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云南的种子:云南艺术家群展

日期:
2011年3月25日 - 2011年4月23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1年3月25日
空间:
索卡艺术中心

展览简介

策展人: 陆蓉之

艺术家: 毛旭辉、张晓刚、金志强、胡晓刚、武俊、刘亚伟、普艳、苟贵品、陶发、李瑞

生命的注目

——云南当代艺术历史中的一种文化趋向

武 俊

1

“生命意识”,作为云南当代艺术历史中的一个重要定义,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云南青年艺术创作之中。

云南独特的地缘文化,给予这一批艺术青年(1977年以后进入艺术院校学习)最为直接的“自然” 与“生命”的感悟。他们历经四川阿坝草原、云南中甸、西双版纳、大理,最后停留在一个名叫圭山的“彝族”小山村,实际上是云南彝族的许多分支民族之一,它最有名的民族称谓是“撒尼族”,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一个最著名的美丽姑娘阿诗玛的艺术形象就诞生在这里。这是一个美丽纯朴的地方。艺术青年们注视的目光,穿过红土、石屋、羊群,与遥远的西方早期现代主义绘画相撞,闯入心灵深处的还有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和诗歌以及南美大陆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在这里,他们摆脱了生存压抑的城市环境,在与自然的对视中,找到生命存在的乌托邦。

2

80年代中期,毛旭辉、张晓刚、潘德海和叶永青等组织了“新具象画展”和“西南艺术群体”。他们开始展示自己对于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尼采、萨特、弗罗伊德关于“生命”与“存在”和“潜意识”的哲学,宣扬人性的解放,与自然和大地的亲密接触,尊重个体生存的真实感觉,向往自由的表现。“新具象作为生命的具象图示,它将忠实地回到心灵深处,回到生命的本原,在那既是本原又是对象的世界里自在自为,宇宙性的扩大自我,寻求‘人’的复现,关照‘人’的问题,将艺术带进生命的每一角落和盲点。新具像成了对心灵和生命的承诺。”(毛旭辉:《生命具像图式的呈现和超越》)

毛旭辉的《红色体积》和《红色人体》系列,充满了表现的张力和生命的渲泄。造型夸张变异,向四处伸展的躯体铺满整个画面。张晓刚的《幽灵》系列以扭曲怪异的形象符号,表达了生与死之间生命的脆弱和无望。叶永青的作品表现了个体生存中的矛盾,忧郁的诗意和超现实的图景显示了生命的浪漫叙述。潘德海是从土林的抽象表现,进入到“苞米”的符号系统中,那些扭结而弥漫于整个画面的颗粒与民间面具符号的重合,肢体、器官的分解,表现生命的多重侧面,使内在真实上升为表意的符号,强调了茂盛滋长的生命幻像。

重要的是,这一代艺术家对于“生命意识”的理解,还在于他们从此建立了自我的独立生长性。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在与国际国内的艺术文化交汇中,有着始终的个人坚持。或许,他们每一个阶段的创作都不再是主流或潮流,作为云南当代艺术的先驱者,毛旭辉、张晓刚、叶永青、潘德海等人所构建的自己的个人艺术历史,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旭辉数十年中一直坚守在云南,每个时期的创作都紧密联系着艺术家的生存感受和生命意识,近年来的每一次个人展览都在表明他的个人历史的丰富变化。张晓刚在他的最新的创作中,表现了他一贯的“内视幻想型”的艺术基调,从极端的个人角度去切入社会的文化,深入具体地表达出自己所感兴趣的、熟知的生活角落,让我们看到了他更加个人化的生命记忆的痕迹。叶永青在最近的10余年里,从他以前作品的里面象碎片一样丰富的符号中,抽取了一个和自己的个人生命形态最为相似的“鸟”的符号,独立呈现于画面。将随意和涂鸦的符号痕迹,用最客观和准确的手法复制出来,表达了在当下独特的内在心像。潘德海近年来的作品主要是“后胖”和“劳动者”系列,延续一直以来的“颗粒”符号,色彩更加民间化,题材的选取强调叙述性,少年时的连环图书、故事片和记录片都成为作品的讲述主题。

