。前期研究溯源至1930年代的现代艺术活动,以出现于1950年代末期至1960年代初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主义”美术为主轴,而后期则延展至1980年代中国的“新潮美术”回响。在考察现代艺术在中国近代以来活动的主要历史脉络以及主要案例的同时,兼顾整理中国与国际左翼现代艺术活动的密切交往史,由此构成并推动全球视阈下关于中国现代艺术较为全面、立体的历史研究与呈现。

2017年11月18日,项目第一期工作坊“重探中国现代主义”已于泰康空间成功举办,包括项目主编策划郑胜天,联合策划主编唐昕,项目总监董冰峰,以及项目特邀研究员胡斌与唐晓琳等几位学者分别从各自的研究视角与实践经验出发,进行了精彩的发言与讨论。

第二期工作坊

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冷战视角

“社会主义现代主义”学术工作坊第二期,聚焦1950年代新中国美术的历史脉络与观念流变,尝试以更为国际视角的观察来对新中国之内与外的文艺主张和创作政治进行深入地探析与比较,从而开启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在新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下的丰富命题与思考维度。

1955年在印尼举行的“万隆会议”,是新中国试图在冷战霸权的两极之外另行积极开展的外交路线,其中与“不结盟国家”及第三世界“的文化交流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项目主编郑胜天指出的,从19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在中国举办了大量的拉美与亚洲友好国家的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于1956年7月在中国巡回展出的墨西哥全国造型艺术阵线艺术展,对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由此也再次掀起和推动了一股“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潮。

但无论“现代主义”还是官方主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可以看出的是在1949年至1966年的“十七年”时期,由于国内发展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影响,二者均可以视为是新中国美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艺术发展的阶段性现象。而“民族形式”或是“现代主义”,同样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两端或是在理论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关系,而有着一种更为密切和相互补充的不同表达。如果对比战后台湾美术的发展,那么“现代主义”可以概括为在文化冷战的框架下受美国影响,由具象到抽象的形式转变过程。(详见蒋伯欣《台湾当代艺术有历史吗?以战后日、韩为参照起点》)所以,无论从何种标准考量,政治思想无疑都凌驾于冷战时期的艺术标准和实践之上。

第二期工作坊的四场报告,从“个案研究”与“档案考古”两个主题层次展开。中央美术学院的吴雪杉以张仃等提出的“装饰画”概念来探讨1950年代中国的“现代主义”,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的滕宇宁则通过分析吴作人对1960年“英国近七十年油画展览会”的评论文章,引申出艺术与政治在新中国以来的复杂意义及一系列变革。中央美术学院的曹庆晖通过介绍策展项目《从木刻到版画》延展出的丰富文献藏品,阐释现代主义在新中国美术史书写中的复杂动力。本次工作坊特别邀请台南艺术大学蒋伯欣出席,他以近年考掘的大量台湾美术史档案为基底,指出冷战视角下东亚艺术中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实为互为政治镜像的一种形式演化。工作坊在探讨西方“现代主义”概念的国际影响与本土转化的同时,也回应与阐释了中国与台湾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新的艺术定位与现代性的实践样态。

“社会主义现代主义”项目策划主编郑胜天、联合主编唐昕与项目总监董冰峰也将列席工作坊并参与圆桌对话。2017年11月18日首期工作坊“重探中国现代主义”的出版物也将于第二期工作坊当日正式发布。

嘉宾及发言简介

吴雪杉

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2015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美术史,近年尤致力于中国现代艺术史及视觉文化的研究。出版有《吴雪杉中国美术史研究文集》(2009)、《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2018)。

《装饰画:中国1950年代的“现代主义”》

中国1949年以后的主流文艺准则是现实主义,但现代主义的探索依然在美术领域里得到延续,主要体现为装饰画的出现与发展。张仃、张光宇、庞薰琹等人在1950年代提出一种新的“装饰画”概念,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立装饰绘画系,不仅为绘画的纯形式探索开辟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还将现代主义的部分内容融入学院教学。在“装饰”的名义下,张仃及其学生在1950年代及1960年代的创作里展现了不同于主流现实主义的艺术样貌,并最终在1979年北京机场壁画中结出丰硕的果实。

滕宇宁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德国汉堡大学艺术史博士候选人,主要学术方向为政治图像学。

《英国油画展与吴作人五十年代的艺术主张》

1960年“英国近七十年油画展览会”在上海和北京举办,由两名英国艺术家策划,展出20世纪油画作品七十一件,整体风格非常现代,甚至有几幅抽象绘画。理查·卡莱因在前言中提示了英国的艺术探索以及学院派与印象派之间观点的冲突。而此展举办前三年,中国艺术界刚经历过一次有关印象主义的大讨论。在那次针锋相对的讨论会上发言表示“风景画不一定要有思想性/要感动人/只要不反动,不反社会主义的就可以”立场的吴作人,看过英国这次油画展后,撰文《观英国近七十年油画展》刊登于当年的《人民日报》。该文对于现代风格的风景绘画大加赞扬,但是也激烈地批评了展览上的抽象派作品。本次报告通过研究1960年这次展览的情况,结合吴作人在五十年代的国际交往、风景题材油画创作和发表文章,讨论在当时社会语境中,带有艺术与政治双重身份的吴作人,如何探索和表达其艺术主张。

曹庆晖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致力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与美术教育史的教学、科研与展览策划。

《从木刻中国到版画新中国》

发言依托作者策划中央美术学院《从木刻到版画》专题展览所接触的中国现代版画藏品与藏书资料,观察20世纪30-60年代现代版画进入中国表达走过的道路,试图通过“现代版画在中国”和“中国现代版画”这两个历史面向的考察和思考,在中国美术史的维度里言说现代性,以此回应或深思此次工作坊集中研讨的社会主义现代主义议题。

蒋伯欣

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学系助理教授兼台湾艺术档案中心主任、《艺术观点ACT》主编暨召集人。他自1990年代开始发表台湾艺术史研究,二十年来已有多篇论文与专著出版,部分论文曾被译为英文、韩文出版于国内外学术期刊与专著。近来关注的议题包括:东亚近现代艺术交流、艺术档案理论与建置、台湾艺术史的当代性等。

《前卫的分断:现实与现代在台湾艺术的对反性》

前卫(Avant-garde)原是军事用语,后用来同时指涉批判性的社会运动,与具有突破性或前瞻性的文艺活动。在东亚文化转译的语境中,日文曾以汉字“尖卫”来形容此种站在最前列的尖端思维,中国则以“先锋”一词保留了原文的革命意味。

在台湾,历经半世纪的殖民、长达三十八年的戒严,带有社会主义关怀的艺术,多无法见容于当局,台湾艺术界的前卫,始终是在伏流下隐然发展,被以形式主义为中心的主流所压抑与排除,现代性从而被分断为二。本次发言将聚焦于此,通过考察近年来出土的艺术档案,以人物形体为核心,探讨群像在近代台湾艺术脉络下的变异,重新在东亚的语境下检视不可见的前卫,并寻求某种整合社会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既对立又相连的观看路径。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