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理查德·塔特尔个展:回赠

日期:
2019年3月16日 - 2019年6月16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9年3月16日
空间:
木木美术馆(798馆)(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中二街D-06栋)
艺术家:
理查德·塔特尔
策展人:
王宗孚

展览简介

木木美术馆很荣幸于2019年春季呈现“理查德·塔特尔:回赠”。这是著名艺术家、诗人理查德·塔特尔在中国的首个展览,由特邀策展人王宗孚策划。

一切皆在沉默之下[1]

北京对艺术家的重要性可以用他在这里驻留期间写下的一句诗概括:“这座首都依旧隐藏在清晰的视野之外”。

以此次展览为路径,观者得以踏上一场特殊的旅程,并在此领略构建了塔特尔创作实践的视觉语言与非视觉方法。此次由艺术家本人密切参与策划的展览以一百件作品概括了塔特尔长达五十年的创作生涯,聚焦于他“为生活而艺术”的追求、源自天赋和经验的表达风格和在关注现实的同时强调精神性的艺术语言与实践。

展览中的每个展厅分别对应了塔特尔不同时期、不同方向的探索和经历,在此,艺术家和策展人创造了一个“荚”系统作为此一百件作品的梳理线索:展览共设33个“荚”,每个“荚”内包含相互关联的三件作品。除过往创作外,观众还将看到一件为本次展览专门创作的大型装置、在北京驻留期间完成的诸多新作和一套包括了十本书的特别出版物。此外,艺术家绘制了一个特殊的符号,以此作为空间设计的概念蓝本。穿行于一个个“荚”所营造的小径之中,对观者来说,展览如同一件完整的作品。

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塔特尔的创作生涯伊始之时,他的作品便打破了雕塑、架上绘画、纸本画作和诗歌等不同媒介的传统定义,他同时也拒绝如极简主义或抽象风格这类艺术史的分类方法。以一种开明的视野与心胸,塔特尔摈除了材料之间高低的分野,他在脆弱的材料中发现张力,并改变了作品规模尺度与呈现环境之间的关系。自始至今,塔特尔持续地创作具有当代性的作品,同时不断超越此前的范式。1972年,当他的作品《金属线》在纽约贝蒂·帕森斯画廊展出时,一位观众向画廊主帕森斯问道,这件作品是否可以被认为属于极简主义。她不悦地答道:“让这些主义滚蛋吧!理查德·塔特尔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热爱新鲜的事物。”[2] 1975年,他的首个大型研究性个展在纽约惠特尼美术馆举办,艺术家再次在作品规模、创作方法和材料等方面拓展了艺术的定义,他本人在视觉或非视觉的艺术世界的研究探索也更进一步。这也是惠特尼美术馆有史以来最具挑衅性和争议性的展览之一,今天它已然具有了某种传奇色彩。[3]

从由一根极短的棉质晾衣绳(1.27 × 7.26 × 0.95厘米)和将其悬挂在墙上的三枚钉子组成的作品《第三条绳索》(1974),到泰特美术馆涡轮大厅委托创作的长达24米、高达12米的大型装置《我不知道,纤维之语的交织》(2014),塔特尔将如此规模的作品编织进展览环境,强调了作为场域的艺术和作为语境的艺术之间强大的相互联系。

本次木木美术馆的展览中亦有一件曾于1975年在惠特尼美术馆展出的作品——《字母》(“26个”系列,1967)。无论对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还是对美国极简主义艺术来说,这件作品都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折。根据艺术家的意愿,这件作品的展示形态将由美术馆工作人员决定,由此,作品得以在展期内不断变化,[4]艺术机构和观众也因此被赋予了参与制作和呈现这件作品的机会。

木木美术馆还将展出塔特尔另一件广为人知的作品《纸八边形》,这件作品最早曾在上世纪70年代展出,它拓宽了极简主义和特定场域艺术的边界。“八边形”这一系列作品最初所使用的材料是布,之后是纸,最后艺术家还使用了金属线。这种使材料不断轻量化却始终保持同一形状的创作持续了五年之久,展现了艺术家对切割几何形的爱好和对作品呈现环境的关注。这一系列作品的形态是对正方形的四角进行切割所得到的。[5]当作品被直接固定于展墙之时,墙面在轻薄的纸后若隐若现,展览空间得以与作品融为一体,这也成为了有关艺术与建筑如何交汇之尝试的早期案例。

《金属线》也艺术家的先期代表作之一。这是一系列根据美术馆内特定空间创作、每次呈现均不相同的作品。塔特尔形容其为“抓住了某种无法被重复的经验”。这件作品通常保持在塔特尔作品的惯常体量:艺术家将一根金属线的一端固定在墙面,然后沿着其轮廓在墙上画下一条相仿的线条。由此,艺术家在两条线之间构建起微妙的关联,创造了一种近乎虚幻的深度。更早前创作的一系列作品《线》(1990)采用了与此类似的方式,进而使作品与背景环境不分彼此。

在美术馆主展厅,塔特尔创作了一件与整个建筑空间展开对话的大型特定场域装置。另一组由艺术家专门为此次展览创作的陶瓷作品将分布于不同展厅中。

此外,艺术家还为本次展览设计了一套自成一体的出版物,包括一本大书和嵌入其中的十本小书。正如艺术家先前所设计制作的那些出版物一样,这套书亦介于艺术作品与书籍之间。可以说,展览及出版物作为尺度、材料、色彩和视觉构建方法在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所自然形成的结果,以非时间顺序的“荚”系统为观者提供了一种特别的研究路径。而以十本书为框架的书籍则游走于有关作品、展览和文本的历史之间,为观者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以更好地理解了作品的本质及影响。

关于艺术家

理查德·塔特尔于1941年生于美国新泽西,现工作和生活于缅因、新墨西哥和纽约。他的作品多被纳入全世界最重要的私人和公共收藏之中。其近期回顾展陆续在旧金山现代艺术美术馆、惠特尼美国艺术美术馆、芝加哥当代艺术美术馆、洛杉矶当代艺术美术馆和伦敦白教堂艺术中心展出。他的其他成就包括泰特现代美术馆涡轮大厅的大型委托创作、威尼斯双年展(1976、1997、2001)、卡塞尔文献展(1972、1977、1987)和参展惠特尼双年展(1977、1987、2000)的参展经历等。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