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庄辉:祁连山系

日期:
2017年3月18日 - 2017年4月30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7年3月18日 14:00
空间:
常青画廊
艺术家:
庄辉
策展人:
秦思源

展览简介

策展人:秦思源

开幕式:2017 年 3 月 18 日

展期至:2017 年 4 月 30 日

常青画廊很高兴将首次在北京空间推出艺术家庄辉的个展,此次展览由秦思源担任策展人。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文人和画家隐入山中以躲避乱世纷扰的传统。由于这样的乱世在中国历史上数不胜 数,山水画也就成为中国文化里最重要也是历史最 悠久的艺术形式之一。对庄辉来说,处于自然之中 就意味着处于社会之外,这让他能够思考一些比人类更久远、更广博的东西;而远离日常生活的繁琐 世俗对于他触碰到比过往创作主题更为根本的事物尤为重要。为此,庄辉旅至在玉门伴随他长大的群 山——祁连山脉。

几乎所有在此次“庄辉·祁连山系”中展出的作品 都是他于 2014 至 2016 年间拜访祁连山时创作的。常青画廊主展厅的作品可以理解为他在山间游历的 缩影。《祁连山 03》(2011-2016)包含了他在该地区拍摄的数千张照片,每张都被压缩至只有几 个像素大小,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段时间的蒙太奇, 一种到目前为止整个项目的视觉呈现。与上述压缩的抽象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祁连山 08》(2014), 该作品由 7 个屏幕组成,每个屏幕都播放着庄辉放 置于山区各处的小型红外线感应摄像机拍摄的片段, 这些摄像机在山中一放就是 2 个多月之久,只有周 围出现动静的时候才被激活。在白天,激活运动传 感器的动物隐没于随天气变化的山区景观之下,你很难看见。但到了晚上,这些动物似乎主导了夜视 镜下的鬼魅风景,暗示着另外一个世界的存在。在 《祁连山—11》(2015)的 30 张照片中,各种色 彩艳丽的单色天空映衬着山顶的轮廓线。30 张图像 里天空非自然的颜色都经过艺术家精心挑选,以便突出被拍摄景观独特的质感与色彩,在艺术家与自 然之间创造出一种互为补充的碰撞。在这些看似完全不同的元素中,矗立着一块孤立的岩石——《祁 连山—12》(2016):一块出奇光滑的砾岩在孔 中喷出蒸汽,宛如一出自然现象的模仿秀。

画廊的二楼被两件视频作品占据。它们展示了庄辉 “摹写自然”或“直描自然”的过程。视频里,艺 术家背对镜头,一个视频拍摄于夏天,另一个拍摄于冬天。在中国艺术史上,自然一直是艺术家们主 要的描绘对象,但中国艺术家从来不直接摹写自然。 庄辉的绘画行为强调了他作为一名创作当代艺术的 中国艺术家所必然面临的困境。一方面,他想与童 年时代的风景建立联系,以此感受东方理念中作为 艺术家的真正意义。但另一方面,这种艺术传统已 沉睡百年,深埋于多年文化交换的复杂历史之下。

在画廊顶层,庄辉向该地区奇特的本地文化做了一 次颇为私人性质的致意。在他拜访过的庙宇的壁画 中,人与山都是按照同等尺寸表现的。人像坐在椅 子上一样跨骑于山间,或是像在清晨起床一般从山 中显现。祁连山区的人与风景之间的共生关系已经 融合到难分彼此的程度——人已经成为山的一部分。 庄辉用色粉笔在手工纸上绘制的图像中,艺术家本 人的肖像也进入构图,仿佛他幼年时的梦想成为了 现实。

“庄辉·祁连山”仅是艺术家实现关于山水风景的 长期艺术计划的第一步。通过四年对祁连山地区的 观察与体验,庄辉逐渐与这片在文化上哺育他,并在他的意识中沉睡多年的土地建立起了某种个人关 系。

庄辉于1963年生于甘肃省玉门县。他在十三岁时离开家乡并开 始在洛阳自学绘画。1979年高中毕业后,他进入洛阳第一国营 拖拉机械厂成为了一名工人。在那期间,他通过游历走访四方, 亲身经历了第一手有关正在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中的多种 面状。1992年,庄辉组织完成了第一次也是重大的公共艺术活 动《为人民服务》。1995年,庄辉在他所在的地区开始了一系 列针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根源的探究,最初是作品《一个和三 十个》以及最有名的那组容纳了近百人自画像的系列照片,包 括了军营部队、农庄,亦或医院等全部工作部门。庄辉也不断 延伸拓展着他对于中国社会转型的检验,并转向有关社会政治 问题的更大层面,譬如作品《东经109.88,北纬31.09》,还 有他关于纪录自身随性而非常规生活的摄影作品《十年》。2000年后,庄辉继续创作一系列雕塑、装置,例如作品《茶山 镇》与《带钢车间》,来影射中国经济发展的不良面。2006年, 庄辉开始同旦儿合作,一起发起了包括“玉门计划”在内数个 艺术项目;作品玉门是他们在家乡当地开设了一个照相馆,由 此创作了在一个衰退城市中居民的社会肖像。庄辉开始定期走 访祁连山脉,并于2014年基于他与当地景观所发生的关联开始 创作新作,将其发展成为一个长期项目。

在他繁碌、丰富的艺术生涯中,庄辉参与了多数重要展览,其 中包括:2015年,西安美术馆;2014年,常青画廊(北京); 2014年,德国弗柯望博物馆(波恩);2012年上海双年展,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1年,北京今日美术馆;2010年雅 加达余德耀美术馆;2009年,盐湖艺术中心(美国,犹他州); 2008年,格罗宁根博物馆(荷兰);2007年,利物浦,泰特 美术馆;2007年,常青画廊(穆林,法国);2006年,常青 画廊(圣吉米那诺,意大利);2005年,德国柏林,世界文化 宫;2005年,伯尔尼美术馆(瑞士);2004年,法国里昂科 特迪瓦当代艺术博物馆;2003年蓬皮杜艺术中心;2002年 Deichtorhallen ( 德 国 , 汉 堡 ) ; 2001 年 , 巴 塞 尔 Beyeler艺术博物馆;1999年,根特艺术中心(比利时)。他 也于1999年参加了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