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策展人:鲁明军
参展艺术家:李维伊、沈莘、石佳韵、王芮、王新一、张佳星、钟云舒
此次的参展艺术家 王芮、王新一 利用界面式思维,杂合了他们日常经验中的图像,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学趣味。这些图像之间没有既定的观念框架和逻辑结构,而它们的组合即使基于某个经验的片段,也是将历史、现实、未来以及个体、群体粗暴地嫁接和压缩在一个戏剧化的平面时空中。
沈莘 的实践中虽然也融合了卡通、电视节目等流行文化的元素,但她的影像装置有一个相对明确的问题意识。这些问题意识可能来自社会新闻,也可能是历史事件,甚或是一个文学文本,但是,她都会由此引向自己的经验世界,透过审慎、成熟的影像装置语言,形成一种复调式的交叉叙事。
李维伊 的实践就是通过各种无聊且极具理性的游戏方式,呈现认知秩序内部的一种张力。我们固然可以将其视为网络时代图像的支配性及其不可靠性和不安全感,但同时,它也是人与图像,或者说是不同认知方式及其参数标准之间敌对关系的一种实验。
钟云舒 对新技术反应比较“迟钝”,她以材料及其物理属性的直觉为起点,根据既有的空间条件,在物与形式之间建立一个内在的力的衔续和通道。其中,渗透着她巧妙的辩证—反辩证的感知方式。
石佳韵 目前的实验与钟云舒的创作比较接近。她的绘画底本并不确定,有时是某个图像,有时是某个物,有时则完全是凭空想象,但她总会以一种比较克制和内敛的方式建立一个超出她经验层面的形式关系和视觉结构。可能更值得玩味的是画面中那些若隐若现的感性锋芒,这是一个释放感觉,同时也是一个持续判断、控制和调适感觉的过程。
张佳星 的创作,一方面大量援引艺术史上的经典资源,另一方面则通过肆意的母题改动和幽默诙谐的劣质拼贴传达一种时下流行的“恶搞趣味”和“贫穷美学”。
今天各式资源、资本与技术彼此相互渗透;它们非敌也非友,而更像是艺术家身体内部的细胞。而此时,问题也不再仅仅关乎"谁是主体",因为主体实际是技术、资本、和人的一种共构。巧合的是,这次展览的标题就是借助“随机展览标题生成器”这样一个软件生成的,而最后的名字“过剩的想象,无所事事的绝妙”虽然经过筛选和调整,但从其生成方式到基本意指,皆有效回应了参展艺术家们的思维和实践。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