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北京之声——不在图像中行动

日期:
2014年12月13日 - 2015年3月15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4年12月13日
空间:
常青画廊、佩斯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展览简介

策展人:孙原&彭禹、崔灿灿

参展艺术家:蔡东东 褚秉超 冯琳 顾德新 何迟 华贸一楼 华韡华 黄彦 胡尹萍 家作坊 姜波 金闪 康靖 黎薇 厉槟源 李燎 李永斌 马玉江 宋拓 孙原&彭禹 王硕 卫秉强 我们说要有空间就有了空间 无人生还小组 吴玉仁 姚薇 谢南星 张明信 张玥 赵半狄 赵赵 政纯办 周轶伦 庄辉

展览时间:2014年12月13日-2015年3月15日

展览地点:

1. 佩斯北京:

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

电话: +86 10 5978 9781

周二至周六, 10:00-18:00

2. 唐人当代艺术中心:

酒仙桥路798工厂2号入口前行300米

电话:+86 10 59789610

周二至周日,11:00-17:30

3. 常青画廊:

酒仙桥路2号北京798艺术区D区内

电话:+86 10 59789505

周二至周日,10:00 - 18:00

----------

佩斯北京将于2014年末推出第五届“北京之声”年度项目。作为佩斯北京的长期项目及标志性年度总结,“北京之声”旨在对艺术领域正在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艺术行动的现场给出客观呈现和冷静思考。延续往届“北京之声”所一贯追求的先锋性,以及偏重探讨作品、艺术家、观众之间的复杂关系的路线,今年佩斯北京以一种全力支持的态度介入艺术家孙原&彭禹和独立策展人崔灿灿共同策划的“不在图像中行动”大型展览中,将其2000平方米的空间全部开放给艺术行动的实验现场。届时在参与展览的全部34位艺术家中,将有23位艺术家在佩斯北京公开展示他们的实践和探索。

“不在图像中行动” 展览项目于2013年正式开始启动,经历了一年多的与艺术家的深度沟通和探讨,最终选定34位艺术家参展(包括两个艺术机构和三个艺术小组),并定于2014年12月13日在中国北京最重要的三家艺术机构:常青画廊、佩斯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同时开幕和呈现,展期至2015年3月15日,为期三个月。同时,展览开幕后将举办4场公共研讨和讲座,并在2015年5月出版展览画册与相关文献图录。

此次展览集中展现了在2008年之后,中国当代艺术所发生的一种新的艺术方式和方向,这种方式强调个体艺术家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全面实践,艺术实践不再以获得图像或是制造视觉化的物品为目的,而是在自我实践中强调生活本身的特殊方式和形态。它始终围绕个体自身的特殊需求而展开,抽身于艺术史博弈和普遍的日常经验之外,这种个体的“莫名”的需求以一种非常的应对方式回应现实,在回应和发生的过程中,不断的显现对艺术的出离态度和生活的诗学。或者说,这个展览本身所呈现的并非是固化的艺术作品,而是诸多的独特个体在生活中的种种行动,它的目的并不在于如何生产艺术品,而是选择何种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发生对生活的回应。

在当代艺术系统不断体制化的今天,这个展览所针对的是艺术沦为物品被交换的知识与经验,那种因明确的、有效的、实用的艺术流通渠道应运而生的艺术生产思路。此次展览即有别于带有明确交换性质的艺术展览的运作方式,又将资本系统重新运用于对于新的艺术方向的推动。一反常规的是,此次受邀参展的34位(组)艺术家的作品并不是为迎合此次活动而创作的,它自身在现实和生活中已经发生。这三个艺术空间中所展现的只是行动遗留的证据和标本,它最为生动的部分并不是在展厅,而是在艺术家的生活和现实之中,艺术家通过行动应对了自身的需求与困惑。策展人的大量工作是对“在社会中的特殊生活实践”的挖掘、甄别与指认,它更像是对艺术的拓展。艺术家的行动更像是生活中的异端,这种异端的生活是自在的,也充满冒险的快乐。

基于这些“作品”的特殊形态,策展人在展厅中设计了一个独特的交流线索,以艺术家的第一口吻讲述那些不可记录或是无需被视觉展示的行动和经历。诚然,这样一个展览对于策展人、艺术家、艺术机构而言都是一种尝试,它既不在历史的规律之中,也不以进入未来作为标准。它将艺术重新回到个体生活的行动与发生之中,难以被明确的归纳和划分,但这些“作品”至少符合一个基本的共识:不在图像中行动。

总有一种态度无法变成形式,但它却会在行动中不断的显现,在艺术已经不能提供任何新的创造的时候,生活也许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