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观道”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燃点中国当代艺术项目之三)

日期:
2013年12月26日 - 2014年1月10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3年12月26日 15:30
空间:
505艺术创意库
策展人:
栗宪庭

展览简介

“澄怀观道”-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是著名美籍艺术家、国际策展人、甘一飞教授继2011年“燃点”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及2012年“溯源之旅”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之后,在西昌策划的第三个当代艺术展,本次邀请展由西昌淡堂今日艺术馆主办,将于2013年12月26日在西昌505艺术创意库正式开幕。 展览之前,参展艺术家们将在大凉山进行为期十天与之相关的采风和现场创作活动。

本次展览活动的艺术家,批评家阵容强势。由栗宪庭担任学术主持,吴鸿、沈揆一、黄宗贤担任特邀评论。参展艺术家有陈丹青、高小华、何多苓、马一平、庞茂琨、秦明等在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家。他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伤痕”、“乡土”、“文化寻根”“诗性伤感”等艺术风潮拨正了中国艺术的走向,并以表现藏区和大凉山为主题的精典之作而奠定他们在艺术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也随即引发了后来的中国波澜壮阔的现当代艺术大潮,为中国艺术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传承艺术薪火,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当代中国艺术节极具实力和活力的国内外著名的中青年艺术家,他们是:曹辉、甘一飞、胡峻涤、韩忠、廖新松、 廖真武、呂建国、梅十方、邱光平、田卫平、 翁凯旋、王龙生、王念东、杨鸿、徐泽、幸代远、曾妮、曾杨、赵晓东、左映雪、郑左、朱沙、赵洋。

今天,这些大师级的艺术家携手后起的中青年艺术家一道重返大凉山,继续艺术的探途问道:是继续未尽的“文化寻根”之旅? 还是以此作为观照的基点, 去湹清、质疑中国当代艺术核心价值之所在?把对“人”的思考和关注放到一个全新的语境,其方式和过程、乃至结果又如何作艺术的呈现?当代艺术能否一如既往地在中国文化发展的转型过程中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果能,它又将如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对这些话题的讨论,恰恰是发起本次活动的初衷。在这里,前辈和晚辈、国内和海外艺术家济济一堂,应该是一个传承艺术薪火、碰撞思想火花、思考艺术新的可能性的极好机会。在这里,大凉山独特的原生态人文景观提供一个能给艺术家们连接地气的极好机会和场景,一个重新审视中国当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关系的参照系。通过这次活动,期待艺术家坦荡地面对自然、面对自我、澄明心境,一起问道中国当代艺术新的座标和可能。

2013年12月3日中国嫦娥三号卫星刚刚在西昌发射成功,成为举世的焦点。我们也期望,这次国内外著名艺术家们的西昌的艺术活动和“澄怀观道”-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也犹如这颗探险之星,去探索这无垠的艺术未知。

参展艺术家:陈丹青、 高小华、何多苓、马一平、 庞茂昆、秦明、曹辉、甘一飞、胡峻涤、韩忠、廖新松、廖真武、呂建国、梅十方、邱光平、田卫平、翁凯旋、王龙生、王念东、杨鸿、徐泽、幸代远、曾妮、曾杨、赵晓东、左映雪、郑左、朱沙、赵洋、李新建、孟涛、魏山人、谢小蕊、陈长流、刘童成、韩东明

“澄怀观道”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主题阐述

文/甘一飞

“澄怀观道”,语出六朝山水大师宗炳,意为澄澈心境、体察宇宙、自然、生命之本体,以求艺术主客体的高度和谐。今借用此题为本展主旨,试图古题新解、借题发挥,在浮燥急功的当下,秉持清醒头脑,纯净心胸,持续追溯艺术精神之本真。

  当下中国,物质文明已达到相当的高度,社会文化也逐渐由单极的体系步入多元的型态。然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谐调的关系,使物欲和权力对人性的异化正成为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障碍,也形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继续前行的瓶颈。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至今,虽然已有空前的规模和可观的成就,但面临来自体制和市场的侵挠,艺术的社会功能正被消解,艺术家的独立精神正被削弱。如何让艺术回归本体,直抵生命问题、文化问题的终极核心,似乎正是当代艺术家们面临的课题。本次活动也正是为突破这种困境所作出的尝试。

  “澄怀观道”当代艺术邀请展暨艺术活动是继上兩次“燃点”展和“溯源之旅”展以及相关艺术活动的基础上,对艺术本体与社会文化关系以及意义的梳理和艺术自由精神的持续追溯。参加这次活动的艺术家中,不少是在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超重量级的艺术家。他们中不少人就是以表现藏区和大凉山为主题的艺术精典之作而奠定他们在艺术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成为耀眼的艺术明星。正是这批艺术家,自上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以降,校正了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开启了后来层浪迭起的艺术新潮,让中国艺术步入良性发展之途。因此,每当我们梳理中国近40年的艺术发展轨迹时,我们将无法绕过对诸如“伤痕”、“乡土风、生活流、文化寻根”、“诗性伤感”…… 等艺术潮流的研究和关注。如果忽略这些艺术潮流所起到的历史作用的话,我们将无从讨论今天风起云涌的中国当代艺术,因为这些当年叱咤风云的艺术家至今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凡的影响力。他们构建的每一个历史结点都将中国艺术从过去导向现在、并指向未来。陈丹青、何多苓、程丛林、高小华、罗中立、尚杨、秦明、庞茂昆……等艺术家正是上述艺术潮流的领军人物。他们作品中对“人”、对“生命”的关注和呈现的生命激情,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应该是中国艺术价值的核心。如果说,当年的乡土寻根是对文化专制体制的拨反,那三十多年后,在中国社会文化步向多元、文化语境已经改变的当下,中国当代艺术是否面对三十年前同样的问题、还是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或是其它? 今天,这些大师级的艺术家携手后起的中青年艺术家一道重返大凉山,继续艺术的探途问道,是继续未尽的“文化寻根”之旅,还是以此作为观照的基点, 去湹清、质疑中国当代艺术核心价值之所在?把对“人”的思考和关注放到一个全新的语境,其方式和过程、乃至结果又如何作艺术的呈现?当代艺术能否一如既往地在中国文化发展的转型过程中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果能,它又将如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对这些话题的讨论,恰恰是我们发起本次活动的初衷。在这里,前辈和晚辈、国内和海外艺术家济济一堂,应该是一个传承艺术薪火、碰撞思想火花、思考艺术新的可能性的极好机会。

  在这里,大凉山独特的原生态人文景观应该可以提供我们一个能给艺术家们连接地气的极好机会和场景,一个重新审视中国当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关系的参照系。早在首届“燃点”展时,我们就主张艺术性、观念性和当代性作有机地融合,力图使传统的艺术语言与艺术的当代语境自然地对接,让艺术真正能为中国社会文化的建设产生积极的意义。今天,我们汇集众多有着“凉山情结”的艺术家们重访大凉山,坦荡地面对自然、面对自我、澄明心境,一起问道中国当代艺术新的座标和可能。

  如果说,历史是由很多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因缘际会所构成,这些历史的因缘际会曾经谱写了不少中国艺术史上重要的章节,那么,今天我们汇聚于斯,我们又将如何撰写新的篇章,图谋何种艺术的探险之旅? 答案似乎应在艺术家与社会、与自然、与自我、与生命激情的冲撞、对接、寻觅之中。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