云南当代艺术最原初的创作对于生命意志的尊重与表达,确立了以后的发展方向。“个人性”而非“潮流性”的生长,成为后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云南艺术家的重要特征,其中如唐志冈、刘建华、李季、曾浩、何云昌、朱发东、孙国娟等。他们在建立自己的个性化语言表达系统的信念下,凸现出来就是在个人历史和经验基础上的个体创造,充分尊重生命的直觉体验。2000年之后,由于“创库”等众多新艺术空间的建立,新一代的艺术家以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面貌,为云南当代艺术构建出一个延绵不绝、持续发展的艺术生态。

3

追寻云南当代艺术的“生命性”和“自然性”的形成,我们还要看到云南本土文化传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极其尊重所形成的文化和心理,是数千年来在云南古老高原上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积淀。我们的文化与所生存的这块高原土地血肉相关的联系,便由于这块土地所独有的历史或地理状况决定了一切。古来,云南便是多民族杂居之地,开拓者或被流放者所带来的汉文化与本土民族民间文化形成冲突,并相互异化,相互交溶。云南在“传统”意识方面的模糊,在艺术文化中表现最多的是对这块土地最直观的情感。对生命秘密的探索和对生命本源的追寻一直贯穿云南艺术的起始发展,对生命意志的表达从一而终。云南的民族民间艺术如青铜器、崖画、壁画、象形文字、纸马、雕刻等,拥有着显著而强烈的生命文化特征,面对这样的艺术更需用自然的身体和内在的心灵去慢慢体验,远古以来的滇艺术家把对生命体验的过程完全表达在人与自然、人与神灵的对话中。

在源远流长的“地域型态”的影响下,云南的当代艺术文化显示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内核:生命意志和人文热情。

4

“云南的种子”,是今天的当代艺术创作在面对区域性文化命题的集中展示。参加展览的大多数作品描绘的是自然、风景的内容,尤其是以圭山为创作主题,这里面包涵了对于云南当代艺术历史和传统的延续和拓展。参加展览的艺术家的年龄跨度很大,从50年代到8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在他们的创作中,蕴含了更为显著的对于生命和自然的关注,执着于个体精神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保持着对直觉、情感、梦幻、潜意识等主观体验的深度。

毛旭辉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不管间隔的时间有多长,他一直与圭山保持着紧密联系,自然的符号总会出现在作品中。近期的创作,运用了点彩的技法,稀薄透明的色彩,使笔下的山川、植物、玉米草垛、撒尼少女,闪现出灿烂夺目的光彩。作品《红树》中的那一棵大树,根深叶茂,流露出艺术家的宽广的艺术胸怀和文化理想。受“新具像”绘画的影响,武俊在9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当代艺术的创作。目前的作品中,不管是城市中漂浮的女性人体还是近距离注视的山村里的牛、羊、狗、鸡等,追求的是对于生命与存在的一种浪漫表达。

作为云南当代艺术最年轻的创作力量,一批八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在年轻艺术家的身上,没有任何即定传统的束缚,他们一接触到艺术创作,便接受了许多现代主义的艺术思想。他们大多来自乡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野性与土地的特质,目光敏锐,充满幻想,有着在艺术语言表达上的自由和创造。李瑞是来自滇东南的哈尼族青年,就像他的故乡红河元阳梯田一样,他特别喜欢表现一种宽广而秀丽的山野景致,李瑞在他的画面中,应用了许多实验性的技法,营造了一个个遍布光斑、密云交织的旷野空间,散置于画面中的白色小人和一些无法辨识文字组成的小方块,似乎是他在面对自然的自言自语。陶发是苗族,这个民族的青年男女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唱的情歌往往是头顶头的喃喃细语,他的作品常常是饮酒之后的舒缓宣泄,触摸心灵深处的呼唤,画面中的符号就像舒缓山野中神秘的自然密码。荀贵品自小生长于田间地头,他的绘画视角便直接投向了广阔的土地,遍野生长的植物、花卉和漫步于山间的鸡都成为他最喜爱描绘的对象,带有表现性与影像感的结合,是他善于表现的绘画语言。普燕的作品,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童真的视觉,几何色块的组合构成了抒情的画面,复杂的形块切割和明快的色彩,凸显了画面丰富的层次感。羊的黑白符号,表现了女性艺术家常常带有的生命温情。

