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物相:郑孟梅个展

日期:
2020年6月3日 - 2020年6月14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20年6月3日
空间:
深圳美术馆(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公园内)
艺术家:
郑孟梅
策展人:
郭赟

展览简介

物相——评郑孟梅的艺术

在日益显著异化的现代社会,对物、意识及存在三者之间交互关系的判断基于其本身的巨大变化需要跳出既有认知去重新考量。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存在基于先验性的或者既有的认知经验。但人和意识的物化以及社会的异化重建了旧有秩序,感知与真实之间日益产生巨大差异,当代艺术很多时候正是基于这种差异追问表象背后的真实或者挑战并解构固有的认知经验。郑孟梅的作品正是基于感知与真实之间差异的探讨。

郑孟梅学生时代在湖北美院接受传统学院绘画训练,但内心却从未循规蹈矩地恪守学院教条,早期的创作因之偏向表现性,这多少与学院传统相悖,却也为后来独辟蹊径的艺术创作埋下了伏笔。毕业后来到深圳从事设计教学工作,曾一度徘徊在放弃艺术创作的边缘。但设计教学工作和生活也在不断激发内心创作的热情和灵感,所以几乎是带有宿命感地成为了职业艺术家。期间赴加拿大生活几年后却最终放弃移民,复归国内在北京与深圳两地工作生活。郑孟梅家庭之外的时间几乎都呆在工作室画画、创作,与外界交往甚寡,不过作品依然引起了很多重要艺术机构的关注,先后在元典美术馆与太和艺术空间举办了个展。在此期间,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范式,不再执着或者拘泥于架上绘画的表达,而是在一件作品中同时置入绘画、装置、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时,情感的出发点也日益从具体的个人情感表达转向隐喻性的个体或者群体情感的探讨。

从形式上看,郑孟梅的作品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系列:其一是绘画与空间构成的结合,作品《对视》、《真如》、《马斯洛空间》等;其二是现成实物与绘画的并置,如《一个螺钉的构成》;其三是对画布的破坏性痕迹与绘画的并置。就第一观感而言,郑孟梅的作品中大量使用蓝色与深灰色调,加之有序排列的几何形体给人以静谧且理性的形式感,但进入作品的真实语境,会发现表象之下其实隐藏着激烈的情感世界,包括艺术家给作品的命名,其实包含着艺术家对于生活与情感的隐喻。

构成系列很大程度上源于艺术家早年的教学生涯。郑孟梅早年在深圳高职院艺术学院教学设计构成,所以很自然地把设计构成理念融入到了绘画当中,画面乍看之下具有抽象感,实际则是表现构成的具象写实绘画。这种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图式在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颇有意味,如果关照抽象艺术的生成语境及其上下文关系,会发现艺术语言的生成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大环境的变化是引发艺术语言转向的根本原因。在工业革命背景下,构成主义成为彻底拥抱工业的典型性艺术流派,而构成主义对抽象艺术的生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西方抽象艺术的生成有其特定的社会与历史环境,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上下文关系则素有争议,甚至无法追本溯源地去关照艺术史之外的社会历史结构,所以中国抽象艺术要么脱于西方抽象,要么承袭传统笔墨,而二者均趋向于本质主义,缺乏历史语境。郑孟梅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抽象艺术的生成过程提供了第三种可能性的样本参照。郑孟梅早年活跃在深圳,而深圳作为全国知名的“设计之都”,其城市化发展进程既是中国大时代洪流中的典型缩影,也可以说是整个全球化语境中典型的后现代城市。后现代都市的表象之下,其所指是现代都市人情感的真实面——真实、时尚、具体,但是又荒诞、魔幻、抽象!身处其中的艺术家既有其具体情感,又有其冷漠而抽象的无意识面。郑孟梅作品中具象的写实传递着人性的温度,冷酷的蓝色与几何形体则暗示着冷峻的城市空间与情感,甚至也包括了时间,一种带有冷静色彩的时间描写。这种二元对立式的并置实际是一种直面冲突的实验。就语言学而言,该系列作品亦颇有意味。深圳是移民城市,很多艺术家从外地汇聚到深圳并在深圳扎根之后,不约而同地开始从原有的写实、表现或者传统画风转向了抽象表达,而郑孟梅该系列作品恰恰处于一种过渡性的中间地带,从中可以见出一个区域的语言学脉络,正如抽象绘画发轫之初至上主义画家所作的探索与尝试。

实物并置系列是郑孟梅最具个人语言特征的作品,通过把具体实物安置在画面,并用无限接近真实安置物的写实语言,描绘了一个或者多个足以以假乱真的“幻象”,借此把“真”与“幻”二者并置在同一画面中。这种真实物与绘画并置的手法衍生了三种不同的情感走向,一是绘画模仿了一种与真实在视觉上无限接近的情境;二是安置在平面上的现成品实物同样走向了对二维幻象的模仿;三是“真”与“幻”相互交错的“物相”,包括现成物与平面的冲突,既是视觉上的重构,也是情感上的重构。这种重构的物相基于模仿过程中的移情,指向的是一种隐秘的个人情感,这需要关照艺术家本人的情感历程。前文说过,艺术家曾经一度徘徊在放弃艺术的边缘,这主要源于女性家庭生活的压力,而这种情况在整个艺术史中女性艺术家群体身上屡见不鲜。当然,此处无意把郑孟梅的作品放入女性主义艺术中去讨论,虽然很多作品的确带有无意识的女性色彩,但是传递出来的情感其实不仅仅只是女性情感,而是现代社会中个体情感的共性。在作品《一枚螺钉的构成》中,钉入画面的螺钉突兀且让人不安,几乎能感受到尖锐的螺钉钉入画面的那种破坏性的刺痛感,正如路易斯·布尔乔亚的大蜘蛛那尖锐的腿一样。这种刺痛感同样发生在作品《别针的故事》中,如果说螺钉多少带有男性暗示的话,那么别针则显而易见地带有女性色彩。但这种痛感与不安一直贯穿了艺术家创作的始终,从《钉子的发家史》以及《一块铁片的臆想》等同系列作品均可见出这种情绪,暗示的是现代人微妙的个体情感空间,关照世界与周围幻境的状况。并置物既是艺术家生活的某种独白,也是现代人的共有情绪,突兀的螺丝钉、针扣、锈铁片等,无不传递着紧张、焦虑与不安等情绪。这些情绪均在真与幻、虚与实以及是与非之间切换。

郑孟梅的作品与物派及贫穷艺术有相似性,甚至对空间的觉悟以及把物体放到一个时间与空间的语境中去的做法,也与物派或者贫穷艺术有共通之处。物派艺术家高松次郎主张对亲眼见到的实物提出疑问,这几乎与郑孟梅的作品不谋而合。但是郑孟梅的作品其实更偏向于借用跟自身情感或者生活相关的人造物而非自然物表达自身的情感,是对情感的转化,并且带有显著的个人化情绪。这些情绪在裂痕系列中更加明显,但裂痕系列更加诗性化,是对不安、焦虑、恐惧、冲突、矛盾等复杂情绪的诗性表达。

对物与空间的探讨在进一步异化的现代社会中还将不断地深入,对于郑孟梅而言,把物相置于画面中,是通过物相隐喻内心情感,或者,也是一个解缚的过程,是一种对自身存在的反思或者认知的重构。

郭赟

2020年于深圳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