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展览日期
2015年11月14日-2016年1月31日
星期三至星期日,上午10点至下午6点
中间美术馆,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中间建筑园区 邮编 100195
2015年11月14日,中间美术馆将隆重推出年度大展“颜料的演绎: 朱金石个展”。
此次展览,中间美术馆邀请了策展人兼华盛顿赫希洪美术馆馆长Melissa Chiu担纲策划。在为期三个月的展期中,将为观者呈现朱金石近三十年间的绘画及装置作品二十余件。
策展人与艺术家把美术馆的空间做为展览观念的基础,从三个层面使朱金石的作品在自身的厚度与展厅空间中重构。三层空间将呈现朱金石创作于八十年代初期的重要抽象绘画作品(1983-1986),这些被尘封了三十年的作品从未在公共空间与观众见面。它们是朱金石还未与西方形成直接交流时孤军奋战的最初成果,也是中国早期抽象艺术风格的见证。一层空间将呈现朱金石2005年至今的十件精选作品。朱金石作品中颜料的厚度、褶皱及对重力极限的挑战,是他个人在中国当代绘画产生巨变的这十年中的探索与回答。
策展人Melissa在二层空间中提出了一件作品的空间观念,强调绘画与建筑的关联,而非仅仅使绘画保留在墙面与观众的传统关系之中;随即,艺术家把一件作品的观念转换成为“一”的仪式。这种从重新定义绘画的观看方式、安置方式及创作方式出发的思考和尝试,折射出艺术家这些年来在空间、材料、媒介中的游刃有余。并非立足于极简主义的简约的呈现方式,更显现出雄壮有力、气魄如虹的艺术创作本身的魅力。
朱金石的抽象作品汲取了中西方传统,在当代语境中生发,不局于某种文化体系不囿于国别地域。他作品内部的中国传统渊源显而易见,但立足于艺术当代主义的思考,使他历经四十余载砥砺后,举重若轻地将抽象绘画的当代性与传统因素相得益彰地融合,这在抽象艺术史中都将是一种独到的延伸和拓展。
朱金石
1954年生于北京,是中国抽象艺术和装置艺术最早的实践者。80年代初开始抽象绘画创作。1986年移居柏林,后又转入行为、装置、文字等艺术实验。1994年之后往返柏林与北京之间。2010年后生活工作于北京。朱金石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重要展览,诸如 《朱金石特别项目:船》(2015),艺术门,中国 香港;《朱金石:简易》(2014),艺术门,新加坡;《厚绘画:Jean Fautrier,Franz West,朱金石》(2014),Luxembourg & Dayan画廊,美国 纽约;《厚绘画》(2013) ,艺术门,中国 香港;Gravity to Balance Violence (2012), Blum & Poe, 美国 洛山矶;《权力与江山》(2008),阿拉里奥画廊,中国 北京;《定向:第四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1995),土尔其 伊斯坦布尔;《方阵》(1990),DAAD 画廊,德国 柏林;《第一届星星美展》(1979),北京北海公园画舫斋,中国 北京。他的作品见藏于众多国际公共机构及私人收藏。
招颖思(Melissa Chiu)博士
现任为美国史密森尼学会下的赫希洪博物馆及雕塑花园馆长。她曾是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馆长。身为亚洲当代艺术的权威,招博士在亚洲协会美术馆领导推动了多项重要的计划方案,包括建立个能与洛克菲勒收藏之传统亚洲艺术相辅相成的当代艺术收藏。招博士目前已策展过超过三十项的国际艺术展览。除了曾担任美术馆馆长委员会 (2008–2012) 与美国博物馆协会 (2010–2013) 的一员,招博士也是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丶洛克菲勒主办的Bellagio创意艺术奖委员会等的会员。招博士也曾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丶哈佛丶哥伦比亚丶耶鲁大学汉其他美术馆及大学授课。
-----
中间美术馆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山文化创意大道的西端,其前身成立于2008年,2011年经北京市民政局注册为民营美术公益机构。
自2007年起,中间美术馆开始举办艺术展览与文化活动,至今已历经三个展馆。目前的展馆于201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整体建筑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恺和他的团队担当,室内设计由美国纽约奥布兰建筑事务所完成。三层展厅总面积2600平方米,配备专业美术馆软硬件设施,同时拥有艺术家工坊作为辅助设施配套使用。
自建馆以来,中间美术馆秉承作为公益美术馆的使命,兼顾学术质量与公益服务的双重性,努力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民营美术馆可持续运营模式。《艺术中间2012》、《新学院精神》系列展览、《徐冰:背后的故事研究展》等学术展览和系列展览,为中间美术馆建立了专业圈内的口碑;先后三届举办以“爱在蓝天下”、“天真者的艺术”为主题的自闭症儿童绘画作品展,《快乐的美术课——张杰的撕纸艺术》等关注创造力教育的公益性展览和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更为民众及家庭搭建起了走近艺术、走进美术馆的“桥梁”。
除展览活动外,中间美术馆在中国北京和美国缅因州设立了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以促进不同地域之间艺术家的广泛交流。2013年建成的中间微型美术馆是一个为收藏事件与关于事件的记忆而设计的实验空间,代表美术馆对未来展览方式的思考与实践。
中间美术馆寻求有效的艺术赞助/捐赠渠道,自由而稳健地发展,致力成为具有学术活力、高社会认可度的中国民营公益美术馆。通过有公信力的平台“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中间艺术专项基金”作为赞助途径,在第三方监督下,确保社会资金的透明公开。
媒体垂询:
梁爽 中间美术馆学术部主管 liangshuang@ioam.org.cn +86 13581812428
石炀 中间美术馆学术部 shiyang@ioam.org.cn +86 18601900209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