昆明的创库艺术小区有一批5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几十年坚持艺术创作,常年保持着对于绘画传统的钟爱。现实主义的艺术观,曾经伴随了他们最为宝贵的人生岁月,面对自然的写生作画,已经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发展的当代艺术潮流中,他们也在拓展自己的艺术观念和深化绘画语言。刘亚伟、金志强、胡晓钢等就是代表。刘亚伟的小尺寸油画,表现了过去年代的人物故事与诸多生活场景,这种日记一般的描述,带给我们对于往昔岁月最温馨的记忆。金志强坚持着自己朴素的绘画语言,稚拙的线条与微妙的灰色调,描绘出圭山以及那些在城市化边缘不断变化的小镇景观,表现了自己切身感受到的情感色彩。胡晓钢的作品在精细刻画的乡村小景中,描绘一些具有现代生活意味的粉红围墙,或者是在很强烈的主观色彩的山村房屋加上诸如“生男生女都一样”这样的符号标志,注入了新的生活气息。

5

由此看,我们或许要透过整体的中国当代艺术体系以及80年代以来建立的云南当代艺术历史。甚至要穿越云南所具有的人文、历史和地理的影响,从而确定——对于生命的尊重与关注,意味着独立,一种个人精神的自立。它带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度,强调人文,重视自己内心的体验,关注人类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在的精神。

云南当代艺术的发展,表现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区域性生长的重要性,它为一种“中心”化的艺术版图,提供了更具鲜明特色的原创根源和生命源泉,彰显多元文化的真正意义。

2011年2月于昆明云艺苑

前言

新的一年,在春暖花开的北纬23度台湾,我们迎来了同纬度那端的好友们,由毛旭辉老师带头的十位云南艺术家,他们分别是毛旭辉、张晓刚、刘亚伟、武俊、胡晓钢、金志强、李瑞、陶发、普艳、荀贵品。这十位艺术家代表西南艺术研究群体在中国当代标志的三个重要艺术里程碑:清新而质朴的风景流派,长远而延续的世代传承,以及坚定而热情的活动能量。

西南艺术研究群体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毛旭辉与张晓刚在80年代带领的新具像运动后,中国艺术史因而开启新篇章,这30年间在世界上发光发热。而其中难能可贵的是毛旭辉一直扎根于昆明,并与50年代的这群艺术家刘亚伟、武俊、胡晓钢、金志强根基于家乡的土地。他们走过图像式的绘画后,将对风景写生的情感,转换到画布上,此风格清新不腻,坚稳不矫饰,直接而纯朴。冥冥中,这也与近几年中国当代在心境表达的改变相符,从具象的欣赏转变到对风景的寄托,这点符合中国传统对山水的寄托,也是现在中国当代将从具象走到风景的一种转变。

在风景流派的确定之下,这群前辈艺术家还尽心于更令人推崇的工作,便是他们对新生代的艺术家提拔,让西南艺术研究群体在中国当代艺术圈中更显团结且坚定。因此此次展览中,我们也呈现了四位新生代艺术家李瑞、普艳、陶发与荀贵品的作品,他们在风景这派中各自独立发展出不同的风格,面对同样的土地,却有相当不同却精彩的诠释,这点让人见到西南艺术家高度的创作能量,非常值得推荐。

西南艺术研究群体在毛旭辉的带领下,展现高度的活动力,他们群体向外展览,足迹踏遍了北京、上海、南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而这次,初到宝岛,索卡艺术中心很荣幸可以成为西南艺术研究群体在台湾落脚的画廊,这不仅是第一次西南艺术在台湾的展现,也是宣誓着中国当代艺术将近入一个新阶段的风格运动,索卡依旧秉持着推荐好作品与引领潮流的方向,希望收藏家与艺术爱好朋友都能前来观赏,一同共襄盛举这难得的艺术飨宴。

笔于初春北京

萧富元

索卡艺术中心董事长

2011.03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