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策展人:顾耀峰、刘彭生
参展艺术家:郭辉、籍洪达、李嘉儒、李夏夏、李翔峰、杨新收
上世纪80年代中叶在中国艺术界发生的“85思潮”,是国门打开后一次重要的思想、艺术运动。那一时段至今仍在文学、辨析、艺术等各领域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这其中也包括当代水墨界。
以当时出场的艺术家作为第一代,粗略地划分,1985年(后)出生的艺术家即是第三代艺术家。这一群体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教育背景有着极强的一致性:都受过完整系统的艺术教育、出道时正赶上中国艺术品的消费时代。离85思潮过去已将近30年,对相似背景下的群体进行研究而对个体差异进行跟踪分析,是当下有现实意义的一项工作,而个体差异与背景一致之间的对撞,尤其显得有趣而独特,“85后新样本”的总体命名,即来源于此。
2014年6月6日在颐和悦馆•莱维艺术空间开幕的“85后水墨派”,即是这项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也是这项工作的一个起步。本次展览展出6名艺术家郭辉、籍洪达、李嘉儒、李夏夏、李翔峰、杨新收(按姓氏音序排列)的作品共30余幅。
水墨所包含的概念在今天是多元化的,本次展览集中在水墨里的工笔这一块。与比他们年长的成名工笔画艺术家或传统功力深厚或革新观念有力等特点不同的是,本次展览的艺术家作品均介于“传统”和“实验”之间,显得他们整体上稳健而成熟。从笔触的表达上,他们都是传统的,守正不侵邪;从表达内容的方式上,他们又是当代的,鲜活不泥古。而在个体的艺术呈现上,又有各自的特点:郭辉的人文、籍洪达的今禅、李嘉儒的粉金、李夏夏的纤雅、李翔峰的情怀、杨新收的奇丽,均有着样本价值,无法将他们以一个统一的名词概括,但又无法将他们割裂。
在今天,以年代作为派别的划分,意味着的是不再对“好”或者“坏”作出定义或判断——因为事实上已有判断,在策展人顾耀峰看来,这个展览、甚至也包括以后进行的一系列展览,用这种命名法,意味着的是做“一群艺术家的希望”,它之所以成立,是在于这些艺术家的活跃度和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一言以蔽之:活力,是这类命名法的重中之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列展虽然命名为“85后”,即以85年及以后出生的艺术家为主,但并不排斥纳入在85年之前但背景相近的年轻艺术家,“85后”是具有一定开放性的概念。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