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丝路国际

日期:
2016年3月4日 - 2016年3月31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6年3月4日
空间: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市鼓楼区虎踞北路15号)

展览简介

从艺术世界“外包|内销”的历史现实,到由其制造的各种针锋相对的主体实践在当下的凸显,“AMNUA国际计划”继续尝试在急迫的现实语境下,讨论当下艺术实践中的操作和意识症候,将于2016年3月推出该系列计划的第二回《SILK ROAD INTERNATIONAL丝路国际》。以展览为基础环节的这一回合的项目,将汇集和持续展开近四十个艺术家、组织、集体、项目以及其他各种“作者”实践的研究和活动。

在每一次展览结束后,无论是被送回仓储、画廊、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私人或者其他公共收藏,还是被送往下一站展览或者项目等等,参展者及其作品和艺术,在现实上,通常被迫或者自觉地再次回到国际艺术生产的流水线中流转。艺术世界继续有条不紊地生产运转,世界也在继续有条不紊地生产运转。一种协议,一种策略、实践和主义,也很快会协同对其批判和应对的另一种协议、策略、实践和主义,被双双输送进现实和文本的生产流水线(中国继续着其生产性存在,在西天和太平洋之间游离漂浮。就在此刻,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经悄然启动,同时涵盖了BAR和TPP的口岸,而人民币也成功被装入了“国际货币篮子”--“丝路国际”在当下沿着大陆和海洋被重新运作,“丝路国际”在运动。

意识到自身在经济系统框架中的位置和角色,艺术活动在微观上呈现出艺术家日益自觉的自我经济实践。其中,一方面是被迫(或者自觉)地融入由双年展、博览会、收藏、美术馆以及画廊等封闭循环的运转体制--卷入、参与、窥探、合谋和居心叵测“艺术世界”的系统之一中。或者是“以体制的方式批判和颠覆体制自身”?超级画廊跨国旗舰企业,以某种滞后于当代资本主义变异发展,却奇妙地同TPP精神(逾越和颠覆国家和民族主权边界和口岸的,以公司主体彻底取代国家和民族主体的资本运动精神)日益合拍地彰显。这也同样适用于描述全世界日益膨胀的博览会及双年展经济。甚至艺术家的个体实践也以“公司”或者“博览会”的形式运作,被赋予一种积极的国际样式主义的实践框架。另一方面,是努力游离于这个运转系统,以另类或者个体的方式实现某种经济循环,通常是极端个体的、补充的、微观运转的等等--一种艺术的微经济抵抗。

在宏观上,艺术经济和总体社会经济亦然相互“离岸”。这不仅是指一种相互的,表现在当代艺术生产和社会总体生产之间的,消费生产环节的游离--当代艺术的生产和消费日益沦落为一种过分精英和奢侈的经济,而且是指艺术经济和社会总体经济之间日益相互“离岸”植入,既成为各种切割不净的变异肿瘤,也提供了各种新经济体系的可能性。进一步的,艺术经济仅仅是重复反映了一个老生常谈的“生活模仿艺术”的问题吗?艺术对现实和生活的关系,或者,积极地来说,艺术对现实和生活的介入和干预,亦然如同二种经济协议体的关系一样,相互对抗渗透和“离岸”。

最终,不可避免的,经济学当然是政治经济学,我们最终将回到BAR、TPP以及CIPS之类的现实框架来溯源、计划和行动吗?

超越上述各个系统的对立经济口岸的“离岸”实践?“外包|内销”是应变之策略,而从宏观到微观的,对各种领域和层面的艺术口岸的“离岸”是进一步地游离之现状,也是孕育可能性之状态--朝向事件的临界点。这个过程就是盲目或自觉的偷渡。偷渡就是对不可能超越的边界的,主动式友好协议的执行,是对各种缘起于反垄断却沦为新垄断的谈判方式的鄙视。当不可预见的陈尸海滩图像导致了日常和谐世界的短暂失灵和短路,一种游离的生猛态势得以呈现。

运作这种偷渡的将是各种(国际)公司?尝试一种艺术(展览)生产的新方式,通过融会市场分析、产品研发、营销、推广以及扩大再生产的方式,通过协调执行,并重走当代的各种“丝路”版本,通过微“崛起”及微“文化艺术贸易友好协定”的谈判执行,来进行艺术(展览)生产?

“丝路国际”将呈现各种努力“离岸”的艺术政治经济学实践,无论它是以何种“公司”形式组织,无论它是艺术公司、艺术家、集体、组织、小组、替代性空间和机构、画廊、批判和写作者等等,也无论它是某种主义、美学、意识形态、作品、衍生品、用品、身体、美术馆、展览或者文本等等。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