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香港,2015年12月22日—立木画廊隆重呈献驻纽约艺术家Tony Oursler个展《PriV%te》,展出其多媒体墙面雕塑作品,本次个展也是艺术家与画廊合作的第六次个展。展览将呈现一系装置于铝板下的多彩动画显示屏。展览的主题与面部识别技术被广泛使用的现象相关,这些嵌于墙面的脸型面Ĥ56;Ş13;置,体现了真实人类的面部特征与机器识别这些特征所需的计算机算法两者之间的微妙平衡。这些作品延续了Oursler长期以来针对文化身份与科技议题的创作,更特别关注大数据和监视软件的衍生。
数字媒体正不断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Oursler对科技在人类行为中扮演的角色所展开的长期研究在当今社会中也变得日益尖锐。在该系列的全新作品中,艺术家尤其热衷于脸部识别技术的不同分支,这一技术愈发普遍地使用于公共、私人以及政府部门中用以追踪和识别面;部;特征,从而让计算机第一次获得自己看待我们的“视野”。Oursler与科技之间不和谐的关系蕴含在这些牵涉到监视和各种数据追踪的“数据肖像”之中。这些作品似乎也在注视着观众,引发更广泛的关于“谁在看谁”的文化问题。
受到当今社交媒体以及各类公共和私人企业使用的面部识别技术和算法的启发,Oursler采用由几何图案、散乱的数据点以及不同注册节点集合而成的网状结构来组成每一件作品。Oursler结合了计算机蚀刻版画以代表测绘技术和在面部识别技术中必不可少的基线特征。这些各不相同的图案由3402;6415;家在网络上搜集而来,引用了当今“大数据”技术处理、分类及聚合个体的方法。面部识别技术将很快与我们所有人的生物统计数据、消费模式以及各类信息联系起来,而艺术家将这一切的总和视为人类新的肖像。
作为自80年代以来新媒体艺术的先锋人物,Oursler在加州艺术学院John Baldessari的指导下发展出他早期的艺术实践,并建立了与包括Mike Kelley、John Miller以及Jim Shaw在内多位校友的长久关系。这样的大环境鼓励Oursler在创作中跳脱出传统的媒介结构,在绘画、雕塑、影像、装置、表演、语言、音乐和声音之间进行实564;615;的交叉运用。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