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参展艺术家:艾默格林、德拉塞特
展览“好博”是艺术家组合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在中国的首次亮相,也是迄今为止其在亚洲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展览。1995年,迈克尔·艾默格林(生于1961年,哥本哈根)与英格·德拉塞特(生于1969年,特隆赫姆)开始以双人组“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的名义开展艺术创作。
本次展览通过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标志性的展厅空间平均分割为矩形的展位,从而将大展厅转化为虚构的艺博会场馆。在此,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在过去20年中所创作的80余件作品将以离经叛道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们被置于储货箱中、包裹着、以半完成装置的方式呈现或斜靠着墙壁,仿佛艺博会处于尚未开始或已经结束的状态。临时搭建的、结构重复的墙体在展厅的中央以鱼骨网格的方式排列,并配有悬置而明亮的照明设施,恰如全球商业艺术博览会的同质性建筑一般。此外,装置包括贵宾室、咖啡区、接待处、拍卖行展区与出版物展区。美术馆的员工——包括保安、前台接待人员均将作为表演的元素充当艺博会的工作人员。
展览“好博”延续了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一贯关注的话题,他们通过融合各个司空见惯的空间向机构性的结构、惯例与实践发问。这些精心构思的建筑性装置将既有的作品置于全新语境的场景中,并使之与新的作品部分进行对话。此前,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在美术馆中的展览曾采取失败的建筑师公寓的形式(“明天”,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伦敦,2013)以及通用航站楼的形式(“千高原机场”,三星美术馆PLATEAU,首尔,2015)。在本次展览中,完成的作品被故意以杂乱的方式陈列于本质上即具有临时性的展位上,旨在激发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崇高概念的质疑与反思。展览的题目呼应了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2006年在伦敦的蛇形画廊(及其他地点)举办的展览“福利秀”,旨在揭示商业艺术博览会与美术馆的既对立、又平行的功能。通过在美术馆中呈现艺博会形态的展览,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考量了全球范围内对于当代艺术品的消费冲动,定义了艺术市场的空间布置的结构,并由此探究隐匿于其中的欲望